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进犯江西九江,19张照片首次公开,日军暴行令人发指!

1938年6月底,日军波田支队主力乘坐40多艘装甲汽艇顺江而上,进攻彭泽和湖口,气势汹汹地直逼九江,给九江带来了严重威胁。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派李汉魂负责九江的防御。7月25日,日军波田支队和第106师团发起了进攻,开始了对九江和小池口的战斗。

日军的摄影师拍摄下了日军攻打九江的每个环节。这些照片记录了日军攻占九江的过程,其中很多照片都是第一次曝光。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军的残暴,这些照片也成为日军侵华罪行的证据。

7月25日清晨,日军调动70架飞机对九江城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还使用了燃烧弹。九江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一时之间变得破败不堪,到处都是残墙断壁,浓烟弥漫,令人愤慨。

日军还用舰炮轰击九江城区和对岸的小池口阵地。随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从东郊的马场湖和洋油栈登陆,开始猛攻九江城区。

7月25日晚上,部分日军率先闯入九江城内,与李汉魂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巷战一直持续到26日下午7点30分,九江最终被日军完全占领。

照片中拍摄于7月26日,日军高桥部队正在通过一座桥梁向九江逼近。一名日军士兵站在岸边的高地上,使用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情况。

照片中的山脚下是一个宁静的村落,四周是肥沃的农田和小河,美丽的田园风光。然而,却有一群侵略者闯进来,将这里变成了战场。

7月26日,日军飞机从甘棠湖上空飞过九江城,拍下了湖面和湖畔的景色。岸边的绿柳依依,建筑古色古香。湖心的浸月岛犹如一颗明亮的明珠镶嵌在古城浔阳。

日军占领九江后,他们残忍地对待俘虏。他们把抓来的300多名同胞,无论是男女老幼,都用绳子绑在一起,投入位于南门外的甘棠湖中,全部活活淹死。

照片拍摄于7月24日,在长江九江段。江面上,有几艘日本军舰在作战。远处,一艘中国海军军舰中弹冒起了浓烟。

日本军舰不仅攻击中国水面舰艇,还炮击九江城,造成巨大的伤亡和房屋的倒塌,到处都是断墙残垣,令人心痛。

照片拍摄于8月25日,九江附近。天空中,几架日本飞机从头顶上掠过。日军步兵在飞机的掩护下沿着长江岸线向西行进。

日军占领九江后,他们采取了极其残暴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他们提出了“烧杀以助军威,抢夺以助军需”的口号,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照片拍摄于7月25日,日军藤冈部队的几名炮兵爬上民房的屋顶,在屋脊后面利用炮队镜侦查远处中国军队阵地的情况。

炮队镜是由两个单目镜筒组成的双筒潜望镜,可测量目标距离、高度和方位,是炮兵重要的观测器材。

照片拍摄于7月27日,在九江的英国领事馆外,两名日本士兵正在巡逻。该领事馆建于1912年。

1925年6月13日,九江人民在该领事馆前聚众演讲,声援“五四”运动,并冲击了该领事馆,为抵抗帝国主义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在九江城外的一条公路上,日军部队正向九江城逼近。从队伍中可以看出,这是日军的辎重部队。日军的护航飞机从空中拍摄了这张照片。

公路旁的山顶上有一处裸露的岩石,是中国军队修筑的防御工事。然而,这样坚固的工事依然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工事内的中国守军已经撤离。

照片拍摄于7月25日,在山上的隘口处,日军放置了一个机枪阵地。几名日军使用大正三年式机枪向远处的中国军队阵地射击。

机枪阵地上有一位射手和两个副射手。在战争中,机枪主要用于压制敌人。九江城区沦陷后,沙河、马回岭等地也相继落入日军之手。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日军占领九江后,在九江市区举行了入城仪式,选择在中午12点进行。照片中,日军排着杂乱的队伍在九江市区的大街上行进。

