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崩塌,事件仍在调查中!舆论监督被无视,凡事要有交代!

热点事件能迅速吸引大众的眼球,更能激起大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有些时候,大众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在“仍在调查”的说辞中义愤填膺,久而久之,公信力就被蚕食成一片又一片的质疑声。

北极鲶鱼事件仍在调查

本打算炫耀自己要移民的深圳女孩钟淑卉,在遭到网友的嘲讽之后,居然梨花带雨地把无知和优越感无差别地不断输出,期间更是涉嫌辱华言论。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为了证明自己过得比谁都好,透露出家里有9位数的存款,还把她那位从深圳市某区交通局局长位置上退休的爷爷给坑了。

一个机关单位的一把手,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怎么也不可能和9位数的存款联系在一起,继续深挖发展,钟爷爷在任时居然开过公司,注册资金都上亿,更是生产与交通有关的产品。

大家怀疑钟爷爷以权谋私,但又苦于没有真凭实据,好在官方展开了对钟爷爷的调查,这一调查就没有了下文,“仍在调查”不知道要调查到什么时候。

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当调查之后发现当事人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时,调查人员其实是可以不向外公布调查结果的。

但大家想知道钟爷爷是否在领导岗位上洁身自好,他究竟有多少钱,钱都怎么来的,那家公司为何随着钟爷爷的退休也注销了…大家其实还有很多疑问。

赵某香事件仍在调查

本是去派出所投案自首的慈利女子赵某香,却在派出所待了四个小时之后深度昏迷,在送医抢救无效之后死亡。

官方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应对此事发布了情况通报,死者的死因是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但家属对这个死因并不能接受,因为他们发现死者尸体上有一些来源不明的伤痕。

随后调查者对死者进行了尸体检验,可检验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结果迟迟没有公布,而大家最关心的监控视频也毫无踪迹,之前不断发声的家属更是保持了沉默,这件事如今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甚至很多人都已经不关注了。

大家想知道到底有没有监控视频?为什么不公布?尸检结果又是什么?案件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

但在事发不久后的情况通报当中也表明,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这一调查就没有了下文,大家的各种质疑声也就此起彼伏,更是对公信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虾塘和蛙塘事件怎么处理的

前不久,福建梅岭镇的养殖户的虾塘被当地镇政府强行清理,养殖的虾也被私自贱卖,甚至连个人物品都被强行搬出,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负责此次执法行动的镇政府林副书记表示,他们的执法行动有些操之过急,对于养殖户个人物品的清理属于也误搬。

虽然他说的比较含蓄,但其实也能够听出,他也承认这次行动是有些问题的。但大家想知道,最后究竟是如何处理的?虾塘究竟归属谁?谁又来对养殖户进行赔偿?赔偿了多少钱?

无独有偶,来自福建芦芝镇的陈大姐,花费巨资买的蛙苗,也被当地镇政府强行消杀,而且当地镇政府的蛙苗鉴定结果涉嫌造假。

当媒体介入之后,当蛙苗长大之后,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证明了镇政府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而当地赖镇长则表示,事情已经这样了,他们会积极的面对。

可如今此事又没有了下文,究竟镇政府的鉴定是否造假?陈大姐的损失又如何来赔偿?送检的样本是否被人掉包?此事是否涉及违法犯罪行为?

为什么很多热点事件总给人一种不了了之的感觉,为什么官方的一句正在调查就很难再向公众公布热点事件的后续调查结果,究竟这里面是政策法规的要求,还是人为造成的,大家也希望有个说法。

这里或许会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热点事件的时效性太强,这种瞬时性的热点事件,很容易被其他热点事件所覆盖,所以媒体对于此事的关注也会瞬间下降,或许官方有了结果,但媒体的关注已经远远不够。

第二,有一些事件的进展非常缓慢,无论是调查审理,还是给出相应的合法结果,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这个时候很容易消磨掉媒体的跟进,因为有更多更新的事件可以报道。

第三,有些热点事件会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可能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是大众的舆论煽动的,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对热点事件降温,后续情况基本也就不会对外公布。

与其说这些悬而未定的热点事件让大家越来越质疑公信力,不如说大家更期待一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和惩罚力度。

“北极鲶鱼事件”涉及到前交通局局长,“赵某香事件”涉及到派出所办案民警,“虾塘蛙苗事件”涉及到当地镇政府领导,类似涉及到权贵的热点时间,为何经常没有了后续?

其实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已经跑偏了,正是由于没有了后续消息,所以大家也不再关注事件本身,而就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会不会存在暗箱操作或猫腻。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逻辑思维,大家其实并不是仇富,也并没有诋毁公信力,只是发生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的热点事件,一次又一次没有了后续,难免让大家心里发毛。

毫不夸张的说,公信力的确在这种消磨当中,在“仍在调查”的说辞中,一点一点在百姓的心中被蚕食,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质疑声。

或许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它们是我国监督体系当中的组成部分。舆论是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予以批评或褒扬,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活动。这里既有揭示功能,同样也有解决意愿。

舆论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却具备了道德层面的强制力。舆论代表着多数人的意志,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社会生产、生活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很多热点事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社会生活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有时候一些热点事件的不了了之,也让人怀疑舆论监督作用的时效性,某些人是否真正的重视舆论监督,某些人是否想利用拖时间来抵消舆论的监督,这些其实都是大家合情合理的质疑。

