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还乡,为充富翁用马拉几箱砖头,乾隆:全换成金子

前言

贪官污吏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深恶痛绝的存在。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行为,历朝历代都采取了各种严刑酷法。明朝时,朱元璋对贪污犯实行“剥皮实草”,株连九族,这残忍的刑罚使贪官们人人自危。

清朝时,雍正也对贪污零容忍,甚至连贪官的子孙后代也严加限制,让他们世世代代做个穷人,以符合皇帝的意图。

然而,尽管实行了高压政策,仍有官员以身试法,不断践踏法律底线。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一个“三朝元老”,退休回家时带走了好几箱的“金砖”,显然是个大贪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乾隆得知此事后并未生气,反而还大加赏赐这个贪官。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乾隆就这么不听爸爸的话吗?

一、直言规劝 触雍正霉头

孙嘉淦,字绶之,山西兴县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书香门第,父亲孙可植是个地方小官,靠着微薄的俸禄勉强维持生计。孙嘉淦从小聪慧好学,父亲将他送到村塾读书。看着窗外张灯结彩的大家闺秀,孙嘉淦暗暗发誓要在科举中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经过十余年苦读,孙嘉淦终于在十八岁时中了秀才,全家老少都欣喜万分。孙嘉淦母亲含泪对他说:“儿子,你终于出人头地了!你爷爷如果在天之灵,该有多高兴啊。”

孙嘉淦跪在母亲面前,恭恭敬敬地说:“母亲,这都托了您和父亲的福。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将来一定让您衣食无忧,无所担忧。”

接下来,孙嘉淦又坚持不懈地准备会试。期间父亲去世,孙嘉淦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但仍然坚持读书。为了减轻母亲的工作,孙嘉淦自己洗衣煮饭,家务事无大小均亲力亲为。

在孙嘉淦三十岁那年,他赶赴会试,一举中得举人。作为举人,孙嘉淦得以进入翰林院任职编修。一心想当官报父母的他,梦想终于成真。

回家后,母亲喜极而泣,说道:“你父亲当初就是想子子孙孙荣华富贵。今天你中举人,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啊。”孙嘉淦跪下说:“母亲,我一定当官回报您的养育之恩,让您享福度余年。”

不久,雍正帝登基,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在这动荡时期,很多大臣都选择观望。但孙嘉淦认为新皇登基,有责任给予忠告,于是鼓起勇气,上书雍正,规劝他要善待手足,不要加重赋税,也不要大举用兵。

这份奏章一上,雍正勃然大怒。因为这正触及了他的三大敏感点:兄弟关系、赋税和出征西北。雍正把孙嘉淦召来训斥,认为他这是在挑衅皇权,无知无畏。

正在雍正准备严惩孙嘉淦时,有大臣劝说道:“陛下,孙嘉淦虽然愚鲁,但作为臣子敢于直言进谏,也是难能可贵的。”雍正这才冷静下来,表扬孙嘉淦有魏征的风骨,将他调往国子监任职。

二、直言不讳 触雍正霉头

在国子监任职期间,孙嘉淦继续保持直言进谏的作风,再次触怒了雍正。

一日,雍正点评在几名教习的表现,认为其中两人不合格,应该撤职。孙嘉淦认为教学评价应该公正,这两位教习表现不错,于是挺身而出,说这两人表现不错,不应撤职。

雍正逼问他为何这样说,孙嘉淦虽有些害怕,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引来雍正暴怒。这时孙嘉淦才意识到情况不妙,磕头认错道:“臣错了,该撤职的就该撤职,皇上说的都对。”

雍正听罢大怒,认为孙嘉淦在耍自己,当即以“欺君之罪”将他交付刑部立案治罪。刑部判决斩立决,雍正看后也觉过重,将孙嘉淦发配户部看管银库。

在银库工作期间,孙嘉淦发现库房存在盗窃情况,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主动在库房里睡觉防贼。果亲王见他廉洁奉公,向雍正报告,雍正这才平息怒气,重新起用了孙嘉淦。

三、清廉刚正 平反冤案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孙嘉淦官运亨通,历任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

上任后,孙嘉淦首先检查了监狱,发现许多囚犯都以“酿酒”罪入狱。原来清廷禁止民间酿酒,但百姓生活所迫,仍然私酿糟粕酒解馋,而遭到苛捐杂税。

孙嘉淦同情百姓的苦况,认为民间小作坊酿酒无伤大雅,决定上书请求开放酿酒禁令,得到乾隆允许。此举大受民间欢迎。百姓们称赞孙大人是个仗义的好官,能够体恤民情。

此外,孙嘉淦还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例如焦韬受刑诬,被诬为“邪教教主”,判处凌迟处死。孙嘉淦重新调查,为焦韬恢复名誉。

又有百姓纪怀让衣服渗红豆汁,就被当成凶手抓起来。孙嘉淦亲自审问,证实纪某清白,避免了枉法伤及无辜。

作为地方长官,孙嘉淦深得民心。百姓们称赞他是难得的好官员,有求必应,决断公正。老百姓们说,只要有孙大人在,就不怕冤屈。

四、诬陷奏折 莫名其妙

到了65岁,孙嘉淦觉得该退休了。他请求乾隆准其告老还乡。乾隆同意了。

临行前,孙嘉淦的家人问他是否要金银准备回乡。孙嘉淦想到自己清正廉洁,银两不多,就让人用砖头涂上金漆装满马车,好充门面。

这一举动很快被御前侍卫察觉,讶异地回报乾隆:“孙嘉淦运着满车金砖回乡!”乾隆大吃一惊,连忙派人查看,发现只是涂了金漆的砖头,这才释然。

两年后,乾隆重新起用孙嘉淦为工部尚书。就在同一时期,一份抨击乾隆的奏折在民间广为流传,内容颇为激进,署名正是孙嘉淦。

乾隆震怒,立即传召孙嘉淦问罪。孙嘉淦自述对此毫不知情。经过深入调查,这份奏折果然是伪造的。

但孙嘉淦也无法回任工部尚书,只好转为协办大学士,在京城养老。他并不计较这起冤屈,仍然一心一意地为国家效力。

五、忠心报国 终老京城

1768年,71岁高龄的孙嘉淦因病在京去世。他一生忠于国家,报效三朝皇恩,清廉奉公,深得民心。虽屡遭牵连,但从未改变自己的正义追求。

孙嘉淦留下的政绩主要有:减轻农民负担,提出酿酒税改革;平反冤假错案,纠正许多枉法;提倡义学,支持儒学发展。他被视为乾隆初年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临终前,孙嘉淦对家人说:“我这一生,虽遭遇不少冤屈,但没有负君负国,我心安理得。将来史书评说我的时候,希望能写下这个正直的孙嘉淦吧。”

孙嘉淦用一生致力于捍卫正义,他的故事让人深思,什么才是仕途和生命中最宝贵的品质。或许,那就是一个永不妥协的心,与一份对真理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乾隆   国子监   雍正   告老还乡   奏折   刑部   冤屈   清官   养育之恩   砖头   贪官   金子   马拉   富翁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