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到底是正统王朝还是殖民政权?


说清朝是殖民政权的,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殖民”。

“殖民”最早是一个古希腊的概念,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母邦派出人员开辟新的城邦,也就是子邦,或者称为殖民城邦;第二种形式亦是由母邦派出人员,建立贸易据点和商站。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古希腊的殖民普遍带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当然也有缓解母邦人口和资源压力的需要。母邦与子邦之间从政治上是平等的,子邦具有独立性,但一般而言与母邦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


而到了近代,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也是基于商业利益。16世纪到18世纪为第一阶段,通过直接抢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限制其他竞争国的海上贸易,以实现贸易独占;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各宗主国占领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将其变为殖民地,或是攫取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政治经济特权,强占其重要交通要地,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完成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宗主国的垄断集团开始谋求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并将殖民体系寓于世界市场之中,利用殖民体系去操控世界市场。宗主国政府通过资本输出、武力占领、划分租借地,扶植代理人等方式,为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服务。

简而言之,西方语境下的“殖民”至少包含两个标准,一是以商业利益为立足点,二是始终存在着一对二元结构,如母邦与子邦、宗主国与殖民地/仆从国等。


由是观之,清朝不符合上述标准。

首先,满洲入主中原,有没有商业利益的考量?

自古以来,周边游牧文明入侵中原,很正常,多为掠夺财富,也有一些雄主,有问鼎天下之志,但很少会出现将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的情形。当然,为了便利商贾利益会设立一些互市,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政府也好,商人也罢,本身都比较缺乏资本增值的主导权和内驱力。很明显,满洲对明朝之间的冲突,与历史上的情形类似,不存在什么商业利益的考量,故这种冲突不属于殖民战争,清朝自然也不是什么殖民者。

第二,满洲入主中原,并建立清朝,算不算类似母邦开辟子邦、宗主国侵占仆从国的行为?

十分肯定的一点是,满洲入主中原与古希腊母邦开辟子邦的行为有截然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应该毫无争议,我暂时搁置,不予评论。


而所谓宗主国,其实最初是西欧中世纪的概念,宗主国与仆从国之间的关系,强调封君封臣之间的等级性。但“宗主国”一词的使用,其实更多存在于近代民族国家的语境之中。也就是说,“宗主国”中的“国”指代的是一个民族国家,这个民族国家为了本国利益,不惜动用武力,强占其他民族国家或前现代国家、地区,被强占的区域一般就被称为仆从国或是殖民地。

那么,在明末清初,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无论是实体概念还是观念概念,都尚未形成,更不要说是一个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所谓“金国”或“清国”。满洲与明朝的对抗,从某种程度上属于族群冲突和文明冲突,本质上仍是前现代的。而西方此时已经开始出现民族国家的观念,由此逐渐形成近代国际法和外交规则,并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中得到了初步运用。所以,近代西方的宗主国观念多是属于民族国家性质,而清朝取代明朝,整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开疆拓土,实现了中华民族久违的大一统,可以说无论是从法统上和道统上,还是从实际控制范围和控制力上,都达到了中国历史正统王朝的标准,更奠定了现代中国领土的基础。


近年来,有人假借和扭曲新清史的理论范式,试图以清朝的内亚性质去消解其正统性。这里最大的悖论在于,他们把清帝看成是一个西方语境下近代民族国家的领袖,通过各种统治手段,对包括汉人在内的其他民族共同体施加控制,甚至派兵占领,并将这种行为等同于殖民统治。我多次强调,这种观点忽略了明清两朝不同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前现代性质,错将近代的视角套用在前现代社会之上,更没有考虑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现实。

至于清廷所推行的一些政策,诸如屠杀、剃发、圈地、文字狱等,固然不是善政,但客观而论,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自然无所不用其极,这不应该成为否认清朝正统性的理由。

我以为满清披着“正统”的皮,实质上却是殖民政权。本人几年前写过关于明朝的小说,对明朝和满清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一,民间对满清的不认可。

我们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广泛的流传着“孬孙治”的传说。相信但凡是北方人,对“孬孙治”都不陌生。我小时候,就多次听村里的老人讲“孬孙治”的故事。

“孬孙治”,是北方民间百姓对刚入关的满清顺治帝的蔑称。民间很少有骂皇帝的事,像顺治帝这样被骂到现在的皇帝,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到底满清入关都干了什么,才有这么大的民愤呢?(下图:满人的嚣张跋扈)


