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不断权力和资本勾连的手,振兴民营经济根本无从谈起!

中国民营经济从繁荣昌盛到现在的举步维艰,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接纳了大量就业的民营经济在这几年可谓是损失惨重,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为了提振就业,国家从7月19号出台提振民营经济以来,到今天才短短半个月时间,各种振兴民营经济的措施开始陆续出现。很显然,我们的民营经济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聊一聊,为什么原本蒸蒸日上的民营经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到底是什么样的错误,导致了原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核心的问题,是权力伸向资本的手,让民营经济举步维艰。

民营经济的问题,权力自然也要负主要责任。中纪委在今年2月23号重磅发声,强调坚决斩断权力和资本的勾连纽带,足以说明权力在没有约束的民营经济领域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说两个微观层面的事儿,大家或许能够明白民营经济在权力的牢笼之下有多么艰难。大多数小企业主应该都遇到过的事儿。以下是一个我听朋友说起过的一个事儿,分享出来给大家分享。在一个内陆省份的小镇上,有一家做床垫的小厂,这家厂每年的营业额大约是三百多万,属于小微企业的范畴。如果没有任何干扰,这种小厂子除了成本的话,每年可以有个几十万的毛利润,如果再算上机器的折旧以及厂里面出现的工伤事故的赔偿,这个数字还会再下降。大约每年只有二十七八万的样子,这个小厂子大约投资了一百多万的样子,按道理说只需要四年不到就可以收回投资了。

实际上,这个小厂,每年要应付没完没了的各种盘剥。具体是什么单位就不说了。就连工厂所在的村级单位的领导,也时不时的以各种名义去揩点油。刚开始呢,他们属于初创阶段,对于这种所谓潜规则也还能忍受。但是自从厂里面发生了两起事故,一个工人的手臂和另外一个工人的手好像都被机器切碎了,赔了差不多七八十万的样子。这个小厂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后来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入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跟他们不是党员有关系。费尽周折成为党员之后呢,接下来的一切照旧。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几个最终将厂子搬到了营商环境更好的地方。这个小厂在这个小镇上干了差不多有五年,到最后一算账,还亏了十几万,赚到的一地鸡毛,剩下的仅仅只有一些已经折旧严重的机器设备。

第二个说一个潜规则,大家都知道如果有机会,公务员都会进入一个大染缸之中。之所以有很多公务员没有贪腐,原因是他们没有在那个岗位上。我国有很多不需要伸手,就可以从企业获得利益输送的岗位,比如说税务机关的科员,他们只要拥有一丁点的权力可以限制企业,哪怕是做一下材料的审核,都会有企业上供。

这些利益输送实际上并非是企业自愿的,而是因为这个市场上所有的民营企业都这样做,单独有哪个企业不送,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那么接下来等着这个企业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检查,审查之类的。其实这些事情不仅仅出现在税务部门,其他的工商管理单位,环保和消防等等不都是一样吗?这无形中给民营企业造成了多大的成本?

实际上我上面说的都还是危害不那么大的,权力对民营经济更大的危害,实际上要多得多。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什么名目,就可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比如前一段穿的沸沸扬扬的太子奶事件,仅仅因为官员的恶,就断送掉了一个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民营企业。一边是地方权力的高压,一边是没有任何保护的民营企业。当某些蛀虫变成了狼,比羊还弱的民营企业也就在没有机会继续发展了。

被带偏的舆论环境,让民营经济经营者战战兢兢

再强调一下这个事儿,我已经写了几篇相关的文案了,但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始终都没有什么流量,或者说审核不通过。大概率是因为我写的东西触及到某些审核规则了吧?但是我今天还是要说,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公正理性的舆论环境,而不是由着一些带节奏的国贼主导我们的舆论环境。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的网络环境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了?也不知道背后的管理者看到这些为什么睡得着觉。舆论对一个国家经济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舆论可以被引导,可以被裹挟。如果一旦什么不安好心之人把持了舆论,那么民众就会被他带着往错误的方向上引。一旦方向错了,那么结果就会跟期望相距十万八千里。

