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张汤是一位法律天才,他才能的展现竟来自于一场“审老鼠案”

张汤,一个早年展现出法律天赋的天才儿童,他的故事在《史记·酷吏列传》中被揭示。出身于刀笔吏世家的他,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接触法律文书。然而,他的命运要从小时候一场“审老鼠案”开始。

千年张汤审老鼠

张汤的父亲是长安县丞,所以说他出身刀笔吏世家。小时候,父亲出门,张汤负责看家。由于老鼠偷吃了家里的肉,他被恼火的父亲一顿痛打。谁知张汤被打后不哭不闹,咬牙切齿地挖开老鼠洞,逮住那只偷肉的老鼠,还找出了吃剩的肉作为证据。

他像一个富有经验的刀笔吏一样,煞有其事地开庭审问,严格遵照审判程序,宜判并将老鼠分尸处死。父亲看到这个情景特别惊讶,觉得儿子天生是吃这碗饭的,于是开始让他学习法律文书。父亲死后,张汤也就父死子继地当上了长安吏,并做了很长一段时间。

影视作品中的张汤

按说,在当时的制度下,这样的小官吏家出身,纵是工作再出色,升迁也非常困难。但是张汤在人际交往方面展现出非常高的情商,这一点也直接让他从一个小小的长安县吏一路飞升,最终位列三公。

命运的转机稍纵即逝,在长安吏任上,张汤认识了身陷狱中的田胜,而田胜是田蚡的弟弟,两人都是皇后的胞弟。显然,张汤敏感地嗅到了机会,毫不犹豫地为尚在狱中的田胜奔走。倘若不是田胜身陷囹圄,平日张汤就算对田胜示好,也未必会有收获。但此时的政治投资回报率超高,田胜在出狱封侯后,就引荐张汤结识了大批达官贵人,从此张汤仕途通畅。

汉武帝和田蚡

张汤被提拔后的第一个上司便是中尉宁成,这可是个有名的酷吏,全长安的皇族豪强提起他都惴惴不安。宁成对待属下更是苛刻无比,公务稍有延迟必然严惩。但张汤在其属下任职期间,却被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能让眼高过顶的宁成如此看重,是让人极其惊讶的。宁成认为张汤治事有才华,还极力向上推荐,让张汤调升为茂陵尉,主持汉武帝陵墓的修建。

武安侯田蚡当了丞相以后,又征召张汤做丞相长史,并反复向汉武帝推荐。可见张汤长期维护用心经营和田家的关系,并因此渐渐接近权力中枢。

影视作品中的汉武帝

此外,从与同僚赵禹的交往也能看出张汤的交际手段。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是将张汤和赵禹两人对比着写的。在他的笔下,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三公九卿前来拜访,一律不答谢回访,以便使自己清净,一心一意工作。张汤则是为人多诈,善用智谋控制别人。他当小官时,喜欢与长安三教九流厮混,做了九卿之官时,则结交天下名士,内心虽然不屑,但表面却装出很仰慕他们的样子。

汉武帝画像

在这里,司马迁显然是褒禹贬汤,但反讽的是,他又提及了两人的关系:“两人交驩,而兄事禹”。意思是说,这两人关系非常好,张汤待赵禹像自己的兄长一样。也就是说,几乎没有朋友的赵禹,居然和性格大相径庭的张汤关系融洽,足见张汤与人交往确有其独到之处。

张汤不仅受到田蚡的赏识、宁成的夸赞和赵禹的尊重,很长一段时间在其他人口中也声誉颇佳。据《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张汤做了廷尉之后,喜好结交天下宾客,关心宾客细致到他们的饮食,对待故人子弟和贫困的本族兄弟,也照顾得很是周到。对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三公,每日问候,得到文武百官的一致赞扬,当时的丞相公孙弘就曾多次称赞张汤。

可以说,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只知道张汤是一个酷吏,但绝对没有想到,他曾经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在同僚、宾客、前辈中左右逢源。

张汤墓

从孩童时期审判老鼠,到壮年时期驾轻就熟于官场政治,张汤一生都展现出超常的聪明才智,但最后因傲慢自大而败亡,实属可惜。他的故事也为后人留下深刻教训:才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否则容易栽倒在自己的傲慢与得意中。

喜欢国学历史文化,哲学的朋友们,期待大家的点赞关注,谢谢支持——心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酷吏   史记   刀笔   老鼠   长安   汉武帝   丞相   列传   宾客   天才   父亲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