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我这辈子就没吃饱过!”1976年,朱德元帅在临终前与家人调侃。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老总在饮食上非常克制,生活中其他方面也力求节约。

他曾向组织提出拒绝领取元帅工资,并主动多次降低自己的薪水,将每月659元减至404元。朱老总向家人讲:“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光增产而不节约相当于没有增产。”

为了节约,他在生活地方修了一块菜园,工作之余,与妻子康克清一起种菜。正因为如此,当1958年2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来信询问朱德副主席在馆内存有95008.3马克时,引起了很大的疑惑。


马克是德国的货币单位,按当时的汇率来看,这是一笔巨款。朱老总怎么会有这笔存款呢?这笔钱最终如何处理呢?

1936年,一位名叫史沫特莱的美国女记者应约前往西安,准备前往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史沫特莱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后来通过慈善机构的资助得以上学,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中国待了13年后,史沫特莱渴望采访朱德元帅。然而,她发现朱德与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截然不同。朱德穿着平凡,外表普通,他的眼神专注、深邃又富有观察力,而非她所期望的“坚强英勇、脾气暴躁的人物”。尽管如此,史沫特莱对朱德产生了好感。


朱德对史沫特莱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亲切地与她交谈。史沫特莱向朱德提出了许多问题,想了解他的一生经历。朱德表示,自己只是中国农民和士兵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农民,建议她先到各地走一走再做决定。

在史沫特莱了解中国农民后,她决定为朱德写传记。然而,由于朱德的一生没有留下太多查询的材料,所以对于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无法确定。于是,史沫特莱跟随着朱德,每周都会和他聊天,了解他的经历。


后来,史沫特莱向中国共产党申请加入,但遭到拒绝。面对拒绝,她愤怒地大哭,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她的失望。宣传部部长解释拒绝的原因是史沫特莱身为外国记者,留在党外反而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史沫特莱仍然心灰意冷,对此深感遗憾。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朱德准备率领部队前往抗日前线,他询问史沫特莱自己的打算。史沫特莱前去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告诉她:“这次战争比以往的都重要。”

于是,史沫特莱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然而,她却马上不慎摔倒,背脊受伤,整个夏天都只能在延安窑洞中养病。后来,史沫特莱写了几十篇战地通讯,并跟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行动。然而,她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


1941年,史沫特莱回到美国工作,但心系中国的抗战,组织募捐救助中国。她闭门写作,先后出版了《中国的战歌》,之后又开始写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然而,她的身体状况不佳,写作进度缓慢。


1950年5月6日,年仅58岁的史沫特莱,在修订《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时因手术并发症去世。在她去世一周年时,史沫特莱的追悼会和葬礼在北京举行,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烈士陵园。


只是,史沫特莱去世的时候,《伟大的道路》一书还没有定稿。后来还是根据她的遗嘱,最终由他的中国老朋友斯诺帮忙才完成的定稿。


1956年,《伟大的道路》一书出版后,国外相关机构将稿费交给了中国驻东德大使馆。大使馆将这笔稿费保存了两年后,向国内请示了处理方式。朱德提笔回复:“买自然冶金科学新书、化学新书寄回!”这些书籍运回国内后,他全部捐给了图书馆和科研单位。


回顾史沫特莱的一生,她始终践行着新闻记者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她对弱者的关爱超过对自己。朱德在她墓碑上题写了“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的碑文。

1976年朱德元帅逝世。在朱元元帅最后的岁月里,他多次和亲属说过,自己曾经存下了一笔钱,将近有两万元。不过,与其他人处理遗产不同的是。朱德并没有把钱留在妻子和子女,而是希望把这笔钱上缴给国家,最后一次上缴党费。


事实上,朱德不止一次的告诉女儿:“我们共产党人,用的东西全是国家的,死后没有什么遗产,一律上缴。"

朱德逝世之后,他的妻子康克清在艰难的生活中,还是从家里挤出了一点钱,正好凑齐了2万元,替朱德上缴了最后一次党费,完成了丈夫最后的遗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东德   大使馆   延安   中国共产党   党费   定稿   德国   稿费   美国   元帅   中国   存款   节约   老总   多年   道路   海外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