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巨头,年赚40亿!美国追捧的智商税,被中国小城团灭

#暑期创作大赛#

没来过这座小城,你绝不会发现宝石能这么便宜。


90年代特征明显的商业大楼里,鸽子蛋大的宝石论颗卖,亮闪闪的水晶用筐装。



也许一个普普通通市民装扮的老伯,随身的背包里,都是经过精细切割的钻石。


仔细一看价格:9.9元。



这座能把宝石卖出白菜价的小城叫做梧州,人称: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它靠一己之力,输出了全球70%的人工宝石。


在梧州,你能以骨折价买到最新的施华洛世奇同款手链。


喜欢穿大貂的Rapper,也能以三位数搞到一条最狠的挂坠。



有梧州在背后“默默发功”,那些美国Rapper、中东土豪身上blingbling的石头,多半要标注“Made in 梧州”。


在梧州城外,甚至有一座宝石形状的高塔,向世界炫耀自己的独特地位。



嚣张的“宝石之城”,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没落的广西“小香港”

逆袭成为世界宝石之都


这座能把宝石卖出白菜价的小城,也经历过从繁华到没落的大起大落。


在铁路还没建成的年代,三江交汇梧州,是连接广东广西的交通要道,大量东西方的货物在此流通,天南海北的商贾络绎不绝。


作为广西的贸易中心,当年的梧州被冠以“小香港”之称。


但是,随着黎湛铁路修建绕过了梧州,这座城市的盛景逐渐衰败。



梧州的出口额迅速从全广西的70%一路下跌到20%不到。


没有珠三角的繁荣,没有桂林的山水,也没有茂名的历史,失去交通要道地位的三无小城梧州,就这样慢慢被人遗忘。


梧州的转机来得非常巧妙且及时。


改革开放初,一位名叫崔福明的香港珠宝商来到梧州。


他看中了梧州低廉的人工成本,于是决定把位于广州的珠宝加工厂搬迁到梧州来。


梧州的百姓,第一次见识到了人工宝石加工这一行业的魅力。



首家宝石工厂的建设,很快引发了链式反应。


大量来自港台的珠宝商来到梧州开厂招工,带来了技术、设备和订单。


一时间,梧州大街小巷工厂林立,四处充满了研磨机的轰鸣声。


曾经一度落寞的“小香港”,开始闪烁起人工宝石的光芒。


满地宝石的梧州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宝石经由港商、台商之手,流向了世界各地。


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号,就这样打响。



2000年前后,梧州市的宝石行业发展达到了巅峰。


大批本地的农民甚至放弃种地,在家采购研磨机,加入宝石大军。


巅峰期的梧州,常驻30万人口中,有10万是和宝石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


全城8万多台轰鸣的机器,每年能加工60亿颗宝石,填补全球70%的市场。


璀璨的宝石之城,也吸引着来自四处前来淘金的人。


在数十年内,梧州从小香港没落成了三无小城,又从逆境崛起,成为了璀璨的“宝石之都”。



2021年,围绕梧州市宝石行业的综合产值高达40亿元。


在梧州的宝石大厦,随便拎一个宝石商出来,都是一部梧州的致富经。


三步解决危机

广西小城,拿捏全球土豪


当梧州市还沉浸在“宝石之都”的繁荣中时,一场危机突然降临。


2008年,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时,梧州市的订单被大批取消。


曾经辉煌的宝石盛况大受挫折,从业人数从十万骤减至五万。


宝石从业者们,这才发现了梧州的两个致命隐患:产业单一,且依赖出口。


为了度过危机,梧州宝石商人们采取了三步。


第一步,死磕产业链,跳出舒适圈。


梧州宝石行业虽然发展久远,但终究还是集中在以宝石切割为主的中游环境。


没有掌握原材料的产出,也没有定义商品的能力,梧州宝石工的利润并不多。



2015年《梧州日报》就曾经报道过,梧州宝石行业的利润仅仅低至5%左右。


宝石商们决定先从原材料解决问题,开发本地锆石矿藏,减少了对外地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接下来,宝石商们采用了产业园生产模式。


从原本的随大流模仿,变成了主动开发设计新的款式,拿捏了下游市场。


通过盘活产业链,梧州宝石开始重现生机。


第二步,持续打爆行业IP。


从2003年起,梧州就会每年举办“梧州宝石节”作为梧州宝石行业的年度会展。


当“宝石节”的名声在行业内越来越响亮,梧州决定把它打造成面向全社会、全行业的一次城市盛典。



就像青岛啤酒节不止啤酒,村超不止足球一样,梧州宝石节的规模、形式每年都在扩大。


时至今日,宝石节已经成为了综合宝石行业、农产品、旅游业等为一体的综合盛会。


20222年,梧州市第19届宝石节上,总共完成项目签约25个,总投资251.5亿元。


梧州宝石的名号,也借着宝石节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全球的采购商蜂拥而来,梧州宝石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打响了名号。


