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随笔(28—1):鲁仲连立下大功,不愿接受封赏而逃走

无论如何都不肯当官的这些人那些事儿(1)鲁仲连认为,立功而受封赏,就像商贾做生意一样


无论如何都不肯当官?这些人是不是神经不正常,还是本来就是痴呆傻。按中国封建“官本位”理念来看,一点都没错。可是,古籍就记载了一批不想当王做官的人。当要他们做官时,或逃亡于深山老林,或流走于穷山恶水,甚至投水死而证自清。这些情况,不管是时代的产物还是个人的自觉,抑或有说不明白的隐情,但我还是相信有这些人那些事儿存在的。


鲁仲连:天下精英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是,为别人排忧解困而无所求,如因此而谋高官厚利,“是商贾之事也”;同时,也不愿获得富贵而屈从于他人,被人称道为“高节之士”。


《通鉴》用很长的篇幅记述了鲁仲连的为魏国、齐国立下大功而不愿接受封赏的事迹,几乎转载了《史记·鲁仲连列传》大部分内容,只是文字简练一些。这说明两位史学大家都很看重鲁仲连,原因是鲁仲连“好奇伟俶傥(tìtǎng,意为卓异不凡,豪爽洒脱。亦作俶倘。)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1]历代士大夫都很推崇这种名士形象。

公元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秦军继而围攻赵都邯郸。援救赵国的魏军屯兵邺城坚守,作壁上观,名义上说是来救援赵国,实际上脚踩两边船,看风使舵。另外,魏王又派将军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去劝说赵王。打算与赵国共同尊奉秦王为帝,以使他同意罢兵。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齐国人士鲁仲连正在邯郸,听说此事,便主动来见魏将新垣衍。他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尊奉秦王为帝,无异于让秦王把你们的魏王煮成肉酱,新垣衍听后怏怏不快。鲁仲连不管新垣衍态度如何,举例说,当年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纣王朝廷里的三公。因纣王不喜欢九侯女儿,就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为九侯辩护了几句,就被做成肉干;周文王听说了,只是喟然长叹,也被关押在羑里的仓库里,想要处死他。

举完历史上的例子后,鲁仲连又分析当前的形势。他说现在的秦国和魏国,是同样的大国,都据有雄厚的国家实力。各自有称王的名位,为什么看到秦国打胜了一仗,就想听从它的指挥,尊秦王为帝,从而使自己落到被人宰割做成肉酱的地步呢!?

鲁仲连继续分析,如果秦王称帝,就将施行天子的礼仪和权利,号令于天下各国,并且将更换各国君主的大臣。秦将剥夺他所不喜欢的人职位,转授给他所器重的人;他将剥夺他所憎恨的人职位,转授给他所宠爱的人;他又将使秦国的女子和惯说坏话的妾姬,指令婚配给各国君主。设想这些长舌妇在大梁宫殿中,魏王还能泰然处之吗?魏王这种尴尬的处境,他能不怪罪你吗?不砍掉你的脑壳,也要让你受到严厉处罚。如此,将军你又有什么办法能保住你往日的辉煌和魏王对你的恩宠呢?

鲁仲连用具体的事例作比喻,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奉秦王为帝的弊害,新垣衍听后心惊肉跳。“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2]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3]鲁仲连的话具有太强的杀伤力,不仅新垣衍不再说尊秦王为帝,而且秦将听说后也后退五十里。

邯郸解围后,“平原君欲封鲁连,使者三返,终不肯受。又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也!’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4]鲁仲连不愧为“高节之士”,他认为立了功就要封官得利,这与商人做生意有什么不一样。所以,他不但三次谢绝封官,也不要为他祝寿的千金,而且飘然而去,逃逸远遁,不受羁绁、放浪形骸。做的更绝的是永不再见平原君,为后世所传诵。

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50年,燕国的一位将领率军攻克了齐国的聊城。但是有人却在燕王面前说这个将领的坏话。这位将领因此而据守聊城,不敢返回燕国。齐国相国田单率军反攻聊城,为时一年多仍然攻克不下。

齐人鲁仲连便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射入城中给那位燕将,向他陈述利害关系。信中说替您打算,您不是回燕国就是归附齐国,没得选择。而现在您独守孤城,齐国的军队一天天增多,燕国的援兵却迟迟不到,您将怎么办呢?燕将见信后哭泣了好几天,但仍然犹豫不决。他想还归燕国,可是已与燕国有了嫌隙;想投降齐国,又因杀戮、俘获的齐国人太多,而害怕降齐后会遭受屈辱。于是长声叹息着说,与其让人来杀我,宁可我自杀,便自刎身亡。因此,聊城城内大乱,田单趁机攻下了聊城。

田单凯旋后向齐王述说鲁仲连的功绩,并要授给他爵位。鲁仲连为此逃隐于海上,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5]我与其因获得富贵而屈从于他人,宁可忍受贫贱而能放荡不羁、随心所欲。鲁仲连就是怕俗话说的“端人碗,受人管”,这不符合鲁仲连的行为方式。

后世对鲁仲连评价很高,写诗赞美他的也很多。李白有一首《古风》大加赞美:“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6]

唐·吴筠《高士咏·其二十七 ·鲁仲连》:“仲连秉奇节,释难含道情。一言却秦围,片札降聊城。辞金义何远,让禄心益清。处世功已立,拂衣蹈沧溟。”[7]

宋·徐钧《鲁仲连》:“布衣不肯帝强秦,天下皆闻高士名。何事劝降轻守节,一书飞矢入聊城。”[8]

元·刘秉忠:《太常引·鲁仲连》:“当时六国怯强秦。使群策,日纷纷。谈笑却三军。算自古、谁如此君。一心忠义,满怀冰雪,功就便抽身。富贵若浮云。本是个、江湖散人。”[9]



[1] 《史记》,中华书局,1959,2459。

[2]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179。

[3] 《史记》,中华书局,1959,2465。

[4]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183。

[5]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180。

[6] 《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97,101。

[7] 《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五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769。

[8] 《全宋诗》第6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2831。

[9] 《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6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魏国   秦国   秦王   通鉴   史记   聊城   邯郸   富贵   封赏   中华书局   齐国   大功   平原   随笔   仲连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