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喝茶和北方人喝茶的3点区别,有你的喝茶习惯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位北方旧友,前不久定居在厦门。

近期朋友圈内,经常能看到她在感慨两地差异。

“厦门这边居然家家户户都有完整的茶具,各种杯杯盏盏,五花八门,满满当当, 南方人喝茶也太精致了吧。”

“去外面谈生意,每次进门后,别的先不说,一开场就是行云流水的泡茶流程,南方这边的饮茶氛围感太强了!”

“我有个小小疑惑,刚泡出来的茶水,真的不需要晾一晾吗?你们直接倒进小茶杯就喝下去,不会烫嘴吗?”

讲真,温度太高的烫茶,真心不建议喝。

悄悄讲一个冷知识,超过60℃的热饮不能常喝,不然会烫伤口腔黏膜,有损健康。

但在泡功夫茶时,经过完整的品茶流程后,倒入品茗杯内的茶水,大多已经降温了。

因为,用滚烫沸水泡茶,将沸水冲入盖碗后,快速倒出茶汤。

热茶从烧水壶,冲进盖碗。

盖碗内的滚烫热茶,倒入公道杯。

迅速分离茶水后,趁热揭盖闻香。

闻香过后,将热茶倒入品茗杯内。

轻吹汤面,小口细品,讲究一些的话,还可以尝试啜饮。

经过这么多流程与手续后,倒入杯中的热茶,基本已经降温到适口状态。

只要不是特别猫舌怕烫,端起小茶杯后,将温热状的热茶美美地喝下一口,对一众茶圈老饕来说,再惬意不过。

不过,聊到南北方喝茶差距,可以聊的话题还有不少。

从一系列饮茶细节,都能看出不同。

《2》

一、茶具搭配差异。

平时经常能遇到类似留言。

“将煮好的老白茶灌入老式暖水瓶里,夏天隔夜后还能喝吗?”

“焖茶壶泡白茶,应该放多少茶?”

“110毫升的盖碗对一个北方大汉来说太小了,我用的顺手的盖碗,起码得180毫升的。”

“超过500毫升的瓷壶泡红茶正山小种,放多少干茶进去才合适?”

