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皇帝”石重贵有多硬气?契丹2次南下想灭他,结果2次被他吊打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天福七年(契丹会同五年,942年)六月,石敬瑭病卒,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与宰相冯道立齐王石重贵为帝,史称晋出帝。


1、契丹南侵的理由


石敬瑭之所以突然病发身亡,是因为天福六年(941),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又举兵反叛。


安重荣虽然骄横残暴、怀有夺取皇位野心的藩镇,但却还有些爱国心和民族气节,“每见蕃(契丹)使,必以箕踞谩骂”,又联合辽境内吐浑等族以为援,招致吐浑酋长白承福等率本族3万帐内迁。

此时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因吐浑部落被招致,接连遣使责难石敬瑭,石敬瑭焦急忧虑,亲至邺都,连下十道诏书劝谕安重荣,毫无效果。

是年冬,安重荣由于部将被收买,大败。安重荣为晋将杜重威所杀,石敬瑭“漆其头颅,函送契丹”。

石敬瑭满以为献上安重荣的头颅就会得到他的“父皇帝”的宽恕,哪知耶律德光仍然几次遣使谴责,他忧虑无计,病发身死。

石重贵继位后,景延广拒绝向契丹称臣。景延广向即将回国的契丹回图使(契丹派往后晋的贸易官员)乔荣说:

“归语而主,先帝为北朝所立,故称臣奉表。今上乃中国所立…为邻称孙,足矣,无称臣之理。”

景延广还扬言:

耶律德光胆敢挑起战争,“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一定能打败契丹。


这些言论,对于契丹统治集团无疑是火上浇油,很快成为契丹大举南侵的导火线。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与降将赵延寿更加紧劝说契丹大举南下,企图做“石敬瑭第二”。耶律德光认为时机已到,派大军征讨后晋。


2、第一次契丹南犯被击退


天福八年(契丹会同六年,943年)十二月,契丹军队分三路南进:

西路军由安端率领,经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攻打忻州、代州、并州;

耶律德光亲自统领中路军10万人从幽州出发,经魏州直逼黎阳;

东路军归麻答指挥,由德州(今山东陵县)、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一带过黄河与杨光远军会师。

耶律德光、赵延寿统领妫、檀(今北京密云)、应(今山西应县)诸州及卢龙兵5万人为前锋队伍。


(1)贝州之战


契丹利用骑军机动快速的强大战斗力,挺进黄河北岸,企图以主力自黎阳、德胜(今河南清丰县西南)一带强渡黄河,直入汴州;并用一部分军队自博州一带渡河,与青州杨光远会师后,经郓州袭击汴州;同时用少量兵马在代北一带牵制河东刘知远军队。

他们的战略企图是长驱直入,胜则挺进,败则急退,以便保存实力,图谋再次进攻,不灭亡后晋,决不罢休。

后晋朝廷得知契丹入侵后,在军事方面有所部署,先后派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左领军卫将军蔡行遇领兵屯守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扼守黄河渡口,阻止契丹军与杨光远军队会合。

同时,征发一些藩镇军队屯驻魏州南面的南乐(今属河南)及德清军城(今河南清丰县西南),防止契丹军队占领黎阳、德胜等黄河渡口,抢渡黄河南下。

但是,自幽州以南至魏州以北的广阔地区,后晋没有重兵防守。成德节度使杜重威坐镇恒州(即镇州,今河北正定),闭城自守,契丹军队过其城下,概不阻拦,契丹军很快逼近贝州(今河北清河西)。


贝州地处水陆要冲,交通方便,早在唐代便是储存军粮的集中地。

后晋在这里储军粮几十万石,系河北诸军的重要粮仓。贝州节度使王令温这时奉诏命入朝,朝廷急派在云州抗契丹军有功的吴峦为权知贝州军州事,指挥本道兵马抗击契丹军。

吴峦一到贝州,见兵士在严寒中挨冻,想方设法让他们穿上冬衣,很受兵士欢迎。天福九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正月,契丹军队包围贝州。契丹帝耶律德光亲率奚、渤海诸军四面进攻,城内兵士往夹城投下薪草,继以炬火,将契丹军攻城器具云梯等焚烧殆尽。

