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最大误判:中国会放弃瓦良格号,几年后辽宁号登场大连!

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 华生凭澜意

编辑 | 华生凭澜意

前言

航空母舰作为当今世界的“海上霸主”,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未完成的“梦想”,要想建造一艘航空母舰,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航母如此稀少且珍贵。

我国的首艘航母问世要追溯到2012年,依稀还记得当时举国上下欢呼雀跃,无数国人为之热泪盈眶的壮丽场面,不过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辽宁舰”的诞生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如今辽宁舰保卫我们的家园领海已有数十载,有关这个庞然大物的前世今生我们或多或少有所耳闻,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还被称作“瓦良格号”的时候,美国就多次试图阻挠我们购买,更不惜花费大量资源从中作梗。

不过在2002年的时候,美国的一次严重误判,直接导致其丧失了阻止我们的“筹码”,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身“瓦良格号”

航母迷们都知道,辽宁号的前身,其实是乌克兰的瓦良格号,它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才被中国的公司买走,在海洋上漂泊了许久,最终在中国的大连港修整停靠。

所以要想完全了解这个“大家伙”,就必须得知和它相关的历史,以及那次严重的误判是怎么产生的。

当时苏联还远远没有解体,正值和美国冷战时期,两国为了在军备竞赛中比出个胜负,选出个“世界第一”的位置,开始巨量投入物力财力在军事工业之中。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因此“海洋霸主”的地位也是两国争先恐后的竞争对象,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航空母舰作为冷战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成了重中之重,各国在该领域的投入堪称是天文数字。

据史料记载,苏联一共开发设计并建造过三代航母,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性能优良,这一级别的航空母舰的首艘一经下水,就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测试。

第一艘大获成功后仅过了两天,苏联人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二艘的建造工程,当时这艘航空母舰还没有专属的名字,只有一个“订单106”的项目代号。

在黑海造船厂历时三年,第二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船体竣工下水,最开始它是以苏联加盟国——拉脱维亚的首都命名的,叫做“里加”号。

说了这么久也许有人会问,这和我们要讲的瓦良格号有什么关系?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艘“里根号”在后面又改了名字,它的新名字正是“瓦良格号”。

我们前面提到它已经下水,但下水的只是一个船体,母舰上的大部分设施装备还没安装,只是光秃秃的一片。

就在准备赶紧继续完工的时候,这艘航母的“命运”却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戛然而止,由于当地局势动荡不安,黑海造船厂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92年初进度已经达到68%的瓦良格号不得不被迫紧急停工,并无限期往后拖延。

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这艘建了一半的“瓦良格号”转到了乌克兰的手里,由于刚独立,乌克兰国内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民众吃饱穿暖都已经成了问题,哪还有什么能力和精力继续建造航母?

但停在那里也不是个办法,彼时举全国之力劳神伤财才成就现在的瓦良格号,把它放在海上当个摆设是不是太奢侈了?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乌克兰政府商讨后决定:出售瓦良格号!

中国“接棒”

不过有一说一,乌克兰出售的如果是一艘崭新完工的航空母舰,那它必将是个名副其实的“抢手货”,引来各国目光,但坏就坏在它只是一个“半成品”,已经在海上停靠了数十年之久,就算买走,那它的可利用价值还能剩下多少?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意购买并抛出“橄榄枝”的国家近乎于无,不过一向眼光独到,想法不拘一格的中国成了例外,我们的意向是最强烈的。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谋求航母制造一直都是我们的目标,出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战略利益的需要,当时中国海军必须要走出近海,从“黄水海军”变成“蓝水海军”,走向蔚蓝浩瀚的大洋。

此前美国多次从中暗暗作梗,企图阻挠我们的海军发展海上力量,破坏我们研究航母的进程,如今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当然格外看重和珍惜。