第三步,硬刚美国钻石,拿捏全球土豪。


解决了锆石问题,打响了“宝石之城”的招牌。


恰逢天然钻石被人工钻石吊打的“溃不成军”,梧州宝石商,自然把目光放到了人造钻石上。



市场上的人造钻主要有两种,河南拓城的“人工培育金刚石”,以及碳化硅为原料的“莫桑钻”。


其中,成本低廉的莫桑钻,更先一步打开了国外市场。


当2016年莫桑钻在美国大行其道之时,梧州的宝石商就第一时间找到了在攻坚莫桑钻合成技术的中电二所等北方科研机构,率先把国产莫桑钻的产业链纳入囊中。


梧州入局,把莫桑钻的价格直接从3~4000元/克拉,冲击到1~300元/克拉。让美国莫桑钻行业感受到了一丝小小的“中国震撼”。


从美国西海岸的嘻哈大佬,到中东的石油土豪,都看上了价廉物美的梧州莫桑钻。



如今,梧州的宝石的客户群,逐渐从之前的印度、俄罗斯等地,转移至美国、土耳其等国家。


“Made in 梧州”成了全球土豪公认的最狠配置。


顽强的“宝石之城”

也有不容忽视的裂痕


宝石行业的利润非常可观,堪称暴利行业也不为过。


国产钻戒巨头DR,就以曾以72%的毛利率碾压周大福、周生生等一众传统大牌。


世界级人造水晶巨头施华洛世奇,毛利率也高达70%以上。


但是,坐拥全世界人工宝石市场量70%的梧州,却好像没有利用好这份优势。


行业不赚钱,最直接的体现是留不住年轻人。



2021年,梧州市人口流失高达6万余人,成为广西人口流失最多的地级市。


年轻人都更愿意去互联网企业发达的珠三角区域闯荡,而不会留在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小城。


归根结底,在庞大的规模外,梧州宝石行业的问题同样突出。


梧州宝石行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品类、无品牌。


从最初开始,梧州宝石就以“前店后厂”的模式进行宝石加工。



尽管后来,梧州修建了宝石城和产业园,但是各家商铺仍旧是“各扫门前雪”。


散兵游勇的后果,就是极容易内卷。


商家们都在卷价格、比低价,在整个行业中,愿意在品牌和技术方面投入的人也就越少。


梧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施华洛世奇”,但就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还难以实现。


除此之外,梧州宝石产业链的原材料问题,一直都很突出。


从锆石时期开始,梧州就一直苦于解决原材料问题。



尽管开发了本地矿藏,解决了锆石问题,但宝石界的材料迭代速度快,曾经风靡的锆石很快就不再风光。


后来,梧州的宝石商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莫桑钻和人工培育金刚石之上。


尽管中国在合成这两种“人工钻石”上,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


但难就难在,这些技术的龙头企业,没有一个在梧州。


就在去年年底,因为莫桑石的原料价格上涨,还对梧州的宝石加工行业带来了不小震动。许多囤货较少的小商家因此遭到淘汰。



人工宝石行业,本质是科技的竞争,缺少相关科研环境的梧州,需要再努力一下。


人才流失,也让宝石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尽管宝石行业再发达,梧州的衰败却是肉眼可见的。


放眼全国的人造宝石行业,梧州也是四面楚歌。


来自广东番禹、深圳、广州等地的宝石商,也看到了宝石行业的高利润和前景,纷纷入局开卷。



这些新晋的宝石商不仅拥有更完善的互联网思维,也更容易接纳新玩法。


梧州宝石业曾经想要通过电商和互联网玩出新花样,但是现如今在梧州,招聘到一个有经验的电商运营都是一件难事。


结语: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梧州,那就是“顽强”。


同样的顽强,也出现在数不清的中国小城里。


毫无工业基础的东北小城兴城,能蜕变成拿捏全国女性的“中国比基尼之都”。


曾经的“光棍村”曹县,从棺材做到汉服,硬是变成了年产值30亿的“宇宙中心”。


顽强不仅意味着可以“无中生有”打造原本不属于自己产业链的能力;也意味着可以在危机中,发现翻盘的机会。


习惯了逆风开局,但总得争个顺风收场。


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梧州市   小城   梧州   土豪   广西   香港   美国   产业链   中国   智商   巨头   钻石   全球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