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马匹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木木

编辑|观星


元代中后期宗王叛乱与皇室内斗不断,加之元末农民战争,因此和买、拘括马匹的次数仍未减少。出伯是察合台后王,曷伯等人由出伯大王节度,与海都叛军作战。

括马为曷伯等带领的探马赤军。大德二年(1298)十二月,“括诸路马,除牝孕携驹者,齿三岁以上并拘之”。

一、史籍的记载

《大元马政记》对这次拘括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为迤北军人久在军前,欲再添军数令赴敌,以此拘括”。

大德二年西北叛王海都、笃哇与元朝的战争正酣,括马为增强抵御西北叛王的军事力量。大德五年(1301),海都死。

大德九年(1305),西北诸王都哇、察八儿、明里帖木儿等共议归顺元朝。虽然战争不再进行,但朝廷需要对西北宗王进行安抚。

至大三年(1310)三月十一日的一件圣旨记载:“丞相别不花奏:尚书省、枢密院等官议,西面蔡(察)八儿等诸王、驸马多年不曾朝会,今始来降,振起其军站物力,合拘括马匹。奉圣旨准。腹里、行省刷马四万一百三十三疋。”

这次拘括马匹规模较大,主要是为了接济西北诸王,修复被战争毁坏的站赤等。仁宗时期括马,主要与阿思罕之乱有关。

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破坏与武宗的约定,立己子为皇太子,封武宗长子和世㻋为周王,遣其出镇云南。

十一月和世㻋行至延安,侍从教化等与武宗旧臣,联合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等发动叛乱。

十二月四日,铁木迭儿等奏:“近与枢密院官同议,起遣河南省所管各处探马赤军,各令将马二疋,千户、百户牌头内有骟马、牡马、牝马皆行,如不敷,于附近城池内,差人拘括四岁以上马,各贴作二疋。奉圣旨准。”

河南是阻截陕西叛乱军马的前沿,探马赤军“各令将马二匹”是为提高战斗力。可能因为乱起仓促,所以要“附近城池内差人拘括四岁以上马”。

延祐四年(1317)闰正月十八日,铁木迭儿上奏文书中称:“前者军人上马之时,大都、上都西路拘括马疋。今东西济南、益都、般阳等处,又北京一带、辽阳省所辖路、府并未刷去处,乞差人依先例拘括。”

这次括马总计255 291匹,从括马数量来看,这次叛乱影响很大。

延祐五年(1318)十二月的一件文书中提到,“阿撒罕等叛乱之时,陕西省所辖地内,不分军民站赤,一概拘收马疋”。站赤马匹也被拘括,这是元代少有的现象。

这次叛乱因叛军内讧而失败,和世㻋逃往西北察合台汗国。致和元年(1328)七月庚午,泰定帝崩于上都。

不久倒剌沙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子,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拥立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两都之间展开激烈的帝位争夺战。

致和元年九月一日,平章速速等提出:“随后出战之军即日用马,今乞令大都南、北两城,除见任官外,回回并答失蛮等马、骡,限初二日赴大都路总管府纳官,违限不纳者,重罪之。奉令旨准。且云:疾速拘收。敬此。”

因事起仓促,来不及更大范围的括马,所以这次括马主要在大都进行。除了马之外,骡也在拘收之内,并强调要“疾速拘收”,似乎民间的马不多了。

九月七日,丞相别不花请求拘括此前未收的和尚、也里可温、先生、秀才马匹,得到批准。九日,又拘括河间、保定、真定、河南省所辖路、府、州、县马匹。

十三日,图帖睦尔即汗位,是为文宗,改元天历。九月十四日,平章速速等奏:“乞差不颜拘括晋宁、冀宁两路马疋,给散太和岭军士”,得到文宗批准。

十六日又拘刷大都路并所辖州、县,除军、站户并有怯薛人员、各衙门见任官吏人等闲良色目官员外所有人员马匹。二十二日,平章速速等又请拘括山东所辖州、县马匹。

天历元年(1328)十月三十日,又“令广平、大名两路括马”。在这年九月至十月,燕铁木儿等人在各地集中了大量马匹用于战争。

拘括足够数量的马匹是两都之战中,大都一方取胜的重要原因。元后期和买、拘括马匹的记载也很多。至正十一年(1351),括马。

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拘括河南、陕西、辽阳三省及上都、大都、腹里等处汉人马”。