在化学科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热点效应。它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速率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反应区域温度升高,形成局部高温区域。

热点效应在催化燃烧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会导致反应过程不稳定,甚至引发爆炸。

实际上在热点事件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热点效应。当某一个事件的热度不断增大,大家的关注点就会像这个事件集中,如果这个热点事件在没有得到解决就突然消失。

这就好比往烧红了的铁锅里倒冷水,容易对铁锅造成致命的伤害,而这种没有结论的热点效应,就会滋生出很多负面、阴暗的猜想,从而造成了对事件真相的负面影响,一人演变成一种负面的认知。

说到底,大家其实只是想得到一个真相。但在很多热点事件中,却总给人一种不想让大家了解到事情真相的感觉,而在这些热点事件当中,往往都会涉及到权贵。

这难免就会让大家想到“特权”“不公平”等词汇,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奖罚分明的过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掩盖真相,无论真相究竟如何,却实实在在的给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个责任和担当的问题,无论对于任何人,只要通过调查发现他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指出来,该面对怎样的惩罚就面对怎样的惩罚,如果通过特权或暗箱操作保护了某些违法违纪的人。

久而久之就会让公权力的公信力遭到致命的破坏,当大家不再相信公权力和公信力的时候,那其实会伤害到整个社会体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利用公权力保护了那些“蛀虫”,最终遭到伤害的将会是整个社会甚至是国家。

但不可回避的是,舆论监督在公权力的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现实当中,舆论监督更像是在孤芳自赏,拥有更大权力的公权力似乎也没有把舆论监督放在眼里。

这其实才是最致命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警惕热点效应。如果一次又一次的靠着公权力来打压或消磨舆论监督,舆论只会更加团结的去质疑公权力和公信力,毕竟他们没有给出大家一个明确的说法。

更为可怕的是,当面对一些本应该大家众志成城抗险救灾的时候,很多人却在阴阳怪气的恶意质疑,就像北京最近的水灾特别严重,北京市红十字会发出捐款的倡议,却在评论区遭到了强烈质疑。

很多人质疑捐款是否会真正的用在救灾方面,很多人质疑自己如此拮据,是否有必要去救济生活水平更高的人,这其实也是一起典型的公信力遭到严重质疑的事件。

我们很难说大家的质疑没有道理,但在这千钧一发的抗险救灾的过程中,出现的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声音和质疑,对于抗险救灾并没有任何好处,这其实也可以说是公信力造成的如今的这个局面。

其实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历的一些事情都和公信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前不久江苏宿迁八岁女孩儿的眼睛被打瞎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

从受伤女孩儿的妈妈那里我们得知,对方家长至今对此事不管不问,也根本没有道歉,也根本没有任何赔偿。

可之前妈妈却亲口说,当地政府的领导已经对双方进行过调解,而对方加上也承诺将会给20万元用于孩子的治疗,可现在看来这个承诺就像是画了一张饼,也没有人帮助受伤女孩去维权。

最让人痛心的是,孩子的眼睛经过各大医院的检查,已经确定永远不可能复明,而且孩子是无缘无故被人打瞎,而事情过去了一个多月,对方居然能像没事人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其实大家对于热点事件的这一切质疑,都可以归结到一个解决方法——善始善终。

既然官方已经开始调查钟爷爷的情况,无论他是否涉嫌违法违纪,是否应该告知大众?无论镇政府的消杀和清理行动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将后续的处理结果告知大众?

无论赵某香的死是意外还是人为,是否可以将最能够证明此事的监控公布于众?八岁女孩儿的左眼永远也看不见,既然当地政府领导已经介入调解,是否能够让受害者家属尽快的得到赔偿?

实际上,大家并不奢求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否能够让所有人满意,大家现在只是想要看到有一个处理结果的现实,而不是让大家一直去猜测事件究竟会如何发展。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总说公信力,那究竟什么是公信力?公信力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公信力是一种责任,一种让大众熟知真相的责任。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一种建立起来的让大家对其信任的能力。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公信力是权威的阐述事实的能力,代表的是社会系统的信任。

总结起来就是,公信力有向大众告知真相的责任,要有让大众对其信任的能力,更是要有阐述事实的义务。

其实不仅对于热点事件,其实对于任何事件都应该善始善终,都应该满足大众的知情权,都应该履行公信力的义务。

河南郏县查酒驾亮证的那个警官,如果不是辅警将这段执法记录视频曝光于网络,那位警官仍然安然无事,这是打了谁的脸?这其实就是打了公信力的脸。

正是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信息传播速度的飞快,才会让社会的角角落落都暴露在聚光灯之下,这其实就对那些具有公权力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希望的无非就是事事有回应,凡事有交代。当任何一件事来到岔路口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走向光明了解真相,而不是被引入一条既定的深渊。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在法治社会,讲究的是一个证据,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无法对一件事做出合法的认定。

在这种情况下,“拖时间”“耗时间”就有可能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手段,这其实也是一直以来被大家所诟病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虽然大家不能认定有猫腻,但这种方式本来就是不合时宜的。

要想提升公信力,就要履行公信力的义务,通俗来说就是要事事有回应,凡事要交代,公信力有义务去实现舆论监督的知情权。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猜疑甚至是诋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公信力   公权力   舆论监督   事件   养殖户   热点   镇政府   大众   舆论   交代   凡事   此事   效应   爷爷   真相   责任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