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个被隐藏的中国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IDNationalGeographicCN


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历时4年筹备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大型特展,由来自14个国家的100多名学者通力合作完成。

上图这幅清《陆禧甫夫人像》被选为海报封面。

要看这些中国文物,恐怕你得去一趟英国了。

5月起,大英博物馆发起了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策展。

展览的19世纪指向一个动荡却也创造非凡的时代——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之局,尤其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至少两千多万人丧生。在不断的民间起义和对外战争之后,清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也就此终结。

展览名为“晚清百态”(英文:China’s hidden century),在牛津英文词典中,“hidden”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被隐藏起来,不在视线范围内;二是指无法被看见。

展览试图告诉观众,中国有一个被隐藏的世纪。

| The British Museum
长久以来,晚清被视为国耻的时代,甚至是文化艺术停滞、衰落的百年。实际上,在动乱、灾荒,以及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人,展现出了无比韧性。
本次共展出300件来自不同博物馆、私人藏家的19世纪中国书画与物品,围绕宫廷、军事、文艺、风尚、贸易、世变六大主题。

01.宫廷
作为晚清帝国权力最高的女性,慈禧几乎每天要更换十次服装,教科书中将清朝定义为“闭关锁国”,但从宫廷的服饰中来看,这似乎是慈禧“最包容”的部分。
慈禧的这件长袍融合了日本明治时期 (1868-1912) 的和服设计,上有盘旋向下的孔雀尾凤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新的欧洲苯胺染料扩大了可用的颜色。
慈禧长袍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另一件宫廷长袍绣有数十只蝴蝶和金字以冀长寿,满族文明并非没有兼容并蓄,皇室愈发采用汉族文化元素。
宫廷长袍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女性常被文献记载排除在外,除非她们因丈夫或儿子的名气而“附属”出名。展览聚焦了这些被文献记载忽略的物件,这都是她们生活丰富性的证明。
金钗 | The British Museum

点翠装饰 | The British Museum

梅花纹累丝指甲套,是清代贵族妇女用来保护长指甲的 | The British Museum


02.军事
满清是来自中国东北部的民族,自努尔哈赤起兵兼并邻部(1583),至至乾隆帝平定准噶尔(1758),其疆域扩张数倍,在乾隆时期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西藏、新疆、蒙古、青海、外东北皆纳入版图。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标示了清代行政区和重要山川,不过面积、位置未依据真实情况,某种程度反映了清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 The British Museum
随着康雍乾盛世逝去,晚清国力日渐衰弱,战争相继爆发。
《南京条约》原件,展览说明上写着“it was the first of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with foreign powers”(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 The British Museum
清朝的兵力很大部分依赖剽悍的“八旗子弟”。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便组成军队,清代历代皇帝都称八旗乃是国家根本。
根据《皇朝礼器图式》,仅有高级将领可配戴饰有雕翎、貂皮盔缨的头盔。
《八旗将领肖像》|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清代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至辛亥革命后满族文化更被打压排挤,如今沦落至灭绝边缘的境地。

清嘉庆《候选员外郎加二等李立德之本生父母》| The British Museum

03.文艺
19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但文艺传统并未衰退。
平板印刷等西方技术被艺术家以及沿海城市的新杂志、报纸所接受,民间建立了诸多新的艺术和文学团体。
《点石斋画报》中的《裙钗大会》商议建立女子学堂的聚会 | The British Museum
任熊是晚清“海派”画家,代表作《无锡秋影》| The British Museum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摧毁了圆明园,掠走了艺术品和建筑构件,还有一只属于皇帝的小狗。这是英国第一只京巴犬,后被改名为“露蒂”,成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
弗里德里希·威廉·凯尔于1861年为京巴犬“露蒂”作的肖像 |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


04.风尚
晚清除了那些如雷贯耳、为人熟知的名人,“晚清百态”更欲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芸芸众生,他们在这纷扰的时代有怎样的生命故事?
19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约4.5 亿,但平均寿命却不足40岁。这是一张来自广西的纸本水墨祖先肖像,画中之人是陆禧甫的夫人李氏,她出身名门、家庭和睦、高寿辞世,在当时动荡时局下实属幸运。
清《李夫人(陆禧甫夫人)像》。 画像风格受西方传入的摄影技术影响,比之前的肖像画更加写实 |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展览聚焦那些文献之外的物件,还原晚清人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牙盖葫芦蛐蛐罐 | The British Museum

麻将 | The British Museum

虎头鞋 | The British Museum

老虎刺绣钱包 | The British Museum




05.贸易
晚清被认为是“积贫积弱”,广州是当时唯一一个国际贸易合法、外国人可以居住的地方。
这里也诞生了“世界首富”伍秉鉴,他是广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的行主,通过奢侈品买卖垄断了清代对外海上贸易,同时投资美国铁路和其他新科技,超50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曾形容伍秉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拥有者,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鉴油画,英国画家George Chinnery绘 | Public Domain

与世界首富成鲜明对比,展览展示的一套蓑衣、编织篓来自劳动阶级,此类生活用品过去鲜少登上美术馆殿堂。
蓑衣 | The British Museum


贸易也带来了毁灭。一幅名为《印度巴特那的鸦片工厂忙碌的堆放室》或可解释一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生产专门出口到中国的鸦片,其中巴特那是最受市场认可的牌子。
鸦片贮藏室 | The British Museum


06.世变
展览尾声,我们见到了诗人、革命家秋瑾,她曾留学日本,毕生致力于社会改革。虽然她于1907年就义,但他们所追求的信仰,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1910秋瑾相片| 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藏

光绪28年(1902)晚清最后一场科举题目| The British Museum


07
正如策展人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所说:
“或许,个人的故事相比家国命运不足为道,但是在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之下,是一桩桩在宫廷中、在军队中、在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乃至在全球舞台上的鲜活的个人经历。”
马未都游览过大英博物馆后曾说:
“250多年来,大英博物馆数次改建扩建,最终成了今天的模样,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超一流博物馆。中国文物自豪地占其最重要的一席,向全世界炫耀那久远文明的绚烂。
我走出中国馆的时候蓦然回首,望见所有的中国文物都放射出智慧之光,让人热泪盈眶。”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大英   中国   满族   博物   晚清   英国   长袍   清代   宫廷   博物馆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