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诏和买马于北边以供军用,凡有马之家,十匹内和买二匹,每匹给钞一十锭”。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以今秋出师,诏和买马六万匹”。

这时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征集马匹应与此相关。诏书中少见地两次出现“和买”,而且强调“十匹内和买二匹”,对象是“北边”的蒙古牧民。

“每匹给钞一十锭”,元朝末年的“钞一十锭”不是给现银,纸钞如同废纸。元朝各时期和买、拘括马匹,多于战争有关,但也常有其他原因。

站赤对元帝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和买、拘括马匹也时常用于补充站赤需要。

至元二十四年(1287)五月十一日,“省臣桑哥奏:‘西京丰州亦剌真站废弛,有司请给钞整治,臣等议得,支钱买马,岂不迟误,乞从都省、通政院差官前去西京,于刷到马群内支六十匹当站,似为便益。’上从之”。支钱买马来不及,用拘刷到的马接济站赤。

延祐四年(1317)二月一日,“通政院使塔海忽都鲁、太仆寺丞斡罗思奉使回奏,整治帖里干站赤,自阿兰至小只一十六站,给散马五百八匹,驼二百五十五只。先是,上命斡罗思驰驿,拘括民间马匹,以给帖里干站”。

这次整治帖里干站赤所用的马,来自此前拘括民间马匹。两都之战中站赤被破坏,站赤需要补充马匹,于是从各路拘刷。另有一种情况是救济蒙古军民,英宗进行了许多次。

延祐七年(1320)四月,“括马三万匹,给蒙古流民,遣还其部”。延祐七年(1320)七月,“市马三万、羊四万,给边军贫乏者。癸未,括马于大同、兴和、冀宁三路以颁卫士”。

延祐七年(1320)九月,“括兴和马以赡北部贫民”。至治二年(1322)二月,“括马赐宗仁卫”。宗仁卫是一支侍卫亲军,由一些贫穷的蒙古子弟组成。

他们曾被被贩卖为奴,朝廷赎回后将他们编入侍卫亲军,赐给宗仁卫的马实际也是接济蒙古流民。拘括民间马匹也是控制汉人的一种手段。

《元史》记载:后至元三年(1337)四月,“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者拘入官”。

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拘括河南、陕西、辽阳三省及上都、大都、腹里等处汉人马”。专门拘括汉人、南人马匹,实为民族压迫。

统计见于记载、有确切数字的和买、拘括,总数达719 413匹。需要说明的是,《大元马政记》是清人文廷式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均为政令,执行效果无从考证。

《元史》记事简略,多不详载和买、拘括马匹数量。因此,统计的总数可能是和买、拘括马匹中的一部分,但数量之巨,已非其他朝代可比。

二、战争影响

元朝政治中心主要在汉地,但它却始终没有以前中原王朝那样的牧监养马措施,每逢战争,必定要和买、拘括。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征南宋、乃颜之乱、海都叛乱、阿思罕叛乱、两都之战、元末农民起义,无不在民间和买、拘括马匹。

得到马匹数量的多少反映出战争影响的大小,换言之,和买、拘括马匹成为元朝政治的晴雨表。

历次和买、拘括马匹以中原居多、南方较少。这主要是因南方马匹不适应北方气候,到北方后生病不堪骑用。

至元六年(1269),昂吉儿“授本军千户,佩金符。俄略地淮南,所向无前。时国兵初南,塞马当暑,往往疥疠,昂吉儿以所部马入太行疗之,所病良已。由是军中马病者,率以属焉,岁疗马以万数”。

