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走中国订单?蒙古欲向美出口2.75亿吨稀土,谁料一斤都没运出去

文| HYF

编辑 | 青橘罐头

●○前言○●

近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美后,与美国达成了协议,要将包括3100吨稀土在内的2.75亿吨矿产全部出口到美韩等国。

如果真的这么一来,美韩等国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蒙古国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

可现实中蒙古国的矿产出国之旅却不尽人意,甚至有人调侃蒙古国一斤矿产都卖不出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在这次会谈中,奥云额尔登与哈里斯都没有谈到中国,但要是说这次协议没有针对中国的意思,那没有谁会相信。

在此前的很多年与当前阶段,中国都是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以一己之力满足了众多西方国家发展电子等产业对稀土的需要。

但如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中国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普遍不佳,互相在资源和技术上卡对方脖子,再加上中国越来越重视稀土这种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中国也对稀土的出口进行了管制。

而中国前脚刚宣布出口管制,后脚两国就签订了协议,这显然是美国在向中国示威,表示离开了中国的稀土 美国也能另寻他路,而蒙古也是想借机接下中国原有的稀土市场。

从矿产资源这方面来讲,蒙古国也称得上是得天独厚,复杂的地质结构中蕴藏着品类众多、储量丰富的矿产。

作为全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坐拥3100吨稀土,而且不仅是在稀有金属上储量丰富,在其他的常规矿产中,蒙古也并不逊色与任何一个国家。

可以说只要是在目前工业生产中能用到的矿产,蒙古国的储量都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蒙古国如今人口只有三百多万,人均算下来都能坐拥数不清的矿产,即使这些矿产每年只开发和出口极小的一部分,也足够蒙古国赚得盆满钵满。

可为什么现实中我们提到蒙古国,对它的印象都是贫穷落后的呢?这就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了。

我们中国民间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我们中国也不乏那些因交通而兴或因交通而衰的城市。

比如河南的郑州,当初只是一个名为“郑县”的县城,却因为处在陇海线与京广线交汇处而越级成为了河南省的省会,如今更是风头正盛的新一线城市。

再比如古代皇帝都常去游玩的扬州,在漕运地位越来越低后,它也失去了运河带来的经济福利,落寞地沦为了一个小城市。

而坐拥众多矿产的蒙古国这些年来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交通的不便。

目前的交通常见方式有空运、铁路运输、河运、海运等等。而矿产这种动辄几百上千吨的大宗货物,在考虑选择运输方式时必须先注重控制成本和提高运输量,因此海运就成为了最佳方式。

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并没有可以出海的港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选择铁路运输,来到港口之后再转为海运。

但铁路运输有一个问题就是,蒙古夹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无论向哪个方向运输,都要经过中国或俄罗斯的境内。而如今中美关系、俄美关系都处于紧张敏感的时期,中国与俄罗斯未必会让这些货物过关,即使允许通过,也会制定政策去收取大量的费用。

既然铁路与水路走不通,那么空运是否可以成为最后的选择呢?这显然也是不行的。一架大型飞机一趟一千公里航程就要耗费4000公斤左右的燃油,而飞机容量又小,即使不算上工作人员,也装不了几块矿石,这种买卖美国人显然不愿意去做。

西方国家与蒙古国达成矿产出口协议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西方国家在多种矿产包括稀土资源上主要是依赖进口中国的货物,但如今中国对资源出口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在稀土这种重要战略资源上。

在中国掐断了供给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是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供给源来代替中国。经济欠发达、资源丰富而且一直以来又有着亲美倾向的蒙古国就成了他们的最优选。

只可惜蒙古国的交通条件实在不行,西方国家造势那么多次,始终也无法真正地从蒙古国那里拿到一斤矿产,这次恐怕也是要重蹈覆辙。

既然以合适的成本运输原矿石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那么蒙古为什么不能在开采完矿石之后,直接对其进行精加工呢?