契丹军再次合围,城内全体丁壮上城防守。在这紧急关头,隐藏在城内的奸细邵珂打开贝州城南门引契丹军入城。

顿时,城内一片混乱,吴峦见大势已去,投井自杀。契丹占领了贝州,杀后晋守城军民万人,缴获大批粮食,继续向南挺进。


(2)戚城及马家口之战


贝州之战后,契丹继续分三路大军南下,作战频繁,其中规模较大的战斗是戚城(位于德胜城北,今河南清丰西南)之战与马家口(今山东东阿西)之战。

天福九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正月七日,后晋朝廷调兵遣将,以归德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右神武统军皇甫遇为马军右厢排阵使,陕府节度使王周为步军左厢排阵使,左羽林将军潘环为步军右厢排阵使。

按照五代行军作战的惯例,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是指挥全军作战的军事统帅,但正月九日晋出帝又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充御营使。

景延广发号施令,宰相以下官员都不得过问,所有军将都得听从他的指挥,实际上是后晋的军事统帅。

由于高行周与景延广相互牵制,后晋在戚城之战险遭惨败。

正月十二日,晋出帝自汴州出发。十四日,契丹军前锋赶到黎阳。十五日,晋出帝到达澶州(治德胜城,今河南清丰西南),亲自督促对契丹作战。

耶律德光当天屯军于元城(今河北魏县东),赵延寿屯军南乐,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

二十二日,后晋征借全国公私马匹,加强骑兵队伍,准备与契丹铁骑相对抗。后晋皇帝、军将、禁军、藩镇兵在短时期内集中于黄河前线一带,显示出对抗契丹的决心。

正月二十三日,契丹军攻打黎阳,后晋急派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率3000骑兵加强防御。晋出帝还派人致书契丹帝,要求停止战争,重修旧好。契丹统治者认为事已如此,不可改变,再次暴露出一定要灭亡后晋的决心。

正月底,后晋郓州观察判官窦仪奏报博州刺史周儒已投降契丹,又与杨光远相勾结,引契丹军队从马家口渡黄河。


左武卫将军蔡行遇领数百骑驰救,被敌伏兵俘走。二月一日,契丹大将麻答自马家口渡过黄河,接着攻打郓州北部地区,急于与青州杨光远会师。

倘此意图得逞,契丹军与杨光远军经郓州直逼防务空虚的汴州,后晋朝廷将会重蹈后梁灭亡的覆辙。

这天,后晋命前保义节度使石赟守麻家口,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守杨刘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护圣都指挥使白再荣守马家口,西京留守安彦威守河阳(今河南孟县)。

二月二日,又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陈州防御使梁汉璋、怀州刺史薛怀让领兵万人沿黄河水陆东进,大大增强了东线战场马家口一带的防务力量。

耶律德光见后晋军队大批东调,二月三日突然从中线发动进攻,包围后晋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石公霸于戚城,景延广命诸将分地扼守,不得相互援救。

晋出帝接到高行周的告急,亲自领禁军驰救戚城。契丹上将金头王在戚城战死,契丹军被迫撤退。

二月五日,李守贞等赶到马家口。契丹大将麻答领兵万人在黄河南面兴筑城垒,派骑兵加以掩护。暂时留在黄河北岸的契丹军几万人正分批乘船渡河。李守贞抓住有利时机,突然发起进攻,破其城垒,赶走契丹骑兵,几千人淹死于黄河中。后晋缴获契丹战马800匹,俘军将78人,兵士500人,取得了马家口战役的胜利。

当契丹军在中路戚城、东路马家口地区激战前后,契丹西路军也发起进攻。天福九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正月三日,契丹大将安端进入雁门关以南,围忻、代二州。正月中旬,契丹军攻太原,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击退。