1 ,圈地运动:

顺治皇帝入关后,满清军队先是烧杀抢掠,然后就有组织的跑马圈地,圈占的土地丈量后,立即归到官府的账簿上,然后再分给满人的贵族、将士们。

农民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那是自己的命根子啊。满人就用屠刀杀掉反抗者,屈服的则大部分沦为流民,少部分沦为奴隶。

圈地运动前后持续了20多年,共侵占了1600多万亩上等良田,占全国耕地总数的1/30。想想吧,1600万亩上等良田被圈占,牵涉到多少无辜的人的生计。20多年期间,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上演。

直到康熙年间吴三桂起兵反清,失地农民群起相应。满清政府才慌了手脚,于康熙十六年下令废除圈地运动。如果不是吴三桂起兵,圈地运动会持续更长时间的。2 ,修筑满城:

满清进入北京后,顺治帝下旨:“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住。”把原来的居民,不论做官的、经商的、贫民,一律赶走。腾出来的房产,留给八旗和汉奸居住。然后,满清在这里修筑军事要塞,加强保护。

修筑满城是建立在汉人市民血泪基础上的,把人迁出去不给补助,修城仍然要汉人出钱出力。人们把这些只准许满人、汉奸居住的城区,就叫满城。

后来,满清军队在各地共修了20多座满城,包括西安满城、潼关满城、宁夏满城、广州满城、福州满城、杭州满城、成都满城、江宁满城、荆州满城等。整个圈地运动、修满城的过程,是汉人的一部血泪史。

3,满清的精神殖民。

满清不仅搞屠杀,抢劫物质财富,还想从精神上征服汉人。

其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剃发易服;把满文做为官方文字;优先提拔懂满蒙文字的官员。

汉人的观念里,头发是父母所遗,是不能剃的,汉服文化也是深入骨髓的。满清用屠刀强迫人们剃发易服,以至于人们只有死后才能戴上汉冠,穿上汉服。衣冠文化的断绝,是何等的悲哀。(下图:满清强迫人们剃发易服。)


满清还推行满文做官方文字,优先选拔懂满文的官员,意图便是促使汉语消亡。

还好满清没有文化上的优势,语言文字水平同样比汉语差了太多,否则,汉文化是要被满清灭绝的。

4。满人的特权。

政治方面:

满清的核心权力,是不与汉人共享的。核心外的官职,满人留下的空缺,才能用汉人。同一职位,做正官的只能是满人,副官才轮到汉人。钱穆先生考证,清朝中前期200 年内,做到地方总督的只有一个岳钟麟。兵权方面,八旗军掌权的是满人,绿营的将领还是满人。即使清末,训练新军的袁世凯,依然是归满人荣禄节制的。

经济特权:

满人一出生,就享有“世袭禄米”,按人头领取月饷,是衣食无忧的。

法律特权:

满人犯法,各级政府无权问罪,只有慎刑司才能处理。(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权毫无二致。)满人杀了汉人,最多叛个流放,但是实际上多是罚些银子就完事了。汉人杀满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种族隔离措施:

(1)满清入关后,树起柳条边墙,禁止汉人迁徙到他们的“宗主国”。

(2)满城内,禁止汉人进入。

(3)血统方面,禁止满汉通婚。而需要阉割,且不能生育的太监只能是汉人。

满清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就是殖民统治。清朝口口声声说自己正统,是清承明制 。

然而,稍微有些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清朝与明朝有本质的不同。譬如明朝皇帝从来没有下令抢劫老百姓的土地,对天下一视同仁,为了平衡政权内部的南北矛盾,还专门开了北榜。明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们可以骂皇帝,可以为皇帝制定各种限制,甚至连皇帝娶媳妇也只能娶民女。

而满清抢劫百姓,重用满人而排斥汉人,汉人在朝堂没有发言权,不与汉人通婚,连太监都只用汉人。

哪里有正统王朝的影子,很明显满清就是在搞殖民统治。所以我们北方的老百姓,至今仍然把入关时满清的皇帝顺治帝叫作“孬孙治”。

二,民间的反抗。

满清入关时,有大批的英雄挺身而出,英勇抵抗。先后有孙承宗,卢象升,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晋、卢象坤、卢象观、卢象同,史可法,陈子龙,夏家父子:夏允彝、夏完惇,张献忠和义子李定国,何腾蛟,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等等。

