西安出土李建成墓,仅55字的墓志,揭开了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诚邀您点点右上角的“关注”,便于与您讨论与分享,感谢支持~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 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乙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这55字的墓志铭,隐藏了太多秘密。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

2005年,陕西省西安市意外出土了一座充满历史价值的陵墓,其墓主人正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大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

伴墓中的随葬品种相当丰富,但其中最吸引考古学家眼球的是一块墓志。

在我国古代,墓志的重要职能就是记录墓主人生平经历、功过是非,然而通过李建成的墓志我们只能了解到他的生卒信息,其余要素一概缺失。

同期人物中,就连宫中嫔妃的墓志都有数百字,用于刻录的石碑也比李建成的更大。

而谈及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注定绕不开玄武门之变这个话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对玄武门之变的描述中,李建成被扣上为心怀记恨、挑起内乱的帽子,而李世民大义灭亲为的是“安社稷,利万民”

这样一件对初唐格局乃至中国古代历史都影响深远的事,为何没有被记录在参与者李建成的墓志上呢?

除此之外,李建成墓志上的“隐”字有明显被修改过的痕迹,而这个字好巧不巧正是李建成谥号。

可以说李建成墓志展现出了太多不合常理之事,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李世民对其兄弟真实而又复杂的态度。

谈起李世民,我们总能将他与英主的形象联系起来,也能想到他的大作为,想起在他治理下万国来朝的大唐。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唐太宗在很多人心中能与秦始皇共享“千古一帝”这个至高荣誉。

谥号定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更是精准评价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大抵如此。

然而,相比于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李世民的称帝之路却显得漫长而黑暗。

大唐发家史

公元617年,李渊策划了晋阳起兵,并与李世民的协助,李建成、李元吉的内外响应下成功除掉隋炀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用于监视自己的高君雅、王威铲除。

后又指派李建成、李世民攻打负隅顽抗的西河郡,此役兄弟二人相互扶持、并肩作战,率军大破西河郡,李渊的称帝之旅也就此正式展开。

同年,李渊带领李建成、李世民二人南下,连克数城,最终形成对大兴的三位包夹之势。

此时的两兄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也不过如此。

然而,李建成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对他无比崇拜的弟弟,在未来竟会与他刀剑相向。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去世,李渊也趁此机会迅速逼迫代王杨侑禅让帝位,建国大唐。

同年,李渊将长子李建成封为皇太子,李世民、李元吉分封为秦王、齐王,并授予二人开府幕僚的权力。

而这一决策,也成为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阋墙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王朝建立,李渊集团面临着由战斗集团向治国集团转型的问题。

同时,为了防止兄弟三人相互争斗,李渊决定对战争时期的班底进行重新分配。

正因如此,李世民旗下的诸多英俊被外派任职,这也使得李世民感到深深的忧虑。

此时,一个对李世民治国生涯影响深远的人——房玄龄站了出来,为李世民提出了一条重要建议。

“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意思就是府上虽然幕僚离去众多,不过都无需在意,唯有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值得重视。

如果大王只想做一个藩王,那用不用他都行;但如果想有更大的作为,那一定是非此人不可。

房玄龄的这段劝说颇有些萧何在刘邦面前为韩信说好话的意思,而李世民却没有像刘邦那样放走韩信,直接上书皇帝,将杜如晦留在了自己府中。

从这件事中我们也能看出,随着势力的扩大,李世民的野望也在不断膨胀,开始觊觎帝位。

从此刻开始,两兄弟就注定会走向玄武门,两方势力就注定要相互碰撞。

兄弟相争

公元620年后,李世民带兵四处征战,战功不断累加,也步步加官晋爵。

反观皇太子李建成,李渊有意将其朝着一国之君的方向培养,因此职务以坐镇后方,处理政事为主。

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上,李建成是李渊的宝剑,作为大唐未来权力顶峰的象征,即使偶有出征也不过做做样子。

