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三个省委书记公开反对“两个凡是”,其中一位仍健在

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在毛主席晚年,华国锋作为接班人应运而生。他是一个公道不蠢又靠得住的老实人,被视为忠实执行伟人既定路线和方针的代表。然而,“两个凡是”的治国方针却束缚了大家的思想,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幸而,三位省委书记——任仲夷、宋平、杨易辰站出来勇敢反对“两个凡是”,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他们的举动令人钦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华国锋是毛主席晚年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当时,华国锋因其公道不蠢又靠得住的本质,成为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伟人毛主席之所以选择这位老实人为接班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能忠实地执行伟人既定的路线和方针,并且不打折扣地继承伟人的遗志。在这种思想基调的影响下,华国锋制定了“两个凡是”,并将其视为雷打不动的治国方针。


首先,我们来看任仲夷。任仲夷是邓公亲自选择的广东省“当家人”,他不负邓公的厚望,在不同地区主政时,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他担任辽宁省委“一把手”期间,正处于“两个凡是”如火如荼之时。任仲夷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真理与实践的文章后,勇敢地反对“两个凡是”,并写了一篇应和“拨乱反正”的文章,名为《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被该报全文刊发。他作为第一个敢于反对“两个凡是”的省委书记,勇气令人钦佩。1980年,邓公钦点任仲夷主政广东,他积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来看杨易辰。杨易辰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积极从事革命运动,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地方,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建国初期,杨易辰被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先后在松江、哈尔滨、黑龙江、辽宁担任要职。他在恢复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1954年,杨易辰开始主政黑龙江省,不遗余力地发展地区经济和改善群众生活。在1972年“两个凡是”扩大化时,杨易辰亲身体会到了思想被束缚的危害性,勇敢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召集黑龙江省委领导,召开了“真理标准”研讨会,从实际出发,避免悲剧重演。


他们的反对意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也引发了对“两个凡是”方针的重新审视。这场思想解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许多党员干部纷纷踏出了勇敢的一步,敢于反思和改变。毛主席晚年的治国方针在这股新风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改革措施。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够真正开启。新的方针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了全民的创造活力。广东、甘肃、黑龙江等地率先迈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变革树立了标杆。


甘肃的改革开放也展现出了勇气和决心。在宋平的带领下,甘肃积极响应国家改革政策,大胆探索农村经济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甘肃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黑龙江在杨易辰的引领下,也展现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他在黑龙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行土地承包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他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黑龙江的现代化建设。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瞩目的大国之一。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三位省委书记的勇气和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他们用担当使命的态度书写了历史的辉煌篇章。正是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壮丽图景。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省委书记   两个   拨乱反正   甘肃   黑龙江   广东   接班人   伟人   晚年   中国   改革开放   方针   真理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