正月二十八日,刘知远奏报败契丹于秀容(今山西忻州),杀敌3000人,俘兵将500余人。晋出帝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命令他出兵经土门(今河北井陉东北)到达恒州,断绝契丹军退路,迫使契丹撤军。


但刘知远拒听朝命,引兵屯乐平(今山西晋阳)不肯前进。耶律德光因占领河北广阔地区而没有后顾之忧,又挑起澶州之战。


(3)灌州之战


天福九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二月,契丹帝耶律德光吸取戚城、马家口两次战斗失败的教训,暂不主动进攻,佯装撤离元城(今河北大名北),将精兵埋伏在古顿丘城(今河南清丰西),引诱晋军出战,伺机歼灭。

后晋邺都留守张从恩多次奏报契丹军逃走,晋大军准备追击,因大雨而未出动。契丹军埋伏十多天,人马疲乏,赵延寿向耶律德光献计说:

“晋军悉在河上,畏我锋锐,不敢前进,不如径造城下,四面而进,攻夺其桥梁,天下定矣”。

耶律德光采纳了这一建议,三月一日,亲自领兵十余万人进攻澶州。他们分兵两路,耶律德光布阵澶州东面,赵延寿置阵于澶州西面。有人密报契丹,晋军东面人少,城栅不固,先攻擅州之东,即可夺取浮桥。

契丹军队猛攻晋军阵地,后晋偏将药元福、慕容邺出骑兵奋战,契丹军始终无法夺取黄河浮桥。耶律德光又率领骁骑攻打晋中军,晋出帝指挥亲兵列阵以待,旗帜如林,兵马严阵。

耶律德光对左右说:杨光远说晋朝兵马已大半饿死,今日所见,多么威壮!

契丹骑兵往来冲击,晋军屹立不动,万箭齐发,敌军稍退。双方军队战斗到夜晚,兵马死亡很多。最后,契丹军分两路逃走,一路出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一路自深州(今河北深县西)、冀州返回。契丹留赵延照为贝州留后,麻答据守德州,准备再次南犯。


(4)后晋军民乘胜收复失地


契丹军南下及其撤退,所过之处,焚烧抢掠,赤地千里。契丹军攻占贝州、博州时,还假惺惺地抚慰当地百姓,对后晋官将授官赐服,笼络人心。


一旦败于戚城及马家口,原形毕露,到处大肆屠杀,激起了汉族军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拿起武器,收复失地,赶走契丹军队。

开运元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三月十九日,晋义武节度使马全节攻占泰州(今河北清苑县北)。四月,晋沿河巡检使梁进领乡兵赶走契丹军队,收复了德州。

五月七日,后晋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李守贞统步骑2万人讨青州杨光远。

六月二十一日,晋军攻克淄州(今山东淄博南),杀刺史刘翰。青州被围困半年多,契丹救兵又被击退,城内粮尽,军民饿死很多。杨光远子承勋被迫投降,开城门迎接官军,杨光远遭处死。

五月十六日,邺都留守张从恩上表,赵延照虽占据贝州,但麾下兵士因久离故乡盼望回家,应派兵从速攻讨。后晋朝廷命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出征,二十日,赵延照放火焚烧贝州城,抢劫一空,弃城逃走,后晋军又占领贝州。

六月,后晋命府州刺史折从远进攻契丹,拔契丹十余寨。

由于后晋军民的英勇斗争,契丹第一次南侵时所占贝州、德州、泰州在近半年内均为晋军收复,割据青州的杨光远被彻底铲除。

后晋朝廷免除景延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归德节度使高行周接任,并重新任命桑维翰为枢密使,命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顺国节度使杜重威为招讨使,督13节度使兵力防备契丹。

后晋朝廷频繁地调兵遣将,准备应付契丹的再次进犯。


3、第二次契丹南犯被击退


开运元年(契丹会同七年,944年)闰十二月,契丹再次大举入侵,仍以卢龙节度使赵延寿为前锋,围困恒州,又分兵攻占鼓城(今河北晋县)、藁城(今属河北)、元氏(今属河北)、高邑(今属河北)、昭庆(今河北赵县西南)、宁晋(今属河北)、蒲泽(疑在今河北南宫市境内)、栾城(今河北栾城西)、柏乡(今属河北)等9县,前锋很快到达邢州(今河北邢台)。