1995年,乌克兰外长到访中国,双方就瓦良格号展开一系列深入商谈,不过这么大的事情,终归只停留在了商谈,并没有落实到实质性的进展。

又过了两年之后,乌方实在难以承受瓦良格日常的巨大开支,开始公开表示要拍卖“瓦良格”,我们第一时间派代表团前去当地,给出了非常合理的价格,拿出了我们的诚意。

就在双方商谈融洽,正准备签订手续的时候,半路突然杀出来个美国,在他们的强势干预之下,乌克兰只能妥协赞同美国人的“霸王条款”,表示瓦良格号只能卖给私企,不能卖给任何主权国家。

美国人的横插一脚,让已经看到曙光的购入计划变得阴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与瓦良格号擦肩而过,海军副司令贺鹏飞使出一招“瞒天过海”,先让港澳商人以个人名义买下,再捐赠给国家,这样乌克兰也有的说,称得上是万全之策。

这个爱国人士叫做徐增平,最后他以2000万的报价成功拿下,成了瓦良格号的所有人。

美国的误判

随后美国人很快想明白了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又开始向乌方施压,乌克兰迫于无奈,交船前将瓦良格上的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是该拆的拆,能卸的卸,瓦良格号成了一具生锈的钢铁空壳。

由于所有的电子系统都没了,大轴和舵也都拆了个精光,当时的瓦良格号已经完全失去了动力,只能托运回国。

在历经了重重险阻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2002年,瓦良格号安安静静地停靠在大连的海港中,很长时间都没挪动分毫,美国人自以为是的觉得他们的奸计得逞了,开始耀武扬威起来。

他们天真地认为我们没有能力修复好瓦良格号,迟迟没有动工,也是因为技术难题无法攻克,所以他们的小动作也一直没停过,误判也是从那个时候产生的。

为了阻止别国加强海上实力,美国早在瓦良格号之前就大肆宣扬“航母无用论”,他们的军方在多家媒体杂志上刊登发表鼓吹反舰武器的威力,他们的发言人接受采访故意透露美国要拆除航母,扬言建造维护成本太大,负担不起。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一些国家犹豫不决的导火索,纷纷担心航母这个“吞金巨兽”的“破坏力”。

还有一个造成误判的关键因素,是在购入航母之前,我国政府驳回了海军建造航母的申请,这无疑给“迷之自信”的美国人营造出一种假象。

再加上我们的军费开支一直比较保守,增添驱逐舰的计划没有得到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比起驱逐舰,航母显然更昂贵,即使有了瓦良格号打底,美国却依然坚信这具空壳不会发生什么质变,但显然,他们的一意孤行在后来已被纷纷打脸。

辽宁号闪亮登场

之所以停靠在大连港多年未动声色,一方面为了麻痹美国,另一方面也是在“闷声干大事”,为接下来的修建工作打基础。

2005年,中国开启了一项宏伟的“世纪工程”——修复并改造瓦良格号,在这期间,我们利用从乌克兰获得的全套图纸,仔细观察了号上的所有细枝末节。

虽然交付时乌方把武器动力系统拆了个“底朝天”,虽然这个工程在美国眼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就是凭借着突飞猛进的科研实力,和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决心,圆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造工作始终顺利进行,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研究,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接踵而来的技术难题,直到2012年的晴空万里之下,辽宁舰闪亮登场,标志着中国海军的新纪元。

结语

从购买一具“空壳”航母到风雨无阻运往国内,从停靠海边做研究到正式完成改装任务,从国家到科研人员的鼎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从失去生机的“瓦良格号”到“辽宁舰”升起第一缕蒸汽……这其中走过的历程,尝到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

至于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误判,其中原因比比皆是,但归根结底,是他们对自己过度自信却对我们掉以轻心,觉得中国没能力,也没技术改变“瓦良格号”的命运轨迹,但他们显然判断失误了。

如今中国综合实力逐年提高,国富民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也不可能再轻视我们,而中国则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去往更高更远的地方探索,保持友好诚信的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尽到应尽的责任。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辽宁   大连港   美国   黑海   乌克兰   苏联   船体   航空母舰   空壳   大连   美国人   航母   国会   中国   海军   海上   年后   当年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