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提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十大奸相前后脚,安史之乱前奏)

十大节度使分布

平叛主力:

李林甫上位

河西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

735

牛仙客

牛仙客

阴承本

736

马正会

737

韦光乘

杜希望

738

崔希逸

韦光乘

杜希望

739

萧炅

韦光乘

杜希望

740

盖嘉运

韦光乘

盖嘉运

741

盖嘉运

王忠嗣

盖嘉运

742

王倕

李琳

皇甫惟明

743

王倕

李琳

皇甫惟明

744

王倕

李琳

皇甫惟明

745

夫蒙灵察

李琳

皇甫惟明

746

皇甫惟明

李琳

王忠嗣

747

王忠嗣

李琳

748

安思顺

李琳

哥舒翰

749

安思顺

张齐丘

750

安思顺

安思顺

751

安思顺

李林甫

752

安思顺

阿布思

753

哥舒翰

阿布思

754

阿布思

755

郭子仪

756

周泌

757

丰王李珙

周泌

安史之乱




反叛主力:

李林甫上位

河东节度使

范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

735

李祎

张守圭


736

李祎

张守圭


737

王昱

张守圭


738

牛仙客

张守圭


739

李适之


740

王忠嗣

李适之


741

田仁琬

李适之

分范阳节度

742

田仁琬

王斛斯

安禄山

743

田仁琬

裴宽

744

田仁琬

安禄山

745

王忠嗣

746

747

748

749

750

韩休琳

751

安禄山

752

753

754

755

封常清

756

李光弼

史思明


757

李光弼

史思明


安史之乱




看李林甫上位后历任节度使!

辅助:北庭和安西节度使(安西四镇),高仙芝 封常清。

后方:岭南五府经略使,剑南节度使(杨国忠751年遥领)。

以前的节度使的玩法是出将入相,地方干的好可以来中央当官,中央干的好也可以到地方锻炼镀金。这有明显的三个好处:

1,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地方可以向中央反映问题,中央也可以派人管理地方。

2,防止地方割据,节度使是经常调动的,一般一个地方很少超过五年(特殊战事除外),且有京官这个跳板,自愿也好被动也好没什么好推辞的。

3,文武一心,将相一体嘛!皇帝之下,文官武将的大领导是一个人,文官武将甚至没明显的分别。对比下宋朝就知道这对战斗力影响有多大。

之前正常的职业规划是这样:地方上(武将)好好干,争取当个宰相,封个侯!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就算是安禄山前期也是这样想的,没谁天生要造反。)朝堂上(文官),有机会我也要争取军功,腰杆也直,工作好开展,没人不服我!

这一切都在李林甫上位后发生了变化:

1.李林甫与牛仙客,你来我往投桃报李!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要加牛仙客爵位,张九龄反对。唐玄宗怒道:“你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吗?”张九龄答道:“臣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中原人士,但臣却在中枢多年,执掌文诰。牛仙客此前只是边疆小吏,目不知书,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遂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食实封三百户。

有什么样领导就有什么的下属,张下李上说明一切

同年十一月,张九龄罢相。牛仙客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他遇事不敢裁决,只是唯唯诺诺而已,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皇帝赏赐的财物,也都如数存放,不敢挥霍享用。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改封牛仙客为左相,仍兼兵部尚书。同年七月,牛仙客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贞简。

牛仙客老好人误国啊

2.李林甫与王忠嗣,忌惮记恨诬陷致死!

王忠嗣

玄宗假子,四镇节度!(战绩威望本章略,且看怎么陨落的!)

1.妒忌!李林甫看到王忠嗣的功劳和名望越来越盛,担心他入朝当上宰相,于是就妒忌他。王忠嗣屡次向皇帝控诉安禄山将来肯定会反叛朝廷,李林甫就越来越讨厌他了。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

2.石堡城!(君臣失心,父子猜忌)

唐军在对吐蕃的作战中多次大胜,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想让唐军再次攻占石堡城。王忠嗣有多年与吐蕃交战的经验,而且王忠嗣善于派出谍报人员搜集吐蕃情报。 王忠嗣更加了解石堡城的情况。王忠嗣指出,石堡城险要坚固,而且吐蕃是动用了几乎全国的力量去防守石堡城,如果顿兵坚城之下硬攻的话,会死数万人。

石堡城

王忠嗣的回答,唐玄宗很不满意。在唐玄宗看来,王忠嗣不能跟他共鸣。天宝六年(747年),一个叫董延光的将军,自告奋勇说,愿意指挥王忠嗣的部队,横扫吐蕃。唐玄宗自然很高兴,想都不想的批准了董延光的请求。