毕竟精加工之后的矿产往往只有原矿石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重量,再进行运输,成本岂不是就少了很多。

西方国家自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可蒙古国的工业水平着实不够看。目前蒙古国的产业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工业也都是那种粗放的采矿业,并不具备对矿石进行精细的冶炼与加工的技术水平。

而且这些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到的,蒙古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在这方面原地踏步,未来的几十年也未必会突然醒悟、技术水平突飞猛进,而美国的产业离了稀土一天都运转不下去,可等不起这几十年。

既然蒙古自身没有对矿石进行冶炼和加工的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拉蒙古一把,与蒙古合作加工呢?

其实,美国也早有此意,对于美国来说,给予蒙古一些技术帮助也不是不可。如果能够让蒙古拥有冶炼加工的能力,那么美国先前的帮助与日后美国可以获得的稀土资源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可惜,蒙古国内贪污腐败盛行,英国《卫报》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蒙古国政客贪污基建公款的丑闻屡禁不止。

无论是其他国家的援助资金,还是蒙古国自己的建设资金,很多都是落在了贪官的腰包里,这么多年过去了,蒙古没建成一次像样的工程,而那些贪官的钱袋子却越来越厚。

贪污腐败的风气和落后不透明的行政机制,让他国的援助也打了水漂,起不了半点实效。

现在美国也知道蒙古国的这种情况,而这种情况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因此美国也并不打算再对蒙古进行援助。美国与蒙古达成的这项协议,更多的是在向中国施压,希望中国是先沉不住气的那一个。

可中国太了解蒙古,也太清楚美国人的心思了。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制措施,以不变应万变,静静地等美国率先妥协就是上上策。

将矿产卖给美国成为了一纸空谈,而矿石躺在那里变不了现也着实让蒙古着急,那么蒙古究竟该如何破局呢?

其实很简单,蒙古只需要在大方略上调整,将“亲美”变为“亲中”、“亲俄”,就能解决现在的困境。

蒙古嫌空运的运输成本太贵,那没关系,运输到中俄只需要走铁路就好;蒙古没有自主冶炼和加工的能力,也没关系,将原矿石运来,我们中国自己能加工。

“远交近攻”这一套在今天是行不通的,在现在的世界中想要发展,首先要学会和邻国合作。蒙古一心想着依附于超级大国美国,却没有考虑到美国与蒙古的地理距离,足以让许多协议成为空谈。

而如果将这些矿产出口到中国,蒙古是有很多优势的。

首先是地理距离近,运输成本低,而运输成本低就能让蒙古国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其次,中国的市场大,蒙古国只需要全力开采,无须担心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蒙古在清朝时期就是中国的领土,与中国蒙古族文化相近,沟通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

最后,中国是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大国,又一向主张合作共赢。如果蒙古能与中国达成长期合作的话,中国甚至可以考虑全权帮助蒙古建设矿产精加工的工程,对于蒙古来说这是有可能改变他们国运的一件大事。

当然,蒙古国最终在国家战略上如何选择,还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也无权干涉。只是蒙古国如今深陷空有资源却无法出口到困境 蒙古国的高层们如今有魄力的话,那就是时候大胆革新,破除困境了。

●○结语○●

美国与蒙古国达成蒙古国出口2.75亿吨矿产的协议,看似规模庞大的交易在现实的种种困难面前却只能成为空谈。

虽然很大原因是因为交通不便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蒙古国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模式都没能得到转变,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持续原地踏步,拥有那么多资源却无法转化为财富。这与蒙古国自身的落后体制与不良风气也是脱不了关系。

如果蒙古愿意选择与中国合作的话,或许在一定程度可以破局。无论如何,至少会比如今的情况好很多,接下来就看蒙古国如何选择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蒙古   稀土   中国   内陆国   空谈   俄罗斯   铁路运输   矿石   美国   矿产   订单   协议   加工   蒙古国   交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