这些留言,清一色表现出对大容量茶具的偏好。

再一看IP显示,果不其然,基本来源自北方省市。

这就不难理解了,北方人喝茶,大多追求豪迈爽快。

大壶泡茶,大碗喝茶,大口解渴,酣畅淋漓,才最痛快。

但南方地区的饮茶,茶具搭配会显得更精致。

江浙一带,盛产绿茶,泡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时,要搭配透亮的玻璃杯。

再不然就是找一个玻璃材质的仿宋执壶,将茶水泡出来后,再分入小杯内慢慢品,更显文雅。

福建和广东地区,日常泡茶,多数要搭配完整的功夫茶具。

茶盘、主泡茶器(盖碗或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等。

甚至再细致一些,茶则、茶夹、克秤、茶巾、茶宠、闻香杯、茶滤、茶刀、茶针、茶剪等小物件,还要慢慢备齐。

细致到喝茶的杯子,那可不是随便找一个茶碗那么简单。

而是要分出材质、容量、造型、釉色、工艺、厚薄等详细区分。

青花山水压手杯、素雅的草木灰釉窄口杯、上款下窄的汝窑斗笠杯、素坯柴烧出来的钟型杯……

各式各样,各不相同。

《3》

二、泡茶流程不同。

这点在泡茶待客方面体现得很明显。

在北方大多数地方,有客上门,泡一大壶茶招待。

往大茶壶里,投入一把干茶。

不够,再加量。

再不够,继续加。

总之,在投茶量方面,毫不吝啬。

投茶之后,往大壶茶内加入热水。

加满水,将这一壶满满当当的热汤,放在客厅的茶几。

等上十几分钟,茶味大量泡出来后,每人面前先分一大杯。

大茶杯内的茶水量,起码超过100毫升。

晾凉一会后,大口喝下,完全能够解渴。

干燥少雨的地方,多喝水多补水作为生活刚需,泡出一大壶有滋有味的茶水待客,足够显示诚意。

但南方地区的泡茶待客,离不开功夫茶的基础泡茶流程。

先烧开一壶热水进行温杯,简单理解,就是将泡茶期间用得到的茶具,轮流用沸水烫一遍。

温杯结束,趁热投茶。

投茶量的选择,很有讲究。

喝武夷岩茶,单泡肉桂是放8克还是9克?在圈内大有文章。

泡散装白茶,为了避免浪费,茶桌上还少不了配备克秤,精准称出5克干茶,再放进盖碗。

投茶结束,正式注水泡茶。

在注水操作时,网上又能看到各式注水手法的炫技。

高冲、旋冲、由外往内、低冲、缓流吊水、环壁打圈、定点注入……

各式注水手法里,村姑陈推荐简单实用的做法,将烧水壶移近,沿着干茶上方,快速打圈注水,才最行之有效。

注水结束,合盖出汤。

倒出茶汤后,还要进一步沥干。

彻底实现茶水分离,才是分汤细品。

当你习惯了这一整套温杯、投茶、注水、出汤、沥干的泡茶动作后,如果只是随便将就着大杯泡茶,反而觉得可惜了好茶。

对大多数老茶客来说,喝惯了功夫茶后,一日不可无茶。

办公期间,随手用玻璃杯泡一杯解渴茶润喉,那只是将就。

静静坐下来,逐次冲泡,逐道出汤,慢慢细品,才能谈得上享受。

《4》

三、茶叶消费偏好不同。

南方产茶,具有多样性。

六大茶类,都有涉及。

以福建茶为例,能列出不少知名代表。

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坦洋工夫、永春佛手、漳平水仙……

出于对家乡好茶的偏好,福建人光是喝福建茶,选择面就已经很广。

以岩茶为例,之前和武夷山的茶农朋友闲聊时,他提到这样的数据。

“正岩一带的好茶,基本上销往福州、厦门、泉州等,福州是岩茶消费重镇,基本上大多数叫得上名号的岩茶品牌,都在福州开了店……”

而换到北方地区,岩茶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

甚至有不少北方人,至今弄不明白,大红袍和岩茶有什么关系?只听说过大红袍,不知道有武夷岩茶的情况,大有所在。

南方人喝茶,茶叶消费偏好,涵盖六大茶类。

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每一种茶类都有特定区域偏好。

譬如,江浙一带爱喝绿茶。

譬如,广东珠三角一带,偏爱普洱。

譬如,潮汕地区爱喝单丛与岩茶等。

譬如,福建人喝茶,以近些年出门和朋友约茶的经验看,福州本地茶友圈里,岩茶和白茶热度较高……

相比之下,北方茶友在选茶时,口味相对固定。

除了传统基础的绿茶、红茶、花茶老三样外,其余茶类的涉及较少,规模有限。

《5》

北方地方整体的饮茶氛围,不如南方浓郁。

从茶具选择,到泡茶过程,再到喝茶选择。

方方面面,一应如此。

南方人的茶桌上,光是注水的方法,就能讨论出无数版本做法。

但不少习惯大口喝茶的北方人,心里根本不能理解,将茶水倒进这么小的茶杯里,小口慢慢喝下去,多麻烦啊?

可见,喝茶这件事,存在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

生活经验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落实到个体差异,不能如此一概而论。

喜欢大口牛饮喝茶解渴的南方人,尝试精细化泡功夫茶的北方人,大有所在。

喝茶时,究竟是大口喝,还是小口品?

除了看地方差距外,关键点还是看个人。

一切的一切,由具体喝茶场合来决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南方人   小口   盖碗   大口   功夫茶   白茶   热茶   福州   茶具   茶水   北方人   区别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