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为何一生不敢穿黄色龙袍?也不敢自称朕,反而自称官家?

前言

在我国古代,自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皇帝开始使用自称“朕”,这是表达皇帝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秦朝以前,人们普遍可以自称“朕”,但自始皇帝开始,“朕”成为了皇帝的专属称呼,以彰显其独特的统治地位。

然而,到了宋朝时期,宋代的皇帝却自称为“官家”,而不再使用“朕”这个称谓。他们为何不称朕呢?是不敢吗?

宋朝的君主也大多穿着红色龙袍,并非是我们所常见的黄色龙袍。这又是为何呢?

一、赵匡胤称“官家”的缘由

公元976年,北周世宗染病驾崩,其子端拱帝即位。此时,北周正处在五代十国这个多事之秋,朝不保夕。端拱帝即位仅两年,便死于宫廷政变。随后,宰相赵匡胤受拥戴称帝,国号“宋”,史称宋太祖。

这个时代,草剿容易,治国难。赵匡胤明白,要巩固这个新朝廷,必须树立皇权的正当性和威严。于是在很多方面,他都力求与前朝有所不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自称“官家”。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以来,君主通常自称“朕”。“朕”就是“我”的意思,代表着君主的至高无上。但赵匡胤却开创先河,自称为“官家”。

那么,“官家”一词从何而来?其实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晋书》中便有“官家”一词,只是很普通的称呼,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它才逐渐变成专指君主的称谓。

赵匡胤这一自称,似乎有更深沉的考量。要知道,他原本只是北周的一名武将,在权谋政变中登上帝位,对皇权的合法性可谓捉襟见肘。所以,他便从称谓做起,想要树立正统性。

在古代皇帝的眼中,一个好听、高贵的称号,往往蕴含着他们对正统性与天命的追求。赵匡胤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官家”这个词听起来非常庄重大方,甚至比“朕”还要高一个等级。

当他向臣僚解释这个称谓时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意即借古代三皇五帝之名,以显示自己也具备他们那样的贤明才干。

可以看出,赵匡胤这样的自称,并非出于畏惧,而是想彰显出与前朝的不同。通过联想三皇五帝的正统形象,为这个新朝增添正当性。

事实上,这个称呼也的确在后人那里产生了效果。在宋朝士大夫的眼中,“官家”已然成为皇帝的代名词。许多文人作品里,都直接用“官家”来指代皇帝,可见它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赵匡胤为何不直接称“天子”或“皇帝”,而要生造这个“官家”的称号呢?

这里还需要考虑到赵匡胤的出身。作为一个武将弑君篡位,他内心深知自己的正统性有缺陷。如果直接称天子或皇帝,搞不好会招来众口诟病。

相比之下,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新词,可以让他有机会重新定义“帝王”的内涵,也为人们慢慢接受自己打好基础。

所以,赵匡胤的“官家”自称,可以看作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正统建构。在表明自己的地位之余,也让这个词重新被赋予了意义。

二、宋代君主为何不穿黄龙袍?

在中国,龙与皇权密不可分。历代帝王都穿繡有九条龙的黄色龙袍,以彰显天命。这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默认印象。

然而在宋代,皇帝的着装中却鲜见黄色。他们多穿朱红色朝服,连画上的龙纹也简单内敛。这一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宋代对皇权的不同认知。

其实在唐代之前,黄色并不是帝王的专用颜色。早在秦朝时,秦皇就以黑色为尊,这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五行中,秦为水德,对应颜色是黑,所以秦朝规定百官和皇帝都要穿黑色朝服。

一直到隋朝,帝王的龙袍才变成了柘黄色,但仍然不是鲜艳的金黄。真正将黄色作为皇帝专用,并禁止百姓穿黄的,是唐高宗。

唐高宗认为,黄色与太阳相似,天下不能有两个太阳,人间也不能有两个皇帝。所以黄色成为了帝王的专属颜色。

这样的规定沿袭数百年后,黄龙袍已成为人们对皇权的刻板印象。所以976年,宰相赵匡胤在军队拥戴下登基称帝时,也只有穿上黄龙袍,这才象征皇权正统合法。

但有趣的是,赵匡胤很快就改变了这一传统。在他看来,黄龙袍的意义已不如先前,继续沿用不一定合适。

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

首先,宋初国力不强,刚步出五代乱世,赵匡胤在位时尚未统一中国。北方大片疆土被契丹占领,实际控制范围有限,过于张扬的黄龙袍未免与实际不符。

其次,宋代君主开始注重礼法,但也不想给皇权加上太多神秘感。他们将皇帝比作“众民之长”,这与先秦“天子”、唐代“天命之君”的概念有所不同。

再次,宋代文人崇尚简朴之美,不喜好鲜艳张扬的色彩。黄龙袍上的九条蛇形龙纹,也过于复杂繁冗,与宋人的美学价值观不合。

基于这些考量,赵匡胤决定淡化黄龙袍的意义,转为穿深红色朝服。这不仅符合宋代的火德论,也更加简洁大方,展现出一种温和派的风范。

深红色几乎成为宋代帝王的标准服装,一直延续到南宋。可见,他们在着装上力求与前朝保持距离,以求合乎当时的国情和审美趣味。

从红龙袍到黄龙袍的更替,可以看出不同朝代对于传统与变革的态度。

三、称谓与服饰背后所映射的文化意蕴

赵匡胤不称“朕”,也不穿黄龙袍,这些细节背后所反映的,是宋代重文轻武的底色,以及对皇权的全新诠释。

相比唐代的武功治世和神权天子,宋代确立了理学合理化的皇权观。他们提出“万民共主”,君主应以民为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过强调皇帝的个人神权,实际上也不大合乎宋人的政治理想。称“官家”而不是“朕”,穿红衣而非黄袍,都展现了他们更温和平等的君主形象。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宋初实力不足,赵匡胤等人是因为不敢直接称帝、穿黄龙袍。这个说法似乎过于武断。

相反,他们的这些举措,更可能只是出于礼制方面的考量,并非畏惧。即便不沿用某些传统,但通过新的词汇与象征,也能达到肯定皇权的效果。

事实上,这种皇权合法性的追求,在每个新朝都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元代,皇帝又开始称“朕”,并大力弘扬蒙古传统。明朝则恢复了黄龙袍,清朝也沿袭明制。可见即便形式变化,但作为权力象征的内在需求是一以贯之的。

所以宋代的情况并不例外。赵匡胤等人之所以抉择新的称谓和着装,正是希望能为这个新朝廷提供独特的文化象征,以各种符号来传达并巩固皇权的正当性。

结语

宋代君主的这些新举措,干脆利落地打破了一些固有的传统规范,展现出他们与前朝的不同。

这种皇权文化符号的更新,使宋朝皇帝有了独特的君主形象。它收放自如,不张扬,却也蕴含坚定的内核,正如温润如玉的文人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龙袍   官家   皇帝   黄色   前朝   皇权   宋朝   宋代   君主   称谓   正统   何一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