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说为什么康熙要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


直接原因是,噶尔丹吞并喀尔喀蒙古(现在的外蒙古),借追击喀尔喀溃兵为由,深入到内蒙古地区,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康熙第一次用兵时,噶尔丹的势力已经扩张到明长城附近,康熙三次用兵准噶尔,都是在现在的外蒙古地区交战,和汉武帝反击匈奴是一样的道理。

清朝打到准噶尔的新疆老巢,是雍正和乾隆时期。

再说深层次的原因:清朝立国的基础“满蒙一体”(这里的“蒙”指的是漠南蒙古)。

皇太极打败了察哈尔的林丹汗后,后金控制了漠南蒙古,皇太极不仅是后金的皇帝,同时还兼任蒙古大汗。这项制度到康熙时也一样,康熙就是当时漠南蒙古部的博格达汗。

漠南蒙古对于满族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满洲人和蒙古人看来,汉人是外人。而在汉人看来,满人和蒙古人也是外人。所以康熙随时要防备汉人的造反,以及稳定东北和塞外的政治局势。

蒙古部在人力、财力、军力上给予了满族很大的支持,没有蒙古的支持,单靠满族八旗的兵力,根本无法统治中原汉地。对于清朝来说,中原丢了都无所谓,蒙古和满洲绝对不容有失。

如果准噶尔只是一个小部落,康熙还不会放在心上,偏偏准噶尔是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准噶尔部是蒙古人!噶尔丹也是蒙古大汗,他也有统一蒙古所有部落的合法性!


(噶尔丹)

假设,清朝和明朝一样,以长城为界,外蒙的事不管了。会出现什么结果?蒙古部落会离心离德,脱离清朝。毕竟准噶尔和漠南蒙古都是蒙古人,而满族是外族人。

如果让噶尔丹吞并整个蒙古会出现什么结果?没错,第二个统一草原的成吉思汗!当年金朝就是因为没有掐死草原六部,导致成吉思汗异军突起,最终灭了金国。以女真后裔自居的满洲人,非常介意蒙古部落的这段历史。康熙是读过历史的人,他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所以,清朝征西域,实际上就是征蒙古。而征蒙古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整个蒙古部统治权。

而在准噶尔的眼中,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就是蒙古族的败类,堂堂成吉思汗的后裔,居然向通古斯野人投降,奇耻大辱,都要打!统一草原之后再打满洲人。

清朝征讨准噶尔部目的很明确,就是能掐死就掐死,掐不死下次也要掐死!绝对不能让“蒙古灭金”的历史第二次重现,不能让满蒙一体的政策破裂。所以康熙才会三次,会不惜一切代价,发兵攻打准噶尔。

农耕政权和游牧部落的斗争,在古代一直存在。只要游牧民族不团结,对于农耕政权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游牧民族出现一位能统一各部落势力的领袖。那么,对于农耕政权,将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蒙古族自从元朝以后,就四分五裂了。直到格尔丹的出现,蒙古卫拉特部落重新统一。噶尔丹作为准噶尔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领1,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格尔丹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国家”。

并且,五世达赖喇嘛还赠予噶尔丹 “噶尔丹博硕克图汗” 的称号。举行大典的时候,喀尔喀札萨克图汗成衮也前来参加。

本来蒙古族和满清是仆从关系,这一下就变成了两个国家。所以,清朝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突然间,清朝西北全部失去控制了。这三个部落统治地区加起来跟清朝统治地区大小差不多了。而且,自古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中原政权不占优势。

因为,游牧民族机动性好,你派兵过去了,都不一定找到人。你刚撤走,他就又回来骚扰边境,甚至威胁中原腹地。蒙古骑兵一般每人两三匹马轮换,噶尔丹就曾直接威胁到乌兰布通地区!到北京也就四五天路程了。

噶尔丹统一准格尔以后,开始出兵征服了西方的哈萨克汗国。后又派兵和清朝争夺原漠南、漠北,在1690年,攻入喀尔喀,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噶尔丹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这时候,已经紧逼北京!400公里,骑兵四五天就能到。


喀尔喀诸部各首领,联名请康熙出兵。康熙帅兵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拥有重型火炮的清朝军队,打败了噶尔丹的“驼城”战术。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康熙又两次亲征。最终,康熙三十七年,噶尔丹死了,康熙才松了一口气。

游牧民族尊重能征善战的英雄,只要噶尔丹一天不死。噶尔丹都有可能再重头再来。所以,康熙才会如此重视噶尔丹。康熙知道噶尔丹死讯后,曾激动地跪谢天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噶尔   准噶尔   乌兰   满洲   满族   康熙   漠南   蒙古   御驾   游牧民族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