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北京!”各国运动员感动落泪!自发帮中国宣传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国际舆论众声喧哗的环境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成为当前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命题。

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场全球体育盛会,无疑是中国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形象、中国理念、中国科技、中国文化的大舞台。

然而当中国在尽心竭力筹办冬奥会的最后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号,以新疆西藏为焦点,侈侈不休地对中国进行污名化炒作,并煽动其他国家联合抵制北京冬奥会,试图将体育政治化。

在此背景下,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却纷纷点赞北京冬奥会,他们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美食等,用自己的行动、在冬奥村的体验等,向世界传达了一个真实、客观、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

外国运动员和西方媒体、政客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出的巨大反差,如同一枚炸弹,在美西方国家精心构筑抹黑中国的舆论阵地上,炸开了一个口子。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在冬奥会期间,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也多次在社交平台发布中国科技产品的相关视频,表达其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科技的称赞和肯定。

第一,高科技助力场馆建设,创造完美场地。美国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对云顶的场地赞不绝口:“这个U型场地太棒了,我也听到了现场的欢呼,非常感谢。”

他还特别强调了这个赛场的防风网设计非常巧妙,他再次感叹中国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防风网太神奇了,保护我们不受大风的影响”;

此外,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加拿大短道速滑名将查尔斯·哈梅林等也都纷纷称赞冰立方的赛道很棒,冰面质量特别好,滑起来非常舒服,不仅仅是对场馆建设的称赞和肯定,更多的是被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科技水平所深深折服。

第二,疫情防控中智能科技的使用也使得各国运动员交口称赞。美国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很兴奋的在社交平台上向大家展示冬奥会会场入口的刷脸机器,并表示它可以通过人脸自动识别身份信息,非常棒;

第三,高科技在智能服务领域的运用也让前来参赛的各国运动员叹为观止!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收到奥运会主办方为运动员提供的三星5G折叠手机和蓝牙耳机时,感到非常的惊讶,忍不住拍视频和大家分享;

此外,冬奥村的“科技床”更是成为各国运动员关注的焦点。

美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安娜·霍夫曼在与粉丝进行互动交流时,有粉丝问到北京冬奥会的床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她便兴致盎然的向大家展示奥运会主办方为他们准备的“科技床”。

视频中,她拿起了有8个按钮的床用遥控器,将床调到合适的高度,开心地躺在床上说:我现在处于零重力模式,这太令人震惊了,这个床有很多功能,可以移动、可以调节高度、还可以设置零重力,太不可思议了;

该视频在海外社交网络上火爆出圈,让许多曾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如美国坐式排球运动员、2020年东京残奥会金牌得主艾玛·希克说,“作为一名参加过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看了这段视频后,让我想起了纸板床是多么不舒服。”

美国橄榄球运动员伊洛娜·马赫甚至单独拍摄视频发布了“观后感”,表示“东京的纸板床又小又硬,刚睡一周就睡的后背疼”;

在美国运动员的镜头中,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床”和东京奥运会的“纸板床”形成巨大差异,这种反差感再次塑造了中国以人为本、科技飞速发展的大国形象。

这些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YouTube、TikTok)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中国的人工智能、ARVR、4K、5G通讯技术等都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的智能机器人遍布各个行业。

在冬奥村里,智能机器随处可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全自动智慧餐厅,该餐厅有120个制餐机器人,点餐、制作、送餐等全由机器人完成。

这让前来参加冬奥会的国外媒体及运动员体会到了全新的科技体验,比如移动售货、社区配送、点菜送餐、导览翻译、器械运送等,盛大的场景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崛起。

美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安娜·霍夫曼向粉丝展示了自己的可口可乐免费卡,可以在移动售卖机上获取可乐等(TikTok,2022年2月8日)。

许多国外网友纷纷表示,看到智慧餐厅,仿佛进入了一个科技新时代。

此外,让国外网友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智能防疫机器人、奥运版复兴号动车等黑科技,前来参加冬奥会的各国运动员用他们的镜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情况,用自己的“中国体验”向世界传达一个科技强国的中国形象,让全世界网友感叹,中国的科技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发布的视频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发布的视频内容由单纯的自我呈现转变为与受众互动下双向选取。

这一变化也让前来参赛的运动员由中国形象传播的载体转换为传播的主体,化身中国形象传播与表达的“传声筒”和“扩音器”。

这样的一个转变,侧面反映了海外受众对北京冬奥会以及中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也说明大型国际活动下“他者”对中国形象建构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纸质媒体中中国形象的全球化表达与传播研究涉猎范围多样,诞生的成果颇丰,然而关于短视频与中国形象的全球化表达与传播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这些研究主要以官方海外账号和民间海外账号为研究视角,来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在官方海外媒体账号研究方面,韦笑和潘攀梳理CGTN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建构的中国形象,并指出CGTN在海外社交媒体Facebook上塑造国家形象所采取的策略缺乏积极主动和独特性,长此以往想在媒体中突出自己很难,必须探寻能凸显中国特色的传播策略。

李斌通过分析新华社在Twitter上塑造中国形象所运用的策略,指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受众意识不足、缺乏互动机制,缺少对网友意见的及时回应、困惑的及时解答以及误解的研判与应对等问题。

民间短视频海外账号的中国形象的全球化表达与传播研究视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李子柒的海外媒体账号视频为研究资料的中国形象的全球化表达与传播“自塑”研究。

如肖信华以YouTube上李子柒系列短视频为例,分析了如何借助短视频高效塑造国家形象。

马亚敏、高玉敏在探究如何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做好国际传播中指出,要官方与民间相互配合,挖掘产生价值共鸣的内容,用好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主流传播平台等来提升中国形象。

熊婕萱、杜心予等也基于李子柒海外短视频传播从不同视角探究了自媒体短视频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

另外一类是以在华外国人的海外账号视频为研究样本的中国形象的全球化表达与传播“他塑”研究。

如李连璧以YouTube平台上在华外国人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其中国故事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策略,并指出以外国人的身份讲述中国故事,消除了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错位和不对等,传播的信息更容易被国际受众接受。

相德宝,曹婷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在华外国人短视频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特征和叙事策略,并指出他们形成了超越“自我”与“他者”,讲述多元、真实的中国故事,促进跨文化传播、交融互通的独特叙事范式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关注@律之法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提造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三星   中国   运动员   冬奥会   美国   北京   形象   海外   媒体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