夏完惇《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满清为扑灭各地反抗的怒火,多次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江阴八十岁日,广州大屠杀。这些残暴措施,机激起了人们的反抗意志。


当时,有许多人选择了当汉奸,更多的人却心向大明。大汉奸洪承畴衣锦还乡,在家乡建了一座豪宅,却没有一个故人前来祝贺。洪承畴尴尬之下,亲自回家请父母和弟弟来住。

洪承畴的母亲穿上出嫁时的汉家衣裳,拒绝前往。弟弟洪承畯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洪承畯在英都造了一艘木船,与母亲隐居于船上。后人为在洪承畯与母亲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满清稳定局势后,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从来没有断绝过。各地秘密结社,以宗教等多种方式展开斗争。

即使是“康乾盛世”,反清复明也没有一刻的停止。雍正曾经说:“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从未有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者众。”

民间的反抗,让满清极为忌惮,他们对所有的汉人,从读书人到平民都保持了深深的戒心。在这种心理下,整个清朝搞“文字狱”搞了250年。以各种借口对“心向大明”的读书人举起屠刀。

以雍正年间为例,雍正在位(1723――1735年)12年内,查处了文字狱20多起。整个清朝文字狱几乎没有断过,文字狱搞了250年,案件200多起,被杀的人数难以统计。

三,从满清亡于民族矛盾,看满清的殖民统治特性。

满清皇帝一再强调清朝的“正统”,皇帝装出儒生的样子,尊孔祭孔。甚至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还疯狂的作诗,疯狂的在各种名人字画上题字,刷存在感。但是,这改变不了满清的殖民者本质。

满清既然是华夏正统,那怎么不拿出“正统”的胸怀,把汉人的读书人纳入政权核心?怎么不对百姓一视同仁?怎么皇宫里没有满人太监?怎么不让满人自食其力,非要汉人养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因为满清的殖民本质,百姓们对满清是仇恨的,时刻准备着推翻满清,利用一切机会打击满清。

甚至英法联军入侵时,附近百姓们纷纷帮着进攻皇城。专家们说百姓是因为麻木不仁,才帮外国侵略者,其实这是百姓认为满清比红毛鬼更坏。

太平军捻军、义和团太平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的老百姓手持武器冲向满人、满城泄愤。

太平军镇压后,满清形势大好,大搞洋务运动,银行、工厂、新军都弄出来了。满清情形大为改善,手里有人才、有枪、有钱,正是蒸蒸向上的好时候。

然而这时候,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又起来了,直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后,满人彻底失去了殖民者的特权地位。幸存的满人为了生存,大部分改了汉姓。


仔细分析满清的灭亡,不难得出其亡于民族矛盾的成分,大于亡于阶级矛盾的成分。

杭州的满城,几乎就是满清倒台的缩影。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杭州满城,城垣大部分毁于战火,驻防的士兵全军覆没。将军瑞昌自杀,副都统洁纯被百姓杀掉。

清军收回杭州后,修复了满城。同治八年、光绪年间两次重修满城,杭州满城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1911年,陈其美派蒋介石回到浙江,带革命党100多人光复浙江。(在当时人看来,革命就是要从满清手里光复失地,各地用的都是光复这个词。)起义前蒋介石认为此役众寡悬殊,是不能生还的。他给母亲写信说:“恕儿不孝之罪”。蒋母勉励他:“死生一视与义,毋以家事为念。”

11月4日午夜,蒋介石把敢死队分为5 队做开路先锋,每队15人:手枪手10 人,投弹手5人。3队猛攻浙江巡抚衙门,1队进攻满城。一时间枪声大作,革命党毫无惧色,而满人大惧。

革命党一举攻破衙门和满城,活捉巡抚增韫及其家属。尔后杭州满城的城墙被全部拆掉,营地归了公,杭州满城不复存在。

现在回头看,如果满清能够融入汉人,洋务运动后是能避免灭国的。但是满清的殖民本质,决定了它是不能融入汉人的。

不要说先人对满清有偏见,现代人也同样不认可满清的统治。

读过网络小说的人,都知道汉家子弟写明朝小说,不论是 穿越成平民、海盗、帝王将相,无一例外的是满清必须是要暴揍的,努尔哈赤和他的家族必须死得很惨。

所以说公道自在人心,满清是不是正统的,天下人心里都是清楚的。(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满清   正统   满洲   宗主国   明朝   王朝   满城   满人   汉人   清朝   政权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