九江是长江流域繁华的商埠之一。日军进城后,破坏了市内的建筑物,并进行了大肆抢劫。他们拆毁了龙开河铁桥,将拆下的钢铜等金属全部带走。工厂、商店的物资和居民的贵重物品都遭到了日军的抢劫,曾经繁华的九江成为一座荒凉的城市。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在长江边的一座英国人的建筑屋顶上,覆盖着三面巨大的英国国旗。

为了避免被日军误炸,面对不断轰炸的日军飞机,英国人在屋顶上覆盖了三面巨大的英国国旗。

照片中拍摄于九江附近的一个村庄,一些日军士兵装扮成农民的样子,帮助逃难的百姓,制造了一副欢迎难民归家的假象。

这些照片是日军特意摆拍的,他们想掩盖其侵略本质,混淆舆论。

照片拍摄于7月25日,驻守在九江城外防线上的日军仲路部队,在城外主要路口设置了掩体和工事。

日军在阵地上架设机枪,密切观察交通要道。日军实行了“烧杀以助军威,抢夺以助军需”的政策。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日军陆战队士兵正通过龙开河上的铁桥。桥上铺着木板。龙开河铁桥建于1926年,1933年完工。

桥长60米,桥面宽3.5米。1938年,日军攻陷九江后,中国军队撤离时炸毁了桥的一端,日军修复后将其更名为“爱民桥”。1971年,该桥改建为双曲拱桥,称为东风桥。但到世纪末,龙开河被填平,桥梁也被拆除。

照片拍摄于8月22日,九江附近,江水波光粼粼。远处的江面上停着几艘日军舰船,它们排成一字阵,封锁了航道。这是日军摄影师在其中一艘船上拍下的照片。

史料记载,1938年8月下旬的一天,日军突袭了庐山西侧的文殊寺,发现70多个避难的群众聚集在那里,随即封锁了道路,将这70多个群众枪杀在山洞里。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九江市区内突然出现了一支日军陆战队,他们是奉命在市区内进行搜索的。

这些入侵者全副武装地从街道上走过,烧杀抢掠一切。曾经繁华热闹的九江街道上如今空无一人。

1938年8月中旬的一天,日军以发放救济粮为名,诱骗赛阳刘家大屋和周围村庄的72名居民到村后的草坪上,架设机枪将他们扫射,所有人都惨遭杀害。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九江附近的中国军队阵地遭到日军飞机和军舰的轰炸,九江城区到处是爆炸声和破坏的痕迹。

照片中被日军军舰攻击的中国军队阵地上升腾起黑烟,黑烟冲天,几里之外都能看到。九江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制造了各种暴行,令人发指。

照片拍摄于7月25日,日军陆战队秘密发起了进攻,他们剪断铁丝网和栅栏,藏匿在草丛中,匍匐前进,生怕被中国军队发现。

当天夜里,日军闯入九江城内,与李汉魂的守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日军继续猛攻小池口,刘汝明的守军伤亡过半,到黄昏时,小池口失陷。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下午,九江城内的巷战基本结束,日军完全占领了九江。照片中,日军陆战队士兵小心翼翼地躲在街角前行。

此时的九江大街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除了满街的日军,很少看到其他人。一些未能逃离城市的难民聚集在九江市中心。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九江附近的江面上,有两艘日军军舰逆流而上。当天,日军的60多艘汽艇搭载士兵前往九江招商码头登陆时,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歼敌50多人。

从日军发起进攻到完全占领九江城区,中国军队在四天的时间里,共击毙、击伤日军数千人,但中国守备部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照片拍摄于7月26日,日军飞机飞越九江上空。这时,九江已经被日军占领。远处连绵的青山就是著名的庐山。据资料记载,九江抗战期间,遇难人口达到23537人,房屋损毁13213间,财产损失2808639万元法币。

回顾这些1938年日军进攻九江的老照片,仿佛又能听到激烈的枪炮声,那是中国军民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最强音,令人振奋。这些照片也提醒着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努力奋发图强。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敌人才不敢再来欺负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日军   小池   照片   巷战   守军   陆战队   令人发指   暴行   机枪   军舰   江西   日本   片中   阵地   中国军队   士兵   部队   飞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