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那么强大,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为何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的好色,任用庸才李广利导致战败,而“白灾”给了匈奴致命一击!


失败的原因,是汉武帝宠幸李延年兄妹,任用李家外戚李广利。

说起来,汉武帝也挺幸运的。

文景之治,大汉近70年休养生息,给汉武帝攒了一个好家底。

又出了卫青霍去病两位不世出的战将,三征匈奴,终于不用单纯靠送自家公主和亲来稳定边疆了。

但是,他的好运气在李延年遭宫刑入宫喂狗之后似乎没了。


李延年家世代为倡,精通音律。

给汉武帝唱了一首《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曲子,不但让李延年翻身不再喂狗,据说,还因为这曲子说的是他的妹妹,而引起汉武帝浓厚的兴趣,下旨把他的妹妹召入宫中。

一看,果然是人间角色,十分的宠爱,后称,李夫人。

生子,昌邑王刘髆(音:伯)。

自此,汉武帝宠幸李延年兄妹二人。

不是我胡说八道,《史记·佞幸列传》里说,李延年和汉武帝同吃同住的,就像汉武帝的宠童韩嫣一样(埒如韩嫣)。


李家的人,从此就鸡犬升天。

而此时卫青霍去病都死了,国无良将,汉武帝就打算重用“自己人”,李广利,李季。

这俩人都是李延年的弟弟,李夫人的哥哥。


这李广利,虽然和卫青霍去病一样都是汉武帝的外戚。

但是,真的没有卫青那样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赫赫威名和战功。

说李广利此一败让匈奴活不下去,都有些夸张。

因为经过卫青霍去病的漠南漠北之战,已经打得匈奴人十多年不敢南下侵扰了。

失败的过程,也是和李广利痴心妄想,出征前与丞相刘屈氂密谋立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败露有关。

说实在的,汉武帝任用李广利为将之后,由于战功平平,反而引得匈奴蠢蠢欲动,几次南下侵扰。

而李广利最后一次出征前,和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商量,反正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杀了,何不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这样,两个人未来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大军出征了。

一开始还行,不过也不是他的功劳,他派大汉属国的两千胡骑出击,打败了匈奴人。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他和丞相的密谋被人告发了。结果,丞相被腰斩,家属被斩首,而李广利的妻儿也被抓起来了。


李广利乍闻此事,吓得腿都软了。汉武帝或者说历来的君王对巫蛊和议储这两件事从来都是绝不留情。而这两件事,他都沾上了。

为了立战功以消弭临头的大祸。李广利这个庸才,决心要打一个大胜仗。

在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一无所知,甚至连匈奴在哪里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率领数万汉家好儿郎,进军到了郅居水(今蒙古国境内)。

然而,数万大军看到的,确实空荡荡的一片空地,连个匈奴的人影都不见。

李广利又故技重施,知道自己那两下子,所以又派遣监军的护军带两万人,过河,给我追!

这两万人,遇到了匈奴的左贤王,果然,没有了李广利指挥,汉军又是大胜。


然而,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长史不想让李广利再祸害部队了,密谋要把他扣押起来。

李广利哪能坐以待毙,杀了长史。但是军心已经动摇,这仗打不下去了,那就撤吧,大军又南撤到了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汉军,太疲惫了,这一往返,接近千里。真的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被狐鹿姑单于亲率五万骑兵大败。这李广利,真是汉家儿郎的噩梦!

后来等李广利扎下营来,单于不仅悄悄的包围了汉营,还趁夜色偷偷的挖了一条长长的壕沟在营前。

天刚亮,单于发动进攻,汉军出迎,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进不得,退不得。

七万汉家儿郎就这样被李广利葬送,这可是百战的精英啊。李广利当真是汉家的罪人!

当然,李广利虽然投降,并做了狐鹿姑单于的女婿,最终没逃过汉降将卫律的设计,身死。

身死时,李广利悲愤大喊:我死必灭匈奴!

是李广利的“诅咒”起作用了吗?根本不是!

李广利死后,匈奴所处之地数月雨雪,闹起了“白灾”,赖以为口粮的牲畜大面积死亡,人员也闹疫病死了很多。

吓得单于给李广利立了祠堂,“安慰”他。

看似是“白灾”给了游牧民族匈奴以致命一击,实际上,匈奴早已被汉室打的疲惫不堪了。


卫青霍去病通过三征,把匈奴赶到了漠北,

使匈奴失去了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的河西河套之地,又被汉军歼灭了15万人之多,

从根本上丧失了大规模南下侵扰的军事实力。

再因为李广利死后的气候原因,匈奴遭受的人畜数目大量减少的灭顶一击,从此,走向了衰落。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此为汉武帝曾孙,汉宣帝刘病已所立“汉宣定胡碑”所载,当真是大气磅礴,舍我其谁的汉室天威!

正是由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持续打击,

才导致匈奴无力南侵,才会有汉宣帝时,呼韩邪单于率部来朝,愿为外藩。

时汉宣帝登临渭桥,呼韩邪单于俯首称臣,汉匈老百姓山呼万岁,大汉武功达至巅峰!

