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照片:1946年湖南大饥荒,遍地饿殍!

1946年至1947年之间,中国南方发生大饥荒,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1945年时,湖南省因战荒废的田地达到1450万亩,加之部分地区出现的天灾,1945年湖南全省粮食产量锐减至6730万石,较1940年前的年平均产量16873万石,减产60%。

因饥饿而浮肿的孩子,身后就是商人囤积的粮食。各地粮商趁机囤积,半月之间粮价上涨1-2倍,价格最低的长沙也涨至每石5万元。

长沙《大公报》1946年6月3日报道:“目前米价较去冬涨到十倍以上,慢说是农村破产拿不出几粒牙巴谷,就是靠薪水阶级养家眷的公务人员,有的甚至买一石米还不够,这是灾荒加重的原因之一”。


在抗战期间惨遭日寇野蛮侵略使湖南省到了十室九空的悲惨境地。沿粤汉铁路几百里,两侧不见鸡犬人烟,田地里野草茂盛、与人齐高。到1945年,因无力耕种而荒废的土地达1450万亩。1946年湖南西部、南部各县又遭大旱,田土龟裂,颗粒无收;而滨湖一带则遭大水,淹没稻田数百万亩。因此,1945年湖南全省粮食产量锐减,仅收稻谷6730万石(1石约等于目前120市斤),较战前1936年18600万石减产64%。

1946年春,国共全面大战一触即发,还要有11万日本战俘滞留湖南等待遣送,为了供给这数十万人的食粮,国民政府火急向湖南摊派军粮160万石,而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很是不便,外省粮食难以迅速补充,各地粮商乘机囤积,半月之间粮价上涨1-2倍,到4-7月,饥荒遍及全省,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饿殍满地惨不忍睹!



阿瑟·罗斯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纪实摄影家,当时他担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的首席摄影师。1946年5月,在湖南衡阳,罗斯坦记录下了那段悲怆的历史。

行政院善后救急总署湖南分署,衡阳第四粥厂。

衡阳第四粥厂的仓库堆满了赈灾的救急粮

衡阳第四粥厂师傅们正在煮粥,此时外面已经挤满了灾民。

排队领粥的儿童,儿童优先,毕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

一个小男孩带领四个盲人前去领粥

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在粥厂外,她们衣衫褴褛。孩子手里捧着空碗,不知道是喝完了粥还是等待领粥。

街头的灾民儿童,饥饿下的他们是否睡得着。

饿晕的儿童,不知道后来的他是怎么样的结局,会不会被好心人救下。

中国人在短短的几十年经历了无数的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时代的,都给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带去了磨灭不去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饥荒   湖南   罗斯   粮商   饿殍   粮价   湖南省   灾民   长沙   遍地   全省   儿童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