王忠嗣为难了,他知道这一战,士兵肯定是去白白送死,于是故意拖延应对,迟迟不肯发兵。休兵秣马,观察时机再攻取之。当时任河西兵马使李光弼见状,匹马奔至王忠嗣大营相劝:“大夫以士卒为己心,有拒绝董延光的怒色,虽然接受了诏令,实际上是耽误他的谋略。为什么?大夫以数万兵出战,却不悬以重赏,这怎么能鼓起三军的勇气?大夫财帛装满库房,何必可惜以万段的奖赏来堵住谗言之口呢?这次战斗若不能取胜,将归罪于大夫啊。”

意思是,你迟迟不肯发兵,会害了自己的,何苦呢!董延光是个反复小人,肯定会把责任推到你头上。

王忠嗣说:“李将军,我的决计已定。平生的初愿,难道是追求显贵吗?如今力争一城,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敌人,没有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忠嗣怎么能以数万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官职呢?如果陛下责备我,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回朝做侍卫吗!其次,难道失去一个在黔中的辅佐人吗?这些我也心甘情愿了。即使这样,你还是关心我的。”

李光弼谢道:“我担心连累大夫,因而向你提出忠告。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不是我能达到的。”于是恭敬退出。等到董延光久攻石城堡不下,兵士死伤不计其数,代价惨重,于是向唐玄宗诬告,说王忠嗣在背后搞鬼,果然甩锅给了王忠嗣。

李光弼像

3.诬陷!李林甫终于逮到机会了!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唐玄宗宠爱,因而上奏说王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天宝七年(748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距石堡城之战不过两年,可以说就是李林甫坑死害死的。)

李林甫,你丑一些就贴你吧

(插播:身份尴尬的安思顺,其父为安波注,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即是安禄山的继父,因此安思顺与安禄山是非血缘的堂兄弟。安思顺与安禄山虽无血缘关系,但自小亲密,并且兄弟二人都与另一员著名蕃将哥舒翰不睦。然而,安思顺汉化程度较安禄山为深,忠君观念较强。安禄山叛变之前,安思顺曾多次提醒朝廷安禄山“必反”。安禄山叛变后,朝廷罢其朔方节度使职,入为户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受到哥舒翰诬陷,含冤被杀。)

3.李林甫与安禄山,互相利用相爱相杀!

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而离职,至于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李林甫担任宰相,朝臣中没有谁敢违背宫廷礼仪,安禄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宠爱,进宫朝见唐玄宗不大弯腰。李林甫命令王鉷好好礼拜,王鉷快步上前弯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禄山这才吓得直喘粗气,腰渐渐地弯下去了。

每当同李林甫交谈,李林甫总摸准了安禄山的心思并先说了出来,安禄山认为他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惶恐得汗流浃背。

李林甫用温和的语言接待他,带领他到中书厅就座,用自己的披袍盖在他的身上,安禄山欣然接受,没有顾忌,喊李林甫十郎。

安禄山

(就凭能拿捏安禄山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李林甫能力还是有的!)

4.李林甫与杨国忠,一蟹不如一蟹!

李林甫他为相十九年(735-753),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但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终于天宝十一载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截图看

以为这就好了吗?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杨国忠与李林甫中间还隔了个赵高和司马道子。如果说李林甫还有点能力的话,杨国忠是又菜又爱显。

都是前十的存在

人品不提,就提几件他干的破事!杨国忠其两次发动对南诏的战争,丧师二十余万。与安禄山争宠,逼反安禄山。为相专断朝政,主管选用官员,贿赂公行。还遥领节度使,杨国忠可有半寸军功?(比烂的话安禄山都比杨国忠好一丢丢,军功安禄山多少有。)

755年安禄山即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假设此时玄宗能效仿汉景帝杀晁错之故事(晁错有冤,杨国忠一点不冤),把杨国忠的猪头送给安禄山,让其师出无名。那朝廷主动权能赢得不少,叛军战斗力会削弱不少。不至于后来马嵬之变,杨贵妃也搭进去。更进一步!(755年唐玄宗已经70岁了够本了)若能传位太子,带杨贵妃安享晚年去。历史上唐明皇还真是一明道底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也不会挨个搭进去。

把锅都甩给女人,显然不丈夫!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四》就有记载“翰至潼关,或劝翰曰:“禄山阻兵,以诛杨国忠为名,公若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国忠,此汉挫七国之计也,公以为何如?”翰心许之,未发。有客泄其谋于国忠,国忠大惧。”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先是高仙芝,封常清死于边令诚这等小人之手。(十大奸相玄宗就占俩,可见朝堂都是些啥货色。)755年六月,杨国忠力劝唐玄宗令哥舒翰出关作战,招致大败,潼关失守,后又劝唐玄宗入蜀。这不是给叛军口实吗?说不好“叛军”中下级军士以为皇帝被杨国忠劫持,我们是去解救皇上的!70岁的李隆基还是太老了,要是他像李世民一样也50岁就驾鹤西去。历史地位可能真可以比肩唐太宗!

行至马嵬驿,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马嵬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吐蕃   天宝   阿布   节度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后脚   上位   宰相   尚书   前奏   大夫   地方   杨国忠   李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