北方马不适应南方暑热,每年有数万匹到太行山疗病。这是征宋过程中塞马不适应南方气候的例子。南方马匹同样也不适应北方气候。

郑介夫指出:“且南北之风土不同,生长于南者,则不禁其冷,生长于北者,则不禁其热,随其土产之宜而用之可也。若刷东南之马,以供西北之用,则立见其死亡耳。”

在北方中原一带和买、拘括的马匹,其性能也值得怀疑。蒙古马是草原牧养,中原民间养马多采用圈养,饲养方式不同导致马的性能差别很大。

郑介夫说:“又兼牧于野者,安于水草,习于驰骤,以之临敌,易于鞭策。蓄于私家者,饱以刍豆,勤于剪拂,一旦置之荒郊,便已瘦弱无力,况当矢石之冲,何济于用?”为了保持马的野性,元代两都巡幸中驻冬大都的宿卫马匹也采用牧放方式。

从汉人手里拘括来的马,多是圈养,用于运输尚可,不一定作为战马。但是,无论青红皂白的拘括对民间侵扰很严重,加之官员从中舞弊,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元典章》记载:至元三十年(1393)七月,“御史台咨:近据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申:‘济宁路单父县达鲁花赤忽哥赤,先因和买马疋,攒敛钱物,断讫五十七下。吝过不悛,今又取受各敛人户、乡司等钱中统钞八十余定’”。

大德七年(1303)五月的一件文书里说:“那行省姓郭的都事,为刷马的上头,徐知州小名的人根底取受了一个马,阿难答的奥剌赤田亨的根底取受了十一定钞。”

官员利用和买、拘括马匹从中勒索受贿,百姓不堪重负,下级官吏也生怨恨。在明目上有和买、拘括之别,但实际上往往差别不大。

王恽《玉堂嘉话》记载:“且以括马一事言之。前年马之取于民者既议与之直,今岁所括之马如又偿之,则所费盖为不赀矣。况畜马者皆有余力之家,待南方平定之后而偿之,亦未晚也。”

名曰和买,实际上往往并不给钱,因此,百姓为了避免马匹被括,常常将马隐藏起来。

三、民间影响

尽管官府一再明令禁止,“如有隐藏、影占、抵换马匹之人,并故行卖与他人者,有人首告,或因事发露到官,决杖一百七下,买马并转行隐藏者同罪,其马没官,若有价钱,其钱分付告人充赏,如无价钱,验价于犯人名下均征给赏”。

这就严重影响了民间养马。大德二年(1298)的一件文书记载:“臣等观旧簿书,世祖皇帝时刷马五次,在后一次,括十万疋,虽行讫文书,止得七万余疋。为刷马之故,百姓养马者少。”

官府时常拘刷,百姓谁还养马?郑介夫指出:“今民间皆畏惮,不敢养马,延以岁月,民马已稀。万一国家急欲用马,何从而得?”江南括马较少,但也造成不好影响。

傅若金《题章存诚十三马图》中描述道:“去年刷马喧都鄙,纷纷杀马输马耳。”为了避免马匹被白白拘括,百姓纷纷提前将马杀掉。

频繁的和买、拘括马匹,触及各阶层的利益,从汉人百姓到官员、色目人、佛道人士都不能幸免,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既普遍又严重。

抑制民间养马,肯定会影响交通运输。汉人养马多用于农业生产,拘括汉人的马匹也影响农业生产。元朝大规模地拘刷马匹,社会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经世大典·序录》“马政”条说元代马政:“或遇征伐及边圉乏马,则和市、拘括以应仓卒之用,非常制也。”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证实,《经世大典·序录》“马政”条所述不实,元朝在马匹饲养方面没有制度性举措,拘括马匹就是元代马政的常态。

蒙古人进入中原,没有学习中原建立起自己的马政制度,仍采用草原上随需即取。

任由自然生长,不加培育和管理的方式。蒙古统治者对汉地文化的隔阂,是元朝很快灭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元朝   马匹   至正   至元   蒙古   中原   大德   汉人   叛乱   重要性   时期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