(1)邢州之战


坐镇恒州的顺国节度使杜重威向朝廷告急,晋出帝命天平节度使张从恩、邺都留守马全节、护国节度使安审琦会诸道兵屯邢州,武宁节度使赵在礼屯邺都。


当耶律德光领大军到达元氏,晋朝廷害怕戍守邢州一带晋军被歼,急忙指示张从恩等后撤。晋军匆忙后撤,丢戈弃甲,乱成一团。

张从恩随即退至相州。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正月,晋出帝又诏令赵在礼退屯澶州,马全节回军邺都(今河北大名北),右神武统军张彦泽屯黎阳,西京留守景延广出兵守胡梁渡。

二月三日,张从恩奏报契丹主力逼近邢州,晋朝廷又害怕邢州失守,再次指示邺都马全节、滑州皇甫遇向邢州进发。后晋军队往返奔命,无力抵抗。契丹军乘势南进,抢掠邢、洛(今河北邯郸东北)、磁(今河北磁县)三州,进入邺都境内。

契丹军队第二次自幽州南下,占领邢州及其他州,基本上没有遇到晋军抵抗,关键在于晋朝廷军事指挥的失当。

后晋防御契丹军第二次南侵,防御重心究竟置于何处,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部署。

开始拟将邢州作为第一道防线,派张全恩等阻止契丹大军前进,但又害怕契丹军力量强大,信心不足,又指挥张全恩后撤,企图固守澶州、黎阳,依托黄河作为抵御契丹军南下的天然屏障。

可是,后晋朝廷并不甘心邢州失陷,又命令晋军向邢州进发。

朝廷指挥如此出尔反尔,统兵将领无所适从,兵士们疲惫不堪,所以面对契丹军的强大进攻而节节后退,溃不成军。


(2)榆林店之战


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正月十五日,后晋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领行营兵数万,在相州安阳河(又名洹水,出自河南林县,经安阳北面东流)南面布阵。

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数千骑兵负责侦探契丹的动静,至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将渡漳水(出自山西省东南部,经河南邺县附近,往东南流入卫河)时,与契丹军相遇,边战边退。

到榆林店(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契丹大军赶到,皇甫遇、慕容彦超两人商量,如再往后退,敌骑军冲上,数千晋军将会全军覆没。

于是,他们列阵对抗,与契丹军从中午战至下午,力战百余回合,双方伤亡很多,皇甫遇始终无法脱围。有人向安阳(今属河南)张从恩报告皇甫遇被契丹军数万人围困,但后晋北面行营马步都监张从恩拒不发兵。

护国节度使安审琦不顾个人安危,领兵驰救。契丹军望见尘埃骤起,惊呼晋大军已到,旋即逃走。耶律德光从邯郸(今属河北)逃至鼓城。皇甫遇等回到相州。


这天夜晚,张从恩聚众将商议:

契丹大军南下,我们兵士不多,相州城内储粮很少,倘有人向敌密告,契丹大军来攻,我们会很快失败。不如引军就食黎阳仓,南临黄河以拒敌人,可谓万全之策。

后晋诸将尚未商妥作战方案,张从恩就带头往黎阳撤退,诸军相继逃命,一路狼狈逃窜,十分混乱。

张从恩撤退时,留步兵500人扼守安阳桥,知相州事符彦伦见人数太少,随即将500兵士召入城内。

十六日天明,赵延寿领契丹数万骑列阵安阳河北,很快渡过安阳河,经相州城外南进。当赵延寿抵达汤阴(今属河南),得知右神武统军张彦泽自黎阳向相州进发,害怕遭到相州城内驻军与张彦泽军队前后夹击,十七日,赵延寿全军退走。

