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农品”如何更美

  太湖小黄花鸡、太和香椿、怀远石榴、铜陵凤丹……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皖美农品”品牌,共有10个区域公用品牌、20个企业品牌、150个产品品牌入选。

  “土特产”品牌化,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品牌强农

  让农产品“叫得响”

  市场上的农产品五花八门,就算是同一种类的产品,还有产地、企业、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如何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青睐?这离不开品牌的打造。

  近日,在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洗瓶、灭菌、装瓶、包装等多道工序,一瓶瓶牡丹籽油产品就被生产出来。“凤丹浑身是宝,4月可采收花朵、花瓣、花蕊制作牡丹系列茶,7月采收牡丹籽用来加工牡丹籽油,9月采收丹皮可入药。”该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凤丹,又名铜陵牡丹,是铜陵传统的农业特色资源,种植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药用功效。不久前,铜陵凤丹入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

  “虽然全国各地种牡丹的地方很多,但是铜陵牡丹品种独特,在历史上就是中国三大观赏牡丹之一,是受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有了品牌,既增强了凤丹产业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提高市场知名度。”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与市场信息科科长汪建设说,铜陵市凤丹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品包括丹皮、牡丹籽油以及牡丹精油等日化用品,总产值约2亿元。

  “目前,铜陵共有3个区域公用品牌、3个企业品牌和15个产品品牌入选‘皖美农品’,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汪建设表示,将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围绕白姜、凤丹等特色产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让铜陵农产品品牌“叫得更响”。

  做强区域品牌,会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拓宽增收渠道。

  在全国香椿重要产区之一的太和县,“太和香椿”在入选今年“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之前,便已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近年来,太和县大力发展香椿产业,小小香椿芽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目前,‘太和香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3.9万亩,年产香椿200万公斤左右,香椿产业每年为农民新增收入3000多万元。”太和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小小的香椿叶经过精深加工,已研发出香椿茶、香椿饮料、香椿饼干、香椿杯茶、香椿酱等一系列产品。

  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是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省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以品牌赋能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附加值。截至目前,“皖美农品”已有区域公用品牌43个、企业品牌55个、产品品牌309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达6036个。

  严守质量

  让农产品“更安全”

  有了品牌并非一劳永逸,还需维护好品牌形象,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可。把安全放在首位,我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严格监管。

  8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的安徽晶鑫葡萄园,只见大棚内一串串葡萄套上了纸袋,藤蔓间还挂着杀虫灯、除草布等虫害防控设备。“这里的果园运用了施肥、供水采用肥水一体化智慧系统,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各种虫害防控设备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金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高宗喜说。

  在晶鑫葡萄园的院子内,检测师正在选取葡萄样本并进行农残检测。他介绍说:“最终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将会上传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消费者只需要扫描产品上的追溯码,就可以直接看到承诺达标合格证、生产企业情况、安全生产查验记录等内容。”

  从监管层面来看,如何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如何跑出“加速度”?其中,来自“田间地头”的末端检测和监管必不可少。

  在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站,记者看到,大厅内的屏幕上正播放着最新一批上市的绿豇豆的检测信息,旁边便是快检站实验室。“今年木厂镇已完成300批次的快检任务,快检数据同步上传至省农产品快检平台。”高宗喜介绍,目前,该镇对辖区内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备案,将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并要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规定主动开具及留存合格证,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产品可溯源。

  乡镇快检站功能的不断完善让我省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目前,我省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全覆盖,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员2156人、村级协管员8525人,‘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程燚表示。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省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程燚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强化检测监测,深入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监管责任,并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基础,强化监管信息支撑,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畅通渠道

  让农产品“卖得火”

  “酒香也怕巷子深”,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农产品还要经历“市场销售”这一道关。对此,我省也在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皖美农品”、购买“皖美农品”。

  7月1日,在安徽交控集团驿达肥东服务区,安徽首个“皖美农品”服务区专营店开始试营业,路过的乘客停个车就可以轻松买到各种优质“土特产”。

  据了解,该“皖美农品”专营店面积约80平方米,首批200多种上架产品以安徽知名特产、驿达公司自有品牌、合肥地区特产、交控集团帮扶地区产品以及安徽名茶酒水为主,充分彰显安徽特色。

  “公司还将在116对服务区全部设立‘皖美农品’销售专柜(区、店),独立展销安徽绿色优质农产品,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产品聚集力。”安徽交控集团驿达公司负责人说,将继续推动农商旅互动,增强“皖美农品”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地方产品搭上高速“快车”。

  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直播带货、网络开店等方式广阔乡村架设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销农货,找电商”成为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的关键打法。

  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的玖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各个直播室里的主播正拿着农产品在镜头前卖力吆喝着。镜头之外,工作人员忙着调试设备,客服人员在电脑前处理售后问题,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主要从事食品类的直播运营,目前还与很多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已有不错的销售成绩。”合肥玖通商务总监郭欢欢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还从事供应链分发业务,并开设直播教培内容,帮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从“会种”到“会卖”。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将农村电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先后实施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农村电商巩固提升、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等年度行动,让更多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皖美农品”销路越来越多。

  此外,我省还推动组建绿色食品产业服务联盟、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联盟、长三角农业创新赋能联盟等平台,推动更多资本、项目、技术向农业领域集聚。(来源 安徽日报 记者 许昊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太和县   太和   铜陵   香椿   安徽   网格   我省   农产品   牡丹   区域   农村   质量   农业   品牌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