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得太快!狂宰中国20亿后,如今卫星导航瘫痪请我国出马

| 瑞克

编辑 | 瑞克

«——【·中国被当成“提款机”·】——»

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四天大王”,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洛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还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为人类带来了万千福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卫星导航系统无论在战略地位还是社会发展都是重要的一环,不过中国跻身这“四足鼎立”的局面,可谓历经无数艰辛与险阻。

2004年我国被导航技术难关卡住了“脖颈”,想借助欧盟伽利略的研发计划积累经验,于是和欧盟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欧盟向中国承诺享有20%的股份和全部使用权,我国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直接投资了20亿元,派遣了无数国内顶尖科学家前往帮助研发。

谁知欧盟只把我们当做“提款机”,一遇到核心技术问题就遮遮掩掩,还把我们视作不可能成事的“东亚病夫”,甚至一分钱没花的日本和印度都能在导航技术上跟欧盟深入交流!后来欧盟和美国关系回暖后,更是直接把我们踢出局,眼看着打水漂的20亿和无数给别人做嫁衣的科研人员,我国下定决心:要让“北斗”成为自主研发的中国制造!

眼看当下,外国媒体传出欧盟研发的伽利略已经“苟延残喘”,而且还让中国高抬贵手,祈求和我们一起合作,网友更是怒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真是报应!”然而我国是如何在导航研发之路上披荆斩棘的呢?和欧盟荡气回肠的恩怨史又是如何书写的呢?

«——【·北斗研发的血泪史·】——»

如果想知道我国为何呕心沥血研发导航系统,还得把时间回溯到30年前美国联盟与伊拉克打响的“海湾战役”。在战争爆发同时,美国GPS系统第8颗卫星成功发射,尽管技术尚未成熟,但在迫在眉睫的战争前美军果断将导航系统投入使用,这也是人类首次将导航投入军事作战。

但令世界都诧异的是,在“襁褓”中的GPS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美军把所有作战装备及士兵都配备了GPS,以至于伊拉克军队的位置完全透明,在精准打击下伊军伤亡超过10万余人,而美国只有600多人伤亡!

在悬殊的伤亡比例下,全世界都意识到了谁能抢先研发出导航系统,谁在国际上就能有更多的发言权,如果没有精准打击的能力无异于在战争中坐以待毙,我国当机立断:得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导航系统!

在1994年,我国将“北斗”项目列入“九五计划”,但当时因国力谈不上富强,经费也有限,相比与美国斥资300亿美元打造GPS,我们只能将“北斗”科研办公室设立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但狭小的空间并不能阻碍科学家们为国争光的热情,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为了突破“快捕精跟”的技术难关,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这三位博士还没毕业的小伙子挺身而出,拿着4万元的经费和东挪西借的设备,研究出了世界首创的“全数字化”方案,让全球都为之震惊。

王飞雪

傲人成绩的背后,都是科学家们的辛酸血泪史,王飞雪的团队每天都要工作20个小时左右,方便面成了一日三餐,为了解困把咖啡当水喝,一熬就是整整三年,在2000年,我国凭借着“全数字化”技术将“北斗一号”成功送入太空,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但在当时相比于欧盟的伽利略和美国的GPS,我国的北斗还是“略逊一筹”,所以为了精进我们的技术,开发更为完善的“北斗二号”,我国向更为先进的欧盟提出了合作请求,当时欧盟还一脸热切表示出欢迎,谁也没料到不出几年就“原形必露”。

«——【·“悔不当初”的欧盟·】——»

当时我国因GPS强大的作战能力而把“北斗”提上日程时,欧盟各国也对美国心生忌惮,为了防止美国垄断卫星导航系统以此扰乱世界局势,在1999年欧盟将“伽利略计划”提上日程,因为各国集资出手极为阔绰,项目之初就把目标定到发射32颗人造卫星,总耗资34亿欧元

虽然说资金并不能代表科研成就,但毕竟成功的道路上要经过千万次试错,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如果我国能加入“伽利略”研发项目不仅能大大减少成本,还能在与欧盟科学家们集思广益突破技术难题,所以在2003年我国请书欧盟,希望能参与欧盟“伽利略”项目。

