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猴陷阱并非陷阱,清朝四川捕猴人用如此“陷阱”捉猴-故事

猴子古灵精怪,聪明伶俐,而且善于攀援悬崖峭壁,跳跃大树梢头,敢于和人斗智斗勇。要想活捉猴子,绝非易事。

民间流传,捕猴人多有捕捉活猴的绝技和法宝。这法宝就是“捕猴陷阱”。

难道,捕猴陷阱是像捕捉老虎、狗熊、野猪和狍鹿一样的地面陷阱吗?

★四川有个捕猴世家

清朝末年。四川某地有个把“捕猴陷阱”用到出神入化的周姓捕猴世家,他们专门以捕捉活猴售卖给安徽、河南等地的耍猴人为业。

四川多有猴子,而且是形体较大的藏酋猴。此猴绝顶聪明,又善于窥测人意。成年猴的形象更好,猴头大,两颊有络腮胡样的长毛,下颏有短短的山羊胡。尾较短。威风凛凛。传说,孙悟空就出身于藏酋猴一族。

想捉齐天大圣的子孙,能容易吗!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动用天兵天将都降服不了孙悟空。太上老君想用八卦炉炼了它,结果却炼成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西天佛祖好不容易用了个手掌心的骗术,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四川周家,究竟有何能耐捕捉猴子?

周老爹却说,藏酋猴喜欢接近人类,虽不易捕捉。然一旦驯成艺猴,则本领超群。所以,咱周姓世家,专有捕捉藏酋猴的绝技。此绝技传子不传女。即使孙悟空转世,也绝对不传它!

★周家的“竹寮陷阱”

捕猴人喜欢捕捉的是2-3岁的尚未离开或者刚刚离开母亲的小猴。这种猴容易驯化,能卖上好价钱。

新年过后,周老爹决定进山捕捉几只“开年猴”,来个开门红。于是设下“竹寮陷阱计”。

“竹寮陷阱”是个什么陷阱呢?

原来,此计是以竹寮做陷阱。竹寮者,用竹子搭建的窝棚也。

他们首先在竹寮的门前稀稀疏疏地抛洒一些玉米粒,然后再在竹寮中的地上连续抛撒玉米粒,如此三天。

猴王和猴子们远远地躲在树上,窥视着周老爹和儿子究竟做什么勾当。

周老爹父子俩离去后,猴子们便试试探探地来到竹寮前,看到了馋人的玉米粒,但并不敢捡食。

第二天,猴子们才试试探探地捡食了竹寮外的玉米粒,然后小心地窥探竹寮之中。它们明知道竹寮中有危险,但那里头有香甜的玉米粒呀!不进去,看看还不行吗?

猴子们一看不要紧,发现竹寮内玉米遍地皆是。但看看而已,却没有一猴敢于进内。

第三天,有个大胆的猴子实在抗不住诱惑,试试探探,小心翼翼地走进竹寮捡食了几粒玉米,却又倏地从门窗窜出。

猴王还是在旁边的大树上看着,没有制止。它需要有猴子为它探险,为它做出牺牲。

猴子们又继续窥探这座充满神秘的竹寮,但是再无一猴敢于进内。

第四天,猴子实在抵挡不住玉米粒的诱惑,相互鼓励着,陆续迈着鬼子进村怕踩上地雷的步伐,进入了竹寮,小心地捡食着玉米。

★锣声选猴

猴王依然远远地蹲踞在树杈上,观察着神秘的竹寮。它必须等待一个结果。猴王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立即命令贪吃的猴子们赶快撤出,否则迟则生变,于是厉吼一声。

然而,猴王还是晚了。周老爹已经用力一扯绳索,竹寮的门窗啪嗒、吧嗒,全部关上。

猴子们大惊,急忙奋力冲撞,但竹寮结实,根本冲撞不破。于是,个个恐怖地啼叫起来。

猴王急得在大树上蹦了起来:这竹寮,真是陷阱呀!

在猴子们的一片惊恐声中,忽然当当当!几棒震耳的锣声响起,空气中都是颤抖的金属嗡嗡声响。猴子怕骤响,个个惊恐地双手捂眼,浑身筛糠。有的干脆俯身在地。

儿子点燃火把,周老爹验看。

老猴不要,扔出去。凶悍的壮猴不要,扔出去。怀孕的母猴不要,扔出去。最终满屋猴子只留下了四只2-3岁的少年猴。

外头大树上的猴王看得一头雾水。

★再用“葫芦陷阱”

“竹寮陷阱”首捉四猴,周老爹并不高兴。因为此四猴并不出色。

开年猴必须有只优秀的少年猴领头,才能表示一年的捉猴业兴旺发达。而且买家也必须看到有只领头的漂亮猴,才肯出大价钱。

回家之后,周老爹收拾器械第二次进山。

这次,老爹只想捉一只漂亮的少年猴,因此再不用“竹寮陷阱”,而是启动“葫芦陷阱”。

老爹再次深入猴群栖息地,调皮地吹一声口哨,在猴子的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只改造好的细腰葫芦,绑缚在离地面不高的树枝上。

尔后,老爹从怀中掏出一袋粘糖的油炸花生米倒在手心中,一颗颗地嘎嘣嘎嘣地吃着,嚼着,弄得香甜之气四溢,馋得猴子们吱吱叫着,不断靠近。

猴王立即厉吼一声,告诫:危险,那是诱饵,不要靠近!

周老爹吃罢几粒,对着猴王笑道:胆小鬼!又把手心中的花生米冲着猴王,让它看个明白。然后再一粒一粒地装进葫芦里。猴王和猴子们就那么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葫芦。

临了,周老爹竟然撸起袖子,把手伸进镶着铜片的葫芦的喇叭口,从中慢慢掏出几粒花生米,又慢慢地放进口中,嘎嘣嘎嘣地大吃大嚼着。馋得警惕的猴王也一个劲儿地咽唾沫。

周老爹操作了一阵,扬长而去。

★“葫芦陷阱”捉的就是强壮的少年猴

小猴子们未等猴王命令,已经蜂拥而至,你推我搡,都想伸手到葫芦中取花生米吃。

老猴子们谨慎,眼睁睁地看着小猴子们你争我夺。

猴王也没有制止。它还想要一个结果。

最终,一只最强健的小猴子得胜,它先是嗅了嗅葫芦里的香气,又瞪圆猴眼向里看了看,最后才把手伸进葫芦。摸到了,里面果然有花生米!这只小猴子兴奋得脸都红了。

它贪婪地几乎把葫芦中所有的花生米都攥在了手中。可是,手却被葫芦的细腰卡住了。

因为它的手攥着一把花生米,怎么能掏出来呢!只要把花生米放下,手就能掏出来。

但是,小猴子根本不想松手。那可是香甜的油炸花生米呀!它的猴手也不想松,因为那是猴子对好吃的肌肉记忆。

猴王看到如此结果,知道这只小猴子根本救不回来了。这就是它要的结果。从此,它记住了“竹寮陷阱”,又记住了“葫芦陷阱”。

其实,周老爹的手根本没有伸进那个葫芦腰上的细小孔洞中的葫芦里。

周老爹是把最后的几粒花生米攥在手心里,只是在葫芦的喇叭口转动了一下拳头,装装样子罢了。

结果,所有的猴子都上当了。包括猴王。

最终,周老爹用“葫芦陷阱”捉到了一只最中意的猴子。(作者简介:王天祥,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一千余篇。)

(特别说明:此文配图选自网络。若侵权通知即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猴王   陷阱   喇叭口   花生米   老爹   清朝   悟空   树上   葫芦   猴子   玉米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