李世民则是李渊的开山神斧,打的是一等一的硬仗,对手是刘武周、薛举、宋金刚这类豺狼虎豹般的劲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李世民虽然在外讨伐逆贼,时常险象环生,但也因此在坊间取得了极高的声望,获得了几名愿为他肝脑涂地的心腹将士。

仅仅在一年后,也就是公元621年,李世民的战功已经达到了大唐之首,再无爵位可封。

李渊也为这位儿子感到开心,为此甚至开设新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仅如此,李渊还允许李世民开设文学馆,招揽自己的势力。

时年李世民手握重兵,再加上招纳的贤士,秦王府俨然一副小型朝廷的样子。

即使如此,李世民依然还没具备完全扳倒大哥的力量。

在李建成集团内,有一位谋士敏锐地察觉到了李世民的威胁,他便是后来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谏臣——魏征。

“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

他告诉李建成,李世民现在功成名就,军民无不敬佩,如果再不抑制这股势头,恐怕日后会成为大患。

魏征给李建成提出的建议大致可总结为“枕边风,积战功”,也就是利用他嫡长子的身份争取李渊身边人的支持,同时去征讨盘踞在北方的刘黑闼。

虽有捡漏之嫌,但此次战斗也展现出了李建成不俗的军事素养,仅用两个月就铲除了弟弟李世民处理不掉的反叛势力,使河北地区重新归于大唐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常认为李建成就是个不成器的大皇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李建成的能力绝对是出众的,从早年百战百胜,建国后收复失地就可看出。

但是在李世民巨大光环的影响下,即使是这样的战绩也显得有些不够看。

在讨伐刘黑闼的过程中,李建成还收获了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齐王李元吉。

由于儿时常年跟随大哥,又与二哥李世民素来不和,因此在辅助李建成攻打刘黑闼期间选择坚定地支持李建成。

回京之后李建成又开始讨好李渊后宫,获得了几位宠妃的支持,在她们的帮助下,李渊不断被灌输李世民图谋不轨、居功自傲的思想。

魏征不愧为古代名臣之一,这两手棋直接把李世民打得不知所措,一时间攻守易势。

现在李建成不仅在李渊后宫中获得了“慈爱东宫”的美名,还有时任中书令的封伦、尚书右仆射斐寂等重臣的站边。

平定河北后战功也被朝堂认可,加之后宫给李世民下的绊子,现在李建成的优势可谓是稳压李世民。

此时的东宫和秦王府可谓是势如水火,只要李建成或者李世民授意,两拨人马随时都可以爆发争斗。

根据史料记载,双方势力中都有人提出了杀死对方头目的建议,但是这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愿意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哪怕双方已经到了如此剑拔弩张的地步。

而李渊也逐渐意识到两位儿子之间的争斗逐渐失控,便打算出手调解,然而鬼使神差下,这番操作反而加剧了兄弟两的矛盾。

为了缓和兄弟二人的关系,李渊提出了前往城南狩猎,李建成自然心领神会,便为他的二弟挑选了一匹宝马。

自幼便喜爱马的李世民自然很是高兴,然而这匹马却连续把他甩出去了三次,要知道这时的李世民南征北战,马背功夫早已炉火纯青。

虽然知道不是自己大哥所为,但这一下还是给李世民气得不轻。

在此事件以后还发生了一件离谱的事,并且在这以后李世民哪怕再相信大哥不会对他痛下杀手也不得不加以提防了。

根据《旧唐书》记载,一日晚上李建成在宫中设宴,邀请李世民入宫做客,而李世民在饮酒之后突然心胸作痛、口吐鲜血。

这时候都能看出来李建成势力中有人想对李世民下手了,但绝不是李建成点头的。

原因有二。

其一,坠马事件发生时李渊同样在场,而且还是李建成亲自送的马,在父亲面前用这样的方式伤害二弟显然说不通。

其二,宴请李世民当晚如果要下手,那么李世民甚至到不了宫门,而且酒的毒性显然也不足以毒杀李世民。

李世民心里也清楚这些事情,但也明白了大哥手下有人想杀死自己的事实。

眼见兄弟间的隔阂无法修补,李渊不得不将天下“一分为二”,将三门峡以东的所有领土划归李世民,希望借此分开兄弟二人。

至此,李渊对待两位儿子的态度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没有刻意偏袒谁的说法。

然而,这样的缓兵之计终究只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造成兄弟相争问题的根本。

手足相残

公元626年,李渊做出了一个足以点燃玄武门事件导火索的决定。

突厥进犯,选择派出齐王李元吉退敌,同时下令齐王府所有将士均要听候李元吉调遣。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李世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正是在此之后,李世民听取了秦府智囊团的建议,决心除掉李建成。