欧盟当时看中国掏出20亿的诚意,想着有个缓解资金紧张的“冤大头”何乐而不为,虽然表面上和我们交流十分密切,但分享给我们的都是些技术上的“残羹剩饭”,一说到核心技术就只字不提,这让对合作给予厚望的科学家们无可奈何。

到后来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回暖,欧盟成员国一致想抱美国的“大腿”,而当时美中关系也频频因为地缘政治问题出现裂痕,看着美国的眼色,欧盟再也不装好人了,直接把我们踢出了“伽利略”国际合作计划,向美国示好。

本身在“伽利略”项目就是浪费时间,“交流”弄得跟“偷学”一样,所以我国根本头也不回,挺起身板就自己干,这时候西方媒体开始冷嘲热讽起来,带着傲慢和偏见说我国根本开发不出来优秀的卫星导航系统。

好家伙,这变脸比翻书还快,后脚刚从“伽利略”计划退出就开始原形毕露了,既然你瞧不起我,那我就偏要做出来“北斗”导航系统,还要让你高攀不起!

当时我国研发“北斗二号”时,众多科学家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着石头过河,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有一秒误差就会让卫星定位偏离30万公里,因为技术难度太大我国一直无从下手,当时欧洲还“落井下石”,本身千方百计和欧洲谈好的原子钟引进项目,人家直接一句“不想卖”让交易搁浅。

你越是打压、抨击,恶意诋毁,我们就越强,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民族血性,当年20岁的李春景主动请缨,担任了原子钟研发团队的骨干,在夜以继日的海量计算中,2007年4月“北斗二号”搭载着中国制造的“心脏”原子钟腾空而起,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实力!

李春景

仅仅两年,我们就突破了这项技术性难关,这完全是我们科研人员“玩命”给堆出来的成果,中国人这种不服输的勇气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再反看欧盟,实在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近期据外媒报道,伽利略又陷入了“停摆”的状态,有时与陆地信号失联长达十几小时,欧盟不得不暂时关闭进行检修再投入使用,这种现象无独有偶,早在2019年7月欧盟引以为傲的“伽利略”就中断数天,再失联120小时后才重新投入使用,在这样不容乐观的状况下外媒更是直言:“‘伽利略’的24颗卫星随时可能陷入瘫痪状态。”

面对后来居上的我国,欧盟不得不放下以前“看人低”的身段,向我国提出频率信号协调的请求,并虚心请教相关技术问题,最后的结局可谓是大快人心,中国对此也以德报怨,让欧盟感到万分羞惭,更有很多网友对此评价道:“如果早日和中国在导航系统上互通有无,也不至于让‘伽利略’沦落到停摆的地步,真是‘报应’来得太快。”

“北斗一号”、“北斗二号”见证了中国人的骨气和血脉,如今“北斗三号”的项目更是有一批以80、90后作为主力军,虽然平均年龄只有31岁,但完成了“北斗三号”每颗螺丝钉都是“中国制造”的成就!

«——【·100%的中国制造·】——»

在卫星导航领域硕果累累的中国不骄不躁,在2009年再度启航,把“北斗三号”作为重点研发项目,为了更精确的进行导航定位,我们就必须在境外也设立大量的地面站,这时候西方国家又突然跳出来不乐意了:不允许中国在境外建立地面站。

好家伙,这不明显“酸”了么,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发展,不过我国可不会坐以待毙,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择道而行——建立“星间链路”。

何谓星间链路?具体来说就是让天空中卫星与卫星链接,让全球卫星编织成一张巨网,无论哪颗卫星处在中国领空上,所有卫星直接联络到我国的地面站,不需要去境外在大费周折。

星间链路效果图

这种技术在当时无疑是“天方夜谭”,但中国最喜欢挑战的就是别人口中的“不可能”,29岁的康城斌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不仅完成了伟大的星间链路计划,还让7万公里测距精确度达厘米级别,相当于几十公里外的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毫不夸张地说直接甩了美国GPS几十条街。

而星间链路运用的卫星CPU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从这里开始,我们能骄傲的向世界宣布,中国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达到了100%的“中国制造”!

«——【·总结·】——»

欧盟的做法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如果只想着“零和博弈”,便会掉入发展停滞不前的陷阱,“中国力量”也向世界证明我们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国家,以后我国更会戒骄戒躁,为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带来福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伽利略   中国   原子钟   地面站   我国   作战   美国   难关   北斗   报应   欧盟   导航系统   计划   项目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