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要妇人之仁,看张居正的“问路斩樵”,学习如何对待小人

万历新政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改革之一,而这场改革的发起者,正是被称作“千古一臣”的明代万历年间第一任首辅张居正

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居正,权倾朝野,这为其发动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改革不能光靠一己之力,还需要众多朝臣的帮助。

因此身为首辅的张居正就需要学会用人的艺术,学会如何对待小人。而韩信的“问路斩樵”这一用人艺术,就是张居正所参考的对象。

理想破灭,下野悟道

张居幼时聪慧绝伦,2岁便能说话识字,号为“神童”,7岁知晓五经六艺,10岁能写一手好文章。

嘉靖十五年,12岁的张居正参加荆州府生员考试,时任荆州知府李士翱赏识其才华,将其原名“白圭”,改为“居正”,将其推荐给当时在荆州巡视的湖广提督学政田项,两人共同决定将其置于榜首。

第二年,张居正前往武昌参加秋试,又得到了湖广巡抚顾璘的赏识,赞为“国器”,下腰间犀带相赠。

但由于顾璘出于爱惜人才的考量,想让张居正多一些历练,少些自负,修炼得更加沉稳再步入官场。于是,张居正在当科未被录取,三年之后才考中举人。

嘉靖二十七年,张居正初入仕途的第二年,朝堂就进入了严嵩秉政的时期,此时的张居正与严嵩的关系可谓融洽。

很快,庚戌之变发生,俺答兵至北京城下。张居正在严嵩应付俺答的对策中,逐渐认清了严嵩的面目,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以严嵩为臂助的想法,转为开始亲近他的老师,时任礼部尚书的徐阶。

但在后来的杨继盛案中,徐阶也默不敢言,明哲保身时,这让也张居正大失所望。对于时局的愤懑在张居正的胸中郁积,在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告病返回江陵

从嘉靖三十三年到嘉靖三十八年,张居正离开朝堂整整六年。这六年间,他带着从中央获得的见识回到家乡,看到了乡野间的弊政与困苦,也懂得了大明王朝的症结所在。

但他的抱负未曾改变,甚至更为明确,那就是解除民众的痛苦,清除在国家和民众中间的种种积弊。

通过调查、了解和思考,他也得出了如何改变时局,清除时弊的方法,与此同时,他也反醒了自己,清楚在朝廷中直上高位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是张居正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又该如何改变时局呢?如何才能在朝堂上立居高位,掌握政权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韩信的“问路斩樵”点醒了张居正

张居正在江陵的这六年中,一边调查了解民苦民生,一边读书学习思考为官之道。在读到韩信的一则“问路斩樵”故事时,张居正似乎被点醒了。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过去他正直刚毅的行事作风,虽然也是想要站在正确的一面中,然而总是屡屡碰壁。

可是韩信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可以接受“嗟来之食”,承受“胯下之辱”,甚至也没有“忠臣不事二主”的道德理念。

韩信先前投到项羽的麾下效力,可是提出的种种建议,项羽并没有采用。于是,韩信一怒之下,就直接带着人准备投靠到汉王营地。

韩信带着人跑了没多久,就被项羽发现了,便派出人手去追。韩信这几个小兵,又怎么能够扛过大量的追兵呢?

于是,他就带着人往偏僻崎岖的山林里,希望能够依靠茂密的树林来甩掉追兵。可没成想,不熟悉山路的他竟先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正当他在寻找出路时,这时突然迎面而来了一个从前面山头下来的樵夫,韩信一见,连忙向对方友好的问路

厚道实诚的樵夫也十分爽快地为韩信指明了路,韩信道了谢随即就带着人出发了。可没走几步路,韩信意识到这位樵夫既然可以为自己指路,那么就可以为后面的追兵指路。于是,他调过头来,就把樵夫杀害后,简单地掩埋到路旁。

随后,韩信甩掉追兵,出了山林后,就投靠到刘邦的手下任职,并得到重用,帮助其争夺了一片天下。

张居正从中深受震撼,懂得了为官之道应当处事圆滑又不改变原则,成就大业应当造就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要学会利用人才,不该一味地良善,充满妇人之仁。

一路青云直上,实现理想抱负

嘉靖三十八年张居正再次回京后,时局实际上没有丝毫改变,但张居正因为思想转变,学会了圆滑处世,他的身份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徐阶将其视为接班人,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徐党,但他与严嵩父子的关系也并无不妥。即便到了严、徐两派剑拔弩张之时,严嵩也未曾把其视为敌人。

自此之后的十数年间,张居正一路青云直上,直到入阁时,他才四十二岁,在明代不可谓不年轻。

到隆庆年间,内阁实际上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内阁首辅时常轮换,阁臣之间相互攻讦、相互倾轧的情况也屡有发生,甚至发生了三位阁臣在议政场所大打出手的事情。但即便争斗到了如此的境地,在朝堂上也没有与张居正为敌之人。

从隆庆到万历前期,人际关系良好的张居正逐渐走向前台,掌握了明朝的实际权力,将其一直想要实现的变革政策逐步推向全国。为此,他知人善任,更是十分善用各种小人

在明万历年间,烽烟四起,国防安全令人担忧,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北部边境处处告急。然而张居正却委任了两名有“瑕疵”的官吏去镇守国防要地。

万历元年,四川都掌蛮叛乱,四处掳掠,造成极大动荡。张居正任命抗倭大将刘显前去平定叛乱,但这一任命却遭到了文官的集体反对。

原来刘显虽然是一名功勋卓越的战将,但他身上武官习气太浓,贪赃受贿无所不为,为同朝文官所不齿。

张居正却力排众议,顶住朝政压力,坚持派刘显前去。他包容了刘显的缺点,因为他懂得一点,没有比刘显更熟悉四川情况的将领了。

刘显发兵之后,果然一路兵临城下,接连攻下数座城池,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平定了四川叛乱,解决了明王朝的一大隐患。

同样的还有万历一朝名将殷正茂,也深受张居正的重用,其虽有军事才干,但生性贪婪。在派出其平定叛乱前,高拱便私下给了给殷正茂二十万两来贿赂他,鼓励他能够早日平叛。

高拱评价殷正茂说:“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干没者半,然事可立办。”

显然,张居正与高拱一样都很支持这个“瑕玉”,他任命殷正茂为两广总督来平定两广叛乱。殷正茂也不负期望,几个月内便荡平了倭人,使原来“天高皇帝远”、几乎脱离中央统治的两广地区恢复平定。

结语:

几百年来,有人称赞张居正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能力,很多人称颂他为明代唯一的政治家,与王安石、诸葛亮等名臣相提并论。同时,也有很多人攻击他,议论他的性格与私德,玩弄权术,基于各种理论指出他不足。

但站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即便是张居正也不能免俗,我们应该因为这种局限性而体谅他,而非因为他有局限性而苛责他。

张居正的一生都谨记理想,不忘良知,一切的手段和聪明才智都是为此施展,最终也真切地有益于国家和百姓,应当为世人所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两广   项羽   荆州   妇人之仁   樵夫   时局   嘉靖   叛乱   局限性   抱负   万历   小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