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掌权155年,为何难逃被灭族的下场?历史四宗罪必须承担

#头条创作挑战赛#司马懿是司马家族的荣耀,但也是司马家族的罪人。


他凭借一己之力,靠着玩弄权术,将司马家族推上最高贵的宴席,然而百余年后,司马家族却惨遭灭族。


那么,在司马家族掌控天下的时代,他们究竟的得罪了谁,以至于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了呢?


说起来,司马氏的罪过还真不小,甚至事关民族危亡,如下列出四宗罪,都是血迹斑斑,司马家族的灭族皆因此而起。

第一宗罪:血洗曹氏家族


古代帝王得天下,无非三条路:第一条马上得天下,如刘邦、李唐父子等;第二条来自血脉传承,这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延续的主要方式,其中也不乏明君,如汉武帝、康熙帝;第三条就是篡位,如王莽、曹丕、赵匡胤、朱棣,还有就是司马炎。


马上得天下的帝王们令后世景仰,继承祖业富国强兵的帝王们同样令人尊敬,而那些篡位的帝王们,后世的评价通常都会打折扣,特别对于司马氏,历史风评尤为恶劣。


若问谁最了解司马懿,恐怕唯有曹操。曹操临终前曾交待曹丕,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会甘为人臣,日后必染曹家事,叫曹丕要小心提防他。


然而曹丕并没有把曹操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一上台就重用了司马懿,先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更为离谱的是,到曹丕在临终时,还把司马懿拉入辅政大臣的队伍,这一步使得司马懿的分量猛增,不甘为人臣下的司马氏正式开启了扩张模式。


不可否认,司马懿的确是一位帅才,在他坐镇下,曹魏的对外战争进行得很顺利。


比如在曹丕死后,孙权趁虚来犯,被司马懿击退;在新城之战中果断斩杀内奸孟达;出征平定辽东,辽东军阀公孙渊起兵反叛曹魏,司马懿千里奔袭,一举斩杀公孙渊,解决了曹魏后患。


最为精彩的就是与诸葛亮的对决,他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大败蜀军,最终导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坦白讲,司马懿的业绩确实不错,其权谋方面不比诸葛亮差,而且他运气还比诸葛亮好,所以,司马氏的胜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司马懿对曹魏的杰出贡献,也换来了曹睿的信任。所以,在曹睿在临终时,留下遗诏,让他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少帝曹芳。


但凡少帝执政,政权难稳,实权一般都会落入他人之手。凭借实力上位的司马懿,与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两者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


两股势力对抗的结果就是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绝对优势胜出,曹爽被杀,夷三族。此外,司马懿还大搞株连,曹氏宗族约有七千余人死于他的屠刀下。


经此一变,曹氏宗族血染政坛,权力易主,司马懿开始独享曹魏大权,再也没人能与他争锋了。


要说司马懿走到这一步全靠玩弄权谋,这也不完全对。对于他而言,最幸运的事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三国年代能活七十多岁,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以至于他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甚至一些有能力的曹氏宗族,如曹真、曹休等这些掌军事实权的曹姓将领,从而也导致司马懿的地位更加突出,他一人几乎经历了曹氏从极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作为曹魏司资格最老,家世雄厚,实力最强,政治军事经验老道的权谋家,司马懿架空曹魏,坦白说,这完全符合优胜劣汰的原则。


所以说,司马懿将司马家族推上了最高贵的宴席,他是司马家族的荣耀,但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那就是在步步为营的过程中,为司马氏种下了杀戮的基因。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延续了这一血腥的传统。


公元254年,曹芳企图发动政变,不料计划泄露,司马师一怒之下,将魏帝曹芳废为齐王、并将参与政变的朝臣,全部诛灭三族。


曹芳被罢黜后,由曹髦继任帝王,公元前260年,曹髦继曹芳之后,再度向司马家族发起一轮反抗,然而这次司马昭比他哥更狠,直接结果了曹髦,不惜背上了“弑君”的千古骂名。


公元前265年,司马昭离世,其子司马炎接掌权力,历经三代人的“打拼”,司马炎对曹氏不再客气了,直接废了傀儡帝王曹奂,终结了魏国的国祚,然后自己亲手打造了一个短暂的国度--西晋。


而西晋的短暂又是与杀戮有关的。

第二宗罪:“木乃伊”复仇记


分封制曾让周朝有了八百年的国祚,但实际上,东周开始后,分封制便失去了光环。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起了封建制,但由于没有强大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终致迅速灭国。


