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里的回忆,最后一家要关了!不止是舌尖上的情怀→

@上海人

老底子的传统点心

老虎脚爪

大家还记得伐?

此前

有媒体曾报道过

老静安的升阳小笼馆

还有售卖老虎脚爪

当时还有朋友说

“一旦手艺失传了

美味只能留存在记忆中”

让不少老食客遗憾的是

这家陪伴了我们整整65年的

弄堂口小店

如今即将和我们告别

随着旧区改造的加快,

升阳小笼馆所在的“新华里”,

已经悬挂起征收的宣传横幅。

这家老字号也即将进入倒计时...

石门一路上的升阳小笼馆

是隶属于新镇江的

国营老字号饮食店

这家老字号

还有“独门特色”

“弄堂厨房”

这家从1958年至今

藏在弄堂里的小馆

依然跟以往一样

在“弄堂厨房”做好的食物

通过一个小窗户

传递给了等候堂食的顾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不少上海人都有这样的

日常生活小片段

骑着三八大杠出门,和去老虎灶打开水的姆妈打个招呼,路过弄堂小馆,被煮面、下馄饨、蒸小笼馒头的白雾弥漫所吸引,然后简单吃一顿…

在弄堂口,耳边似乎传来80年代满街的自行车铃声,混合着熟悉的吴侬软语。而在如今旧街区不断更新的魔都,像这样老上海常见的弄堂厨房,也只剩这么一家,成了屈指可数的城市往日记忆。

70岁收银的姜师傅表示

这个弄堂灶台

是上海滩仅有的

我们的灶台在开放弄堂,居民全是串通的,人来人往的,这种上海滩没有的,只有我们这家。

魔都的市井味

这家开了65年的老字号

还留有着国营老店的影子

弄堂边的灶台、

窄小的店堂、卖票木制帐台

习惯着8小时工作制

从早上7点开门

营业到下午2点半关门

更难得的是

这里还有着和店铺

岁数相仿的老师傅们

或许上海的市井风味

在他们手中才格外出彩

在饮食行业干了45年的何师傅

在弄堂口

那张有点斑驳的灶台前

煮面、下馄饨、蒸小笼馒头

一阵白雾弥漫开来

忙里忙外的何师傅

汗水已湿透了他的背影

当初店里的环境就是棚棚、摊摊,就像马路上摆摊头。现在做小笼、面、馄饨,顺便带一点老虎脚爪、黄桥烧饼、蟹壳黄。

和这个灶台年龄相仿的何师傅

如今不得不将

再次做出人生的选择

不做了,岁数这么大,退休了。

这样的饮食店,

在老上海的眼里,

就是当作自己的家庭食堂,

早上来吃一碗辣酱面、辣肉面,

是一件“色色一一”的早饭。

一位家住附近的60岁上海老爷叔,从高中起一直在升阳小笼馆吃点心。

尽管周围开了不少饮食店,但他依然对升阳小笼馆的味道念念不忘,已经习惯了“上海老师傅”做的口味。

市民:从小在这里吃的,吃到现在。味道不要太好,面下得不烂,菜正好合上海人本帮菜的味道。

既然叫小笼馆

做起小笼来自然有一套

头皮薄而韧

汤汁丰盈不腻肉馅紧实

这一口是恰到好处的清鲜

市民:特色就是小笼呀,有汤汁,还有小笼皮子薄,不破掉的。

何师傅:好吃呀!小笼本帮,不是很甜的,不像无锡小笼很甜的,我们不甜的。

弄堂

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也是老上海独一无二的象征

而弄堂口的小店

更是无数老上海人的回忆

你记忆中的老上海味道

停留在那道菜?

欢迎评论区分享!

-END-

本文来源:新闻坊

阅读

推荐

猝不及防!消费券又来了!上海再发500万,不过这次懒人无缘→

莫名其妙?沪上很多人排队抢…被炒到666元!网友: 很丑,但很想要

耗时8年造价8亿!顶奢酒店被冲垮?一晚1万多…最新回应

二十条措施发布!“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弄堂   上海   脚爪   灶台   饮食店   舌尖   馄饨   老字号   上海人   情怀   师傅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