我特别反感现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言论。几千年前的赢氏家族就明白,要想统一中国必须跟能够合作的所有人合作。我们今天在表达什么?大家看看夹头都说了些什么?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为了流量没有原则,为了流量放弃底线。这些人打着爱国的名义,损害着国家的利益。说真的,我国这几年民营企业衰败,夹头虽然不负主要责任,但是他的舆论引导绝对起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是他疯狂攻击民营经济的那些言论,对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目前互联网已经超越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起到了主导主流舆论的作用。国家监管部门应该将互联网舆论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来管。当所有人都开始觉得互联网在粉饰太平的时候,无论怎么引导,我们的舆论都会反着来。当嘲讽和谩骂充斥媒体的时候,重新想办法树立信心才是重要的事情。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该怎么做了?我们的互联网就是个充满戾气和嘲讽的地方。这说明传统的管理者支持的这些个网络大V不合格,他们没有起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反而依靠带节奏,将民众往狭隘的民族主义上引导,他们打着爱国的名义,赚着丧良心的黑心流量钱,这些人是应该被反制的时候了。我们的监管者应该将他们认为说话难听的声音出现,让批判者出来跟这些正能量进行辩论,让更多的声音出现在互联网上,民众才能学会思考,才会不被这些个毒害民众的声音所误导!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主要还是我们的民营经济遭遇到了太大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却没有发声的渠道。久而久之,当蛀虫变成了披着人皮外衣的CS,民营企业在这些人手下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最终要么沦为腐败官员的财产,要么被腐败折腾。当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成为了腐败敛财的白手套,那么还有谁去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而能够阻止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恶化的,除了完善的制度设计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宽松的舆论环境。只要能让这些黑暗有机会曝光在聚光灯下,大家就能够对这些人起到监督的作用。阳光之下的阴暗面,才是媒体应该关注的点,而粉饰太平,唱赞歌之类成为媒体主流的时代,一定是一个社会最悲哀的时代!

错误的政策导致民营经济生存困难

以上内容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玩意儿,接下来我们从政策面,为大家全面解析一下,为什么我国民营经济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首先是土地财政,大家知道,这个是房子和实体经济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土地财政开始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来钱手段,为地方政府筹钱。

刚开始卖地搞房地产还算可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债务推动房地产发展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拿手好戏,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被推高到居民难以承受的高位。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挤压经济活动空间。我国的民营经济企业主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企业,不如买一套房子赚得多,畸形的土地政策让实业家开始脱实向虚,去搞房地产投机,而不是好好做企业。

当然这个事情说起来没有这么简单,有很多的细分可以说。我们因为篇幅的关系就不展开了。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只有制造业可以创造财富,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只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最后坠入无尽的债务深渊。当年的日本,巴西都曾深受其害。中国这次看起来也不例外。高房价挤压民营经济生存空间的同时,还像黑洞一样吸纳民营经济的资金,久而久之,结果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

第二个是国有制改革没有跟进,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改革开放之后,半死不活的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慢慢的活了过来,然后就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国有制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这样的体质,让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哪怕最低效的国有企业,也可以得到比民营企业更低利息的贷款,更好的政策支持等资源,有纠纷了,民营和国企之间再偏向于国企的话,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国企会逐渐将民营企业的领域蚕食殆尽呢?不同的竞争地位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劣势。民营企业只要没有跟国企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所有的改革不过是给民营企业续命罢了,最终还是会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逐渐被吃掉。

第三个是产业升级,将产业分为高低贵贱,一刀切的驱赶低端制造业,做不切实际的产业升级。最早起源于2008年的腾笼换鸟政策,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将产业做了高中低端的区分,并且人为的将民营企业从沿海地区清理出去的时候,民营企业的末日就开始了。宽敞的马路,整齐的工业园区和明亮的车间谁不喜欢,而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前店后厂式的小微企业,在被清除出去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在这一波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死掉了。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个腾笼换鸟,带来了多大的危害。现在的情况是,笼子是腾出来了,但是高科技企业在哪里呢?

事实上,这些决策者根本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不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请出去,把芯片,电子信息等产业引进来,真正的产业升级是将工厂正在做的事情做的更精细,要么提升产品的品质,要么提升耐用度,要么降低成本。比如说生产螺丝的企业通过钻研,让螺丝的精度做的更高,永远不会松动或者拆卸一万次都不会变形。比如生产钢铁的企业通过不断地努力,尽可能降低钢铁产品中的杂质含量。再比如生产纽扣拉链的企业,想办法让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衣服上使用一万次不出质量问题等等。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升级,而不是所谓的换更好看的鸟。

民营经济的衰败,其实还有很多是领导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但是对经济伤害非常大的。这些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小结:民营经济目前遭遇到的困境,除了目前我们选择了土地这个注定出问题的方向,而且在有问题的方向上还出了很多混招之外。错误的舆论环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没有约束的地方贪腐官员和并不公平的企业竞争。导致我们的民营经济生活在夹缝之中,在夹头一顿忽悠之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吓得都不敢投资了。

接下来对政策方面的个人建议,知道没什么人在意,但是我还是要说。民营经济首先需要稳定的政策,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这会让人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做。其次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机制,让企业主办企业可以落袋为安,而不是担心某一天因为所谓的原罪而失去一切。第三是设计权力退出机制,将权力关在笼子里,让所有参与民营经济的企业主,都能够不受权力的干预。第四是出台真正有效的提振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比如减税,比如降费,比如土地使用优惠,比如其他的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找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权力   夹头   厂子   无从谈起   国企   中国   企业主   民营企业   舆论   民众   事儿   流量   资本   环境   政策   我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