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炎黄子孙必须了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再小的一件事想要做到极致,都需要学问的加持,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知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上至天文星宿,下至人间烟火,一切皆有章法,哪怕是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如杆秤、筷子等,都藏着满满的学问。

什么是秤头、秤尾?半斤怎么又变成八两了?可能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些。

这里说的就是“杆秤”。其实古人早就规定,16两等于1斤,而且杆秤上的印花还对应着天上的星座。

而我们常用的筷子也内含乾坤。不但长度、形状有讲究,而且小小一双筷子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

1斤等于10两,这是我们现在的认知,没错。但是古代却把16两定为1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了国内生产,他首先从统一度量衡开始。通俗来说,度量衡就是长度、体积、重量的单位。

当时把长度单位定为:“尺、寸、丈“,采用了十进制,把容积测量标准规定为:升、斗、斛、豆等。

在规定重量单位时秦始皇犯了难,丞相李斯也没了主意。一段时间后,秦始皇突发奇想,挥毫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交给了李斯。

李斯很懂秦始皇,他决定以四个字4×4=16代表诸事顺意,于是就定1斤为16两。秦始皇欣然同意。

对于这种说法,史学界没有盖棺定论,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叫“千钧一发”,字面意思是三万斤的重量压在头发上,很明显,这是形容事态紧急,已容不得半点耽搁了。而这种形容方式不可谓不精妙。

有重必有轻巧,与之对应的一个成语:锱铢必较。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某人十分小气,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斤斤计较。

有了称重单位,怎么称重呢?这个时候“杆秤”应运而生。

16两为1斤的由来

见过杆秤的都知道,它大都是由一根细木头成做成秤杆主体,上面加上两个提手,还有一个“铁疙瘩”,这个铁制的坠物就是秤砣。秤头下方还有一个吊篮。

而组成一杆秤最重要的当属秤杆上的雕花。

雕花是信手拈来吗?当如不是。

这种雕花很讲究,它们标志这天上的星斗和星宿。

而拥有这种奇思妙想的人则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道家学者范蠡。

某一天,范蠡看到一个农夫用辘轳打井水,范蠡若有所思。他回家用一根细细的木头,在粗的一头钻两个小孔,系上麻绳,并在下方拴上一个吊篮;在细的一头用一重物作为秤砣。当秤砣离粗的那一头越远时,说明能吊起的物体就越重。

既然能秤起来,那么如何记录刻度呢,范蠡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梦里范蠡嘴里念念有词: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天衡、天府、天梁”等南北斗星座。范蠡突然被惊醒,大喊“有了”。

陶朱公(范蠡)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共同组成“十六星”。因此这种秤叫作十六两秤,也叫作十六金星称,这样刚好16两为1斤。

1斤等于16两,看似是一个数学问题,其实是一共文化问题,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

秤杆上被篆刻上星宿,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任何事都有一颗公心,不能有失偏颇,不能有失公平,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跟这首歌谣里描述的父母官的“公心”如出一辙。

这种“十六进制”的算法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59年,我国才废止了1斤16两,改为1斤10两,这是国际贸易的需要,也是进出口的重量核算的需要。

筷子的前世今生

筷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准确来说,自从人类发明钻燧取火,食物从生食到熟食的习惯转变,筷子就出现了。

不过在坊间,对于筷子的来历也有一些有趣的传说。

据传殷商时期,姜子牙没有出道之前总喜欢在河边钓鱼,对于家里的农活,他干的少之又少。姜子牙的夫人终于受不了这份气,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她竟然在一锅肉里下了毒。

回到家里的姜子牙被满屋肉香馋得流口水,正准备上手去抓锅里的肉大快朵颐时,一只小鸟突然从窗外飞进来,落在姜子牙的手背上。小鸟一个劲儿地啄姜子牙的虎口,之后便飞了出去。

姜尚疼得眼泪直流,也没了心思吃肉。他发现这只鸟不同寻常,赶紧跑出去,跟着鸟来到一片丝竹林。小鸟爪着两根细丝竹,竟然开口说起了人话。它让姜子牙用丝竹夹肉吃。姜子牙将信将疑,回家正准备用这两根小丝竹夹肉时,突然丝竹冒起了青烟。

姜子牙这才明白,原来肉里有毒。姜子牙的夫人脸色苍白,她知道此事瞒不过丈夫,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姜子牙此后也犹如神助,先后在周文王、周武王做了宰相,辅导周朝八百年。

而姜子牙所以丝竹,就演化为后来的竹筷。

同期也出现了玉筷子。相传纣王在一次吃饭时,因太心急而烫了嘴,所以他责罚了那些伺候他的厨师和丫鬟。后来又有一次,妲己看饭食依然很烫,眼看已来不及更换,情急之下,她取下了头上的玉簪把菜夹起来吹了又吹,纣王这才没有发飙。

当纣王看到妲己手里的玉簪时以为是筷子,之后,玉筷便开始出现在后宫。

从那之后,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形状的筷子。如可以检验是否有毒的银筷子,可以显示身份的玉筷子,还有刻字绣花的红木筷子,自然还有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竹筷子。

事实上,筷子的形状和长短也有讲究。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两根,却称为“一双”,这代表享受美食自然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好事成双。

一根筷子很难夹起食物,必须两根同时使用,才能配合完成夹菜动作。而且在使用时,一根作为主动,一根属于从动,两根筷子讲究配合协调,才能夹得住、夹得稳。这里面暗含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是力学上的杠杆原理。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天圆地方,吃饭的时候要嘴就近筷子和饭碗,这叫知敬畏,因为民以食为天,这又包含古人对于宇宙的不断探索。我们在享用美食时,要懂得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懂得节制,不可一味索取,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筷子见人品。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三星   筷子   秤杆   杆秤   秤砣   度量衡   炎黄子孙   星宿   丝竹   雕花   古人   讲究   长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