至汉朝时,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为封建王朝提供了思想基础,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但至西晋时,司马炎实现大一统后,他却再次将封印了的分封制拿了出来,于是,在西晋的历史上便上演了一场“木乃伊”复仇记。


在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共复活过三次,每次都伴随着激烈的权力博弈战。


第一次由刘邦复活,至汉景帝时爆发了七王之乱;第二次由司马炎复活,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的国祚仅51年,而八王之乱就长达16年,长期的政权不稳,也给了胡族入侵中原的机会。第三次复活则是出自朱元璋之手,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尽管都是乱,但西晋的八王之乱与汉初的七王之乱,以及明朝的靖难之役还是有所区别的。


七王之乱、靖难之役,都是皇权与诸侯王之间的博弈战,其叛乱势力局限于正反两股势力;而八王之乱虽然也是围绕权力展开,但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众多,并不止于八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之间相互攻伐与虐杀,利用与被利用,皇权在短时间内不断地更替易主。


由于权力的不稳定,终招致统治根基的动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失民心者失天下,西晋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司马氏的第二桩罪,就是复活了分封制,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离乱,这实在是一种悲剧。

第三宗罪:肆虐的五胡乱华


西晋政权不稳,除了导致灭国,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汉人第一次失去了对中原的管理权。


在五胡执掌中原时期,即从304年到439年,136年间共建立了十九个政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能做到一统江湖。


而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与胡人的思想文化意识有很大关系。胡人没有统一的思想基础,他们深受汉文化影响,并将其视为正统,内核自信不足。没有强大的思想基础,再强大的军事政权也逃不出灭亡的结局,这是其一。


其二,胡人文明不过是狩猎,没有先进的生产文明作为支撑,同时又不善于吸收汉文明,根本没有统治天下的能力,对于百姓,除了掠夺和屠杀,再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使他们屈服。


在五胡乱华期间,中原地区的汉人死亡人数高达上千万,然而却无力捍卫自己的生命、财产与尊严,这也是司马氏的第三桩罪。

第四宗罪: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一词,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提出的。“衣冠”特指华夏文明,“衣冠南渡”是指中原或华夏文明的南迁。


文明的迁徙,也是人口的迁徙,在中国历中上有过三次比较大的人口南迁,三次时间点均与战争有关。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第二次为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则是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掳掠后,这三次大的人口迁徙均因避乱而起。


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批南迁,面对胡人的来势汹汹,西晋皇族也放弃了北方政权,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于南方建立了新政权--东晋。


东晋的建立,保存了东南半壁江山,使得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如果从正向评价,的确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以及南方经济的发展。


但从负向评价,司马氏政权的南迁,留给北方的是一场沉重的灾难,胡人在北方的统治,使得南北长期分裂,处于混战之中,经济毁灭,文化倒退,北方社会沦为人间炼狱,这对滞留在北方的百姓是最为残酷的一面。


也难怪有人说,五胡乱华之后,汉人的血脉也不再那么纯正了。

司马家族何以惨遭灭族


从上述司马氏的四桩罪来看,可谓导致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后世对他们的风评不好也证明了这一点。


也可以看出,司马家族招来灭族之祸与权力的争斗息息相关。


东晋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的,皇族与世家门阀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如“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特别是四大门阀王氏、谢氏、庾氏和桓氏,对东晋政坛影响很大。


在东晋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四大家族交替执政,他们之间也在不断上演着你追我逐的权力游戏,时间一长,矛盾激化,结果便是谁能力强谁上。


公元404年,“四大家族”中的桓玄废除了晋安帝司马德宗,自己当起了皇帝,建国号楚,但历经近百年的世族统治,人们也早就厌烦了,因为他们并不能为百姓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政权的更替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农民起义也就随之而来了。

此时一位出身寒族的勇士出现了,此人就是刘裕。他出手平定了孙恩起义、桓玄之乱后,由于手握重兵,逐渐成为东晋的幕后掌权人。


公元419年,刘裕为了称帝,他派人毒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后又扶植司马德文上位,是为晋恭帝。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称帝王,改国号为宋,建立起了刘宋政权。


由于对司马氏不放心,之后又毒杀了废帝司马德文,并下令将司马家族尽诛。


至此,司马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始于权力,又终于权力的家族终结了,天道轮回,也算司马氏为上述四桩罪付出了代价。


综上所述,司马懿尽管将司马氏推上了历史权力的舞台,但司马氏在执掌权力的百余年间,由于执政不当引发了诸多负面连锁反应,上述四宗罪就是明证,最终惨遭灭族,也是他们自作自受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司马   胡人   中原   西晋   宗族   东晋   帝王   政权   下场   权力   家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