来到玄武门事变发生的前三天,大唐天降异象

“太白形于日而侧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

也就是所谓的“太白经天”,星象家的解释为太白星划过天空,落于李世民的领土上,寓意李世民要得天下。

要知道古人对于异常天象难以理解,无法做到准确判断,便习惯于映射出现实世界的事物。

在现代人看来这是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愚昧,但是在当时看来,阴阳观星师的解释就是当世权威。

于是乎李渊更加忌惮起这位受军民拥戴,且时时可能“造反”的二儿子。

在此背景下,李渊将李世民传唤进宫,准备当面问个清楚。

而李世民也借力打力,不仅哭诉着表示了忠心,还告了自己大哥一状,说大哥李建成与李渊后宫有染。

这个劲爆的消息把李渊气得不行,当即下令要李建成进宫接受盘问。

李元吉劝大哥应该先集结军队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但李建成认为宫中戒备森严,何况拖延时间有做贼心虚之嫌。

至此,李建成便和李元吉二人踏上了绝命之途。

公元626年7月2日,李建成与李元吉穿过玄武门,正在向皇宫方向进发,然而却看见了人马具甲的李世民。

二人当即就意识到了不对,李元吉迅速搭箭射向李世民,但是却三箭不中。

李世民则拈弓搭箭,一箭便射杀了李建成,逃跑的李元吉也被埋伏好的尉迟敬德所杀。

史称玄武门之变。

至此,李世民绝境翻盘的同时也确定了日后大唐皇帝的身份,置之死地而后生,两兄弟之间的冲突也落下了帷幕。

纵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整个角力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李建成为首的世家勋贵集团与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间的斗争。

不管是李建成也好,李世民也罢,不到万不得已双方都不愿意对手足兄弟下死手。

然而,当利益体扩大到一定程度,事情的走向便难以控制。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归根结底,这就是皇权斗争的残酷性。

在这场斗争中,不论是谁失败,那么其背后的集团都或多或少会遭到清算。

所以李世民对李建成的态度注定是复杂的。

一面是攻城拔寨、共克强敌的兄弟;一面是自己的远大抱负以及背后追随者的共同利益。

当事情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当手足兄弟为了争权夺利不得不兵戎相见。

与其说射出那一箭的李世民是冷酷无情的,倒不如说是无奈的,身处权力的旋涡中,被裹挟着前进。

这份无奈还体现在李建成墓志上,玄武门事变中后大臣们给李建成定了个“叛乱”的性,以突出李世民的正当性。

然而在镌刻碑文时,却并未提起“叛乱”一事,甚至连玄武门之变都只字不提。

或许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亦或许是为了大哥走得清白,不背这些莫须有的骂名,李世民的真实目的如何已经不得而知。

而可以知晓的是,李建成被改前的谥号为“灵”,取荒唐胡闹、胡作非为之意,后改为“隐”。

尽管依旧不是什么美谥,但比起原先的已经要好很多了。

到了公元642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把大哥的名号还给了他。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太宗心里是有愧于自己大哥的,但在与李建成的帝位争夺中又注定要生死相搏,所以也是无奈的。

结语

作为现存唯一的能联系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文物,我们得以从中窥见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复杂态度。

然而,短暂的55字墓志无法完全剖析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这段历史以揭示更多的真相。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这段曲折复杂的历史,同时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唐太宗李世民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墓志   秦王   兄弟   大唐   战功   西安   宫中   公元   势力   大哥   态度   真实   集团   李世民   李建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