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贬王”刘禹锡

大唐诗豪刘禹锡,一生都在被贬,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少年时代在嘉兴度过了一段相对快乐的日子,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天资聪颖,并且少年时曾到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跟从当时著名师学诗,得其熏陶指点,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进入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担任掌书记,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后刘禹锡调任回京,担任监察御史一职。

贞元末年,刘禹锡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改革集团,企图通过改革扫除大唐王朝的阴霾。而之所以叫“二王八司马”,“二王”是指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而“八司马”则是因为参与改革的八名骨干后被贬为各州司马。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

顺宗皇帝想通过改革革除唐王朝积弊已久的弊端,藩镇割据、宦官权利过大,威胁皇权以及官僚系统的腐败等问题。于是便授权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而以王叔文等人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是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便宣告失败。


“二王”先后被杀,而刘禹锡则被贬朗州,开启了在朗州十年的生活,在此期间,刘禹锡作了多诗词,来“聊以娱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虽然被贬,但刘禹锡硬生生的活出了游山玩水的感觉。这不,人家说,自古以来,每次到了秋天大家都说悲伤寂寥,但我却要说秋天的日子胜过春天。晴空万里白鹤天空翱翔,这诗意直接满满。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奉诏回京,当时的当权派觉得他有才,想把他叫回来办点大事,但刘禹锡直接作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别看这些桃树长得很好,都是我离开后栽的,你们这群渣渣。

当权者感受到了莫名的愤怒,觉得刘禹锡在影射自己,这小子看来还是没在外边待够,继续外边待着,回来就别想了。

于是,当权者大手一挥,刘禹锡便又开始自己的贬谪生涯,直接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通判,在这里刘禹锡创作了我们学生时代必背的《陋室铭》,话说当时的和州知县也是一个看人下菜的主,一看刘禹锡被贬的原因,直接开启了疯狂叼难,最后直接给刘禹锡安排了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的“斗室”。


话说这搁谁谁都忍不了,但刘禹锡也是个狠人,读书人怎可诉诸武力,直接写下了《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这地方虽然不行,但品德高尚的我一入住,这就不一样了,并且和我交往的都是读书人,怎可有辱斯文。狠狠地讽刺了一把知县。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在路上遇见了自己的小伙伴—白居易,大家在酒席上倍感亲切,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落寞与无奈,而刘禹锡这样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低谷之后便是高潮,兄弟,千万不要灰心,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何况你我。

次年,刘禹锡任职于东都尚书省。而从初次被贬朗州到此时回到洛阳的刘禹锡,前后一共经历了二十三年,蹉跎岁月不饶人啊。

话说,刘禹锡能回来,还是因为此时和刘禹锡对付不来的当政者也换了一批,要么已经入土为安,要么已经荣归故里,不问朝政,可以说,刘禹锡硬生生熬走了那一批人,自己还健在的狠人啊。


刘禹锡晚年生活的相当惬意,干着挂职就给钱的闲职,自己倒也乐得其成,毕竟老了,折腾不动了。后刘禹锡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直至逝世。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淮南   闲职   司马   藩镇   大唐   王朝   嘉兴   当权者   洛阳   宦官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