公元前90年3月,汉武帝发动了其在位时的最后一次汉匈之战。李广利统兵七万从五原郡出发,向浚稽山方向进攻,商丘成统兵三万从西河郡出发,向涿邪山方向进攻,马通率四万骑兵从酒泉郡出发,向天山方向进攻。最后的结局是马通军团没有和匈奴军交战全身而退,商丘成军团在返回的路上,遭遇三万匈奴骑兵的合围,经过九天的战斗,在遭到汉军大量杀伤之后,匈奴军被迫撤退。

李广利军团刚开始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在夫羊句山击败了匈奴军。这时候前一年爆发的巫蛊之祸持续发酵,李广利的家族也受到牵连,为了争取更大的军功挽救自己的家族,李广利选择带着所有人一起孤军深入,汉军一口气突进到了今天的色楞格河,还在色楞格河以北击败了匈奴两万骑兵,但是在返回的时候,还是在杭爱山地区被匈奴五万骑兵围困,最终全军覆没了。这是汉武帝时期,汉朝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匈作战。三年之后,汉武帝就去世了。


一、汉匈最后一战失败的原因

在汉武帝后期14年的时间里,汉朝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攻势,并且全部失败,还多次出现了全军覆没的情况,光是有明确记录的损失人数就在十万以上。汉军在汉武帝末期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损失很大战果却很小,除了汉朝的国力消耗严重和将领的原因之外,还有作战距离和互相适应的问题。

随着匈奴逐步向西北方向退缩,汉军的进军路线也在向这个方向延伸,作战距离越来越长,作战地区越来越远离本土。随着作战经历的增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或者主动或者被动不断的有匈奴人投靠了汉朝,也不断的有汉朝人投靠了匈奴,汉军在学习匈奴人,匈奴人也在学习汉军,匈奴对汉军的战法越来越适应。到匈奴军最后一次围攻李广利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使用土工作业的方式,通过挖掘交通壕秘密的靠近汉军营地,然后突然发起进攻。在汉武帝末期的几次大会战中,匈奴取得了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战果,但是这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已经快让匈奴活不下去了。


二、匈奴虽然每战每胜,却极度困苦

从龙城之战开始,到汉武帝去世,在40年的时间里,汉朝维持了对匈奴连绵不断的攻势,胜利了要接着进攻,失败了更要接着进攻。从刚开始把进攻时间选在春季,到后来不分春夏秋冬,随时对匈奴保持攻势,汉军的进攻严重扰乱了匈奴的社会秩序,为了躲避汉军的进攻,匈奴动不动就要对整个部族进行战略转移。

特别是汉武帝末期,汉军屡次深入匈奴的腹地,刚开始匈奴在自己的“家门口”和汉军作战,到最后匈奴要在自己的“卧室"和汉军作战。李广利军团的最后一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从北纬40°一口气打到了北纬50°,扫荡了整个蒙古高原。匈奴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在整个夏季,为了躲避汉军,所有人都不得不进行迁徙。


汉军发动的每一次主动进攻,无论成败都会打断畜牧业的生产链条,一户普通的牧民需要维持150头左右的羊群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为了应对汉朝的进攻,匈奴要经常动员大量的牧民参与战斗。不管战果如何,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牲畜失去管理,更为严重的是,匈奴无法从这样的战斗中获取任何收益。

即使国内有几十上百万的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汉朝还是要坚持进攻,目的就在于要把战场保持在匈奴的土地上,让匈奴人去承受战争对生产秩序的破坏。当战争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的时候,即使全歼汉军,匈奴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收益,更无法弥补经济上的损失。

在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匈奴人已经极度疲惫困苦,因为无规律的迁徙和营养不良,情况严重到了牲畜的胎儿都无法正常出生的地步。匈奴这样一个强悍的游牧帝国,从单于本人到普通的牧民已经被汉朝打出了厌战情绪。


三、汉宣帝和汉和帝彻底灭亡匈奴

汉宣帝本始二年,汉朝决定对匈奴进行补刀。这一年,汉朝动员了16万骑兵兵分五路进攻匈奴,同时派遣常惠统帅五万乌孙骑兵从背后夹击。匈奴人再一次驱赶着牛羊开始逃亡,当匈奴人在这一年的冬天准备偷偷报复乌孙的时候,又遭遇了寒潮和暴风雪,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和牲畜活了下来。这时候,北部的丁零、西部的乌孙、东部的乌桓都开始起兵蚕食匈奴,几万匈奴人和数以万计的牲畜被杀死。牲畜的死亡又造成了严重的饥荒,剩下的人又有30%被饿死,从此之后,匈奴再也无法维持,彻底分崩离析了。

最后给匈奴的棺材上钉上钉子的人叫窦宪。当时已经是东汉,匈奴已经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公元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率领着由羌人、南匈奴和汉军组成的联军击败了北匈奴的主力。公元151年,最后盘踞在巴里坤湖地区的匈奴呼衍王被汉军击败逃往西方,北匈奴消散在了历史中。


结束语

从白登之围开始,历经了351年的时间,汉朝终于在汉匈战争中笑到了最后。在击败匈奴单于之后,窦宪想把这次的功绩刻在燕然山上,于是就让班固写了一篇铭文。铭文的最后一段可以算是汉朝方面对整个汉匈战争所做的最后总结:踩在冒顿单于的土地上,焚烧老上单于的龙庭(宗庙社稷),对历史可以报偿三百年前匈奴对汉朝的羞辱。对未来,可以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交给后来者的将是一个疆域更加广大,汉朝的声威远播四方的世界。


三百年的汉匈之战打出了民族气节,打出了华夏的血气,虽然汉武帝时期不断征战让民生受到了很大损害,但是其功在千秋。汉朝之后,匈奴再也不能够骚扰边境,杀我百姓,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否则一个没有目标只会四处征战的游牧帝国,卧于身侧,对于任何一个王朝都是巨大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汉武帝   匈奴   汉家   单于   昌邑   汉军   作战   汉朝   牲畜   不振   骑兵   强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