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君无如贤者”,名臣李贤如何斗权臣挽救大明江山?

他向明代宗朱祁钰建言献策,与于谦是亲密战友;他为明英宗朱祁镇排斥佞臣,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从龙之臣,以耿介忠直教导新帝,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历仕三帝都宠待信任,李贤如何扭转大明的倾颓之势?

一、社稷之难,生死存亡

作为乡试第一,并登进士第,李贤很早就进入了掌权者的眼中,甚至台阁重臣“三杨”之一的少师杨士奇都想见他一面,而这个刚刚及冠的年轻人丝毫不给已经是阁老数十年的杨士奇面子。正统十一年(1446),随着“三杨”先后去世,明英宗朱祁镇正式掌权,李贤在此期间也升为吏部文选司郎中。

朱祁镇是一位年轻的君王,执掌大权之初也有热情和进取之心,从小就听着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中原,明成祖朱棣亲征鞑靼故事的他,想效仿自己的先祖作出一番“开创”之功。于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朱祁镇下令亲征瓦剌,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命运,其中当然包括了李贤。

在权宦王振的怂恿下,年轻气盛的英宗召集京师附近的大军二十万人,浩浩荡荡出发了,随行的有英国公张辅、内阁首辅曹鼐、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重臣,本来李贤是没有资格在队列之中的,然而应随征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于是由李贤扈从。而这一战,英宗和李贤的命运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土木之变”对明朝是一记重锤,皇帝被俘,除了李贤、石亨、萧维祯等少数几人侥幸逃过一劫,随行的王公大臣皆战死,如果不是兵部侍郎于谦审时度势,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又死守北京,这才使得大明王朝转危为安。李贤等人此后因祸得福,晋升之路十分顺畅。

二、屡有谏言,勇斗权臣

代宗朱祁钰将国事尽数托付给于谦等人,在危急存亡之时,于谦、李贤等人通力合作,才拯救了大明,朱祁钰也因此坐稳了宝座。为了督促代宗,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得到代宗的亲信。

然而代宗并不是一位长命君王,就在他病重之时。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拥立被囚禁七年之久的“太上皇”英宗复辟。这场政变对大明没有任何益处,包括于谦在内的许多与政变者有分歧的忠臣们受难,还导致石亨、曹吉祥等人为祸多年。

朱祁镇复位后,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尽掌阁权;石亨有首功,被封为忠国公;曹吉祥获赐大量庄田,他的嗣子、侄子等逐渐升迁为都督。当然了,英宗没有忘记基本的权衡,他用再度逃过一劫的李贤入阁,牵制独掌内阁的徐有贞,又用内阁牵制石亨和曹吉祥。

比起日益跋扈的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明显更有公心,李贤与他短暂联合起来,屡次弹劾石亨和曹吉祥及其党羽们的不法行为。“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虽然石亨等人不是没想过把徐有贞和李贤排挤走,但在英宗的力保下两人都安然无事。

三、英宗宠遇,小人戚戚

石亨和曹吉祥跋扈到什么程度呢?两人冒功骗官的党羽加起来就有五千余人,他们又多次公开占夺民田,亲戚朋友也狐假虎威,更离谱的是石亨仗着“夺门”首功,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随意入宫见英宗,还蓄养材官猛士为自己所用。

久而久之,英宗受不了了,赶紧向李贤问计,李贤深知扳倒石亨等人的不易,于是先劝英宗自行决断政事,而不是对石亨等人言听计从,“陛下惟独断,则趋附自息”;又在适时给予重击,“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在肯定英宗复位之正的同时进一步否定石亨等人的“夺门”之功。

在李贤的一通“输出”下,英宗醒悟,越发疏远石亨和曹吉祥,并最终杀了二人。但扳倒权臣后,依然有小人视李贤为眼中钉,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就嫉妒李贤受明英宗恩宠,还对自己不利,于是构陷李贤,差点将贤臣害死。

都指挥佥事袁彬曾是英宗的救命恩人,因为不屈服门达而受冤下狱,军匠杨埙冒死为袁彬伸冤,于是门达指使他牵连李贤,“此李学士导我也”。待到三司会审袁彬时,拿着供词的门达本想逮捕李贤一同治罪,没想到杨埙直接翻供说:“吾小人,何由见李学士,此门锦衣教我”。由于三司官员畏惧门达,没有向英宗说实情,最终李贤毫发无损,则袁彬被解职,而杨埙则落入门达手中,没能逃过一劫。

四、从龙之功,股肱重臣

从九岁登基,到二十岁亲征,遭北征失败的彷徨和八年幽禁的恐慌,再到最后八年又重获皇位,大起大落的人生影响了英宗的身体,以至于而立之年就撑不住了。就在英宗病危之际,还有佞臣诬陷太子朱见深,若不是李贤叩头伏地据理力争,朱见深很有可能不会成为未来稳定大明王朝的明宪宗。

害怕宪宗会像英宗那样年轻气盛,害得社稷倾颓,李贤常常借助灾变来“危言耸听”,为的就是宪宗能够体察民情,“敬以修身,正以御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对于宪宗即位之初的朝政举措,李贤劝诫尤为恳切,宪宗也很器重仰仗李贤,对李贤的劝诫全部采纳。

君相和睦的眼熟局面又让门达不爽了,为了扳倒李贤,他又动起了歪脑筋他的突破口在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身上。钱溥想入阁,以图更进一步,于是派人往宫中询问消息,他找的人是转入司礼监掌机务的王纶。门达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积极与二人合作,为的是帮钱溥上位来挤掉李贤。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哪怕门达等人的谋划失败并被流放了,但依然有他们的党羽心存幻想,因此常常陷害李贤,也弄得李贤心力憔悴,多次请求辞官,要不是宪宗派卫士保护他,还下诏宣示自己对李贤的信任,才留下李贤。但成化二年(1467),李贤还是在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若无“土木之变”,想必李贤也不会有这么波澜壮阔的一生吧,在朝廷空空,民心慌慌之时,他和于谦等人共赴国难,保全大明。“夺门之变”后,他抑制权臣,几遭祸端,却始终怀有公心,被评价为“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可以说无愧取名为“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大明   权臣   佞臣   公心   党羽   王朝   江山   吏部   重臣   内阁   小人   李贤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