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了秦城监狱,却成了狱中第一位犯人,死前写4个字,至今沿用

秦城监狱是他修的,他却成第一个犯人,临终前留下4个字:依法治国

杨奇清,一个带着传奇的符号。以身化剑,破除世间邪恶,公正之魂凝聚成“国家之盾”,清廉之心散发的一缕光亮照耀着法治的土地。


国难从军,慧眼除奸

1911年,杨奇清生于湖南平江。1928年,年仅17岁的杨奇清深感国家动荡,人民时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一颗正义之心的召唤下加入了青年义勇军。

年纪虽小却有了很深的觉悟,在平江起义时,充当了敢死队员,将生死置之度外,率先冲锋攻破了平江城。1929年成为党员,参加红军,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遥远的征程。


1932年,杨奇清因勇猛果敢、表现出色被推荐到政治保卫局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杨奇清天资聪慧,机智灵敏,很快便学有所成,走上保卫战线,成为我党最早的公安保卫的骨干之一。

由于工作能力极强,在长征的磨练和积累之后,杨奇清挑起大梁,担任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在陕西三原主办培训班,为革命保卫事业输送大量新鲜血液,三原训练团的建立,塑造了新的铁血战士,让战争的天平向胜利倾斜。

原苏区肃反风波愈演愈烈,在政治斗争剧烈的浪潮中,杨奇清守持着立场坚定,坚决捍卫实事求是的原则,风中的标杆,屹立不倒。抗战时期,他临危受命,担任具有巨大风险和挑战性的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杨奇清扶正清源,总结历史教训,正确地分辨特务活动精准清除。


在此期间,奠定了基本反特务工作原则,勘破众多“奇难案件”,堪称中国的福尔摩斯。八年抗战中,他慧眼求实,保护了无辜战友,具备了专业的侦察、反侦察的才能,犹如一只矫健的雄鹰,尖锐的目光横扫一切,让敌人无处遁形,留下一片净朗的天空。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委以重任,担当中央军委公安部唯一的副部长。与此同时他大展身手,接连指挥战胜反间谍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一次次危机在他手中化解,刀光剑影,明枪暗箭,他犹如走在一根钢丝之上,而身下就是万丈悬崖,一旦失手,一切都将万劫不复。当他稳稳走过,一切似乎都是过眼云烟。

“秦城监狱”的前世今生

1915年,国民政府在北平修建了功德林监狱,这便是秦城监狱的前身。这所监狱曾被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日本侵略者相继利用,成为压迫人民,维护剥削统治的象征。许多被反革命派压迫的革命仁人志士在此关押,直至英勇就义。

后来,杨奇清来到这里看着这座地狱魔窟,隐隐触动,他暗暗下决心要将这里改造成为封印邪恶维护正义的堡垒。1955年,在杨奇清的带领下,这里重新建设,大大改善了收押条件,更名为秦城监狱,隶属公安部直接管辖。

身为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知道,在这里,他不允许有不白之冤。一生奉行实事求是的杨奇清养成了一身浩然正气,保护了许多人,然而最后却未能保护好自己。



由于刚正不阿,不愿卑躬屈膝地讨好一直主张阶级斗争思想的领导,往往意见向左甚至冲撞,得罪了很多人,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让未来的自己身陷铁窗之内。

1966年,邪恶势力如鱼得水,大肆制造冤狱,压迫忠良,为营救被反动势力迫害,蒙受不白之冤的老同志,反被诬陷。被关押到秦城监狱中,成为秦城监狱的第一个犯人。

本该是关押邪恶的狱所,却依旧是冤陷忠良的魔窟。一生为人昭雪,谁知自己竟落得如此境地。然而,狱门打开的刹那,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他拖着颈上的枷锁和沉重的镣铐一步步向深渊走去。

回想自己的一生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他知道“生命不在于活得长短,任何时候不放弃底线,心站得直,生命便不会倾斜。”身处狱中,他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他见识到了地狱的景象,却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因为他让无辜之人免遭这些痛苦。


他的心中在此时出现了一个信念,一个让悲剧不再发生的信念。在坎坷多变的一生中,他知道,冤屈的身形,最终会在法治之光的照耀下烟消云散。当法治之光将世界轮廓照得清晰,凌乱的色彩不再阻碍你看这个世界,就可以真正感受世间的一动一静,平淡而不无奈。

1978年,杨奇清停止了生命之息,临终前念念不忘、低声呢喃四个字:依法治国。此刻他的灵魂在黑暗中凝聚,化为星辰划过夜空,慢慢褪去了虚伪、狡诈、邪恶与专断,留下安定,正义,和平与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忠良   平江   监狱   公安部   不白之冤   魔窟   依法治国   狱中   犯人   法治   邪恶   正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