后晋在黎阳的张从恩、马全节也不敢出兵追击。


(3)白团卫村之战


榆林店之战结束后,契丹大军暂时撤退,但又不断骚扰河北一些地区。后晋北面副招讨使马全节等人要求利用契丹撤退之际“大举径袭幽州”。

晋出帝认为再犹豫不战,则黄河以北地区将全部落入契丹手中,十分赞同“径袭幽州”的主张。

开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晋出帝下诏亲征,先后命令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马全节、北面行营兵马都监李守贞、许州节度使符彦卿、河中节度使安审琦、滑州节度使皇甫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梁汉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李殷、右神武统军张彦泽、左神武统军潘环出征。

晋军这次出动多少兵力,两《五代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晋出帝派遣后晋许多有名将领同时参战,而且在后来一次战斗中竟出动精锐骑兵万余人,说明晋出帝对这次北上作战极为重视。

他们不靠近黄河列阵防守,打算挥师北上,攻占幽州。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二十八日,晋出帝自汴州出发,二月八日到达澶州。十二日,马全节、李守贞、张彦泽等领前军先发,其余晋军随后分两批北上。

十九日,晋出帝命北面行营招讨使、顺国节度使杜重威领本道兵会合副招讨使马全节一起进军。


三月九日,杜重威与李守贞、马全节、皇甫遇在定州会合。十四日,晋军攻泰州,契丹泰州史晋廷谦降,俘蕃汉兵士2000人。

十八日,攻克满城(今属河北),俘契丹酋长没剌及兵士2000人。十九日,收复遂城(今河北徐水西),离幽州仅有200余里。

正在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的耶律德光深怕契丹南部军事重镇幽州失守,急领8万余骑南下作战。杜重威、李守贞借口“我师粮运不继”,决定退还泰州。他们还没有见到契丹军,就着手后撤,再次暴露出后晋将领对契丹十分恐惧。

三月二十日,晋军自满城退回泰州。二十二日,再往南撤,契丹大军跟踪追击。二十四日,双方战于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

后晋为抗击契丹骑军,以步军布列方阵,选精锐骑兵挑战,契丹军渡白沟退走。

二十六日,契丹军再结阵南进,晋军边战边退,一天仅行十余里,兵士们非常饥饿劳累。二十七日,晋军在白团卫村(阳城南40里,今河北保定西南)被契丹军团团围住。

契丹还出动部分军队深入敌后断绝晋军的运粮通道。晋军营内缺水,人马饥渴,兵士们掘井不成,只得用泥水解渴。耶律德光洋洋得意地说,“晋军止此耳,当尽擒之,然后南取大梁”,似乎必将全胜。

此时,东北风突然大起,屋倒树断,耶律德光命骑兵跳下战马,拔掉晋军埋设于地作为障碍物的形似鹿角的树枝,并向晋营中万箭齐发,又顺风纵火烧毁晋军营地。契丹军攻势越来越猛。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晋军统帅杜重威胆怯怕敌,不敢组织军队发起战斗,拟等待风势稍缓,再作部署。

兵士们愤怒高呼,都招讨使为何不出军作战,让兵卒等死!众将领也认为不能坐以待毙,要求出战。

晋北面行营马步都监李守贞提出:

“彼众我寡,风沙之内,莫测多少,惟力斗者胜。”

马军右厢副排阵使药元福认为“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

他们认为现时风沙弥漫,契丹军不了解晋军的实际情况,而且骄傲轻敌,应出其不意,迅速出战。

晋将药元福、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不等都招讨使杜重威的命令,以万余骑突然横击契丹军,呼声震大地,打得契丹军措手不及,大败逃命。


李守贞命晋军往北追袭二十余里,沿途到处是契丹军队丢下的马匹、兵器。

耶律德光逃至幽州,收集散兵,并将白团卫村作战失败的契丹酋长各杖数百下,唯独为契丹南犯最卖力的汉族降将赵延寿免遭挨打。

四月,晋出帝见契丹军已被击退,从澶州回到大梁,参加这次作战的各路晋军又返回原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契丹   延寿   后晋   行营   硬气   节度使   黄河   幽州   兵士   河北   军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