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争酱酒,始于1932年荣光烧坊

时代背景:

据考证远古时期,赤水河一带人类人在此地筑起土台活动频繁立杆祭祖,以古开表达对先故称“茅台荒破草的崇敬,营徐境内委明初,当地居民又称其为“茅村”罗村等地名。



因茅台地处水陆交通便利的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商贾聚集,逐渐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茅台镇运盐的马帮和船只络绎不绝,是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由于市场日渐繁荣,茅台镇成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


《黔南识略·卷下·遵义府仁怀县》中记载,“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这是地方文献关于茅台镇酿酒的最早记载。


茅台镇酱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清嘉庆八年(1803年),茅台镇最早的酿酒作坊有“大和烧坊”。清道光年间,茅台镇酱酒已远销黔、滇、川、湘等地。清咸丰年间,战乱连年,多家酒坊的生产一度中断,酱酒酿造工艺却一代代传承下来。


诞生之初:

清同治年间,茅台镇各家酒坊逐渐在旧址上重建;1862年,华联辉创办“成义烧坊”,称为“华茅”;1879年,王立夫等三人合资创办“荣和烧坊”,称为“王茅”;1929年,周秉衡兴建“衡昌烧坊”;1938年,“恒兴烧坊”被赖永初收购,称为“赖茅”。



在此时期,曾经开办私塾的张荣光老先生(首席酿酒师张强曾祖父)辗转于坛厂、鲁班、茅台讲学,在向各家烧坊子女传道讲学之机,领悟掌握酱酒酿造技艺,于1932年在茅村赤水河西岸大坪上围茅搭棚,支炉起灶,创办“荣光烧坊”,开启茅镇酱香之先河。


20世纪70年代,年少时期的张强以耕读为本,同时深受曾祖熏陶。曾祖厚爱,便将历经多年的酿酒技艺手抄本整理成册,交于张强,遂使茅镇酱香得以传承。


茅酱风格:

“荣光烧坊”经张荣光老先生苦心经营,世代相传,凭借崇本守正的酿造工艺与醇和绵柔的酒体品质不断发展壮大。荣光烧坊酒逐渐在茅村集市家喻户晓,成为船帮、盐号和各路商贾的桌上饮品。


茅镇光辉:

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接管的方式,将荣和、成义、恒兴这三家私营酿酒烧坊合并,打造出了国营茅台酱酒厂。茅台镇酱酒自此享誉全国,得到了饕客认可。


扬帆起航: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之初,仁怀县酒业重兴,这时的张强先生正值壮年,他怀揣祖辈烧坊的酱酒情结,决定传承祖业,并积极呼吁发展酱酒产业。他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于是在1983年,他以“荣光烧坊”为基础,领办了国营仁怀县怀银酒厂。该厂所生产的酱酒怀银大曲于1987年荣获省商业厅“习水杯”银质奖,从此开启了茅镇酱酒的新征程。


开启盛世:

1998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企业改制,国营仁怀县怀银酒厂改制为贵州茅镇源酿酒有限公司,肩负起对“荣光烧坊”酿酒技艺的传承使命


2010年,心怀家国的张强先生扩厂于茅台镇陈胡屯红军烈士纪念园——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酒之名缅怀先烈,以酒之香鼓舞士气。正因如此,创始人张荣光老先生那种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后辈中得到传扬,酿酒之业虽历经烽烟却又薪火相传。由此,茅镇源酱酒开启盛世篇章。


走向全国:

2021年开始,茅镇源在杭州这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经济活力的城市,成立了“莫争酱酒”高端品牌线,旨在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并结识更多有实力、有眼光、有战略思维的事业伙伴。


我们希望凭借着卓越的酿酒技艺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为社会提供更为多元的产品,同时,开启品牌化运营及全国招商政策。我们也将全力以赴,让每一瓶“莫争酱酒”都能传达出我们对酿酒工艺、产品品质、传统文化,以及消费者的至诚。



“莫争酱酒”将成为一个代表高品质生活与文化鉴赏的品牌。


在新的历程中,我们期待与全国的消费者及莫争的伙伴们共同书写属于“莫争酱酒”的辉煌篇章,一同迈向全新的未来,一同见证“莫争酱酒”的盛世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仁怀   曾祖   酒坊   酒酿   茅台   酒厂   技艺   老先生   盛世   年间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