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时的100法币,可以买到两头黄牛,为何10年后只能买4粒大米




在1935年初,国民党高层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迅速展开了一场新一轮货币政策的改革。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发行一种新的流通货币——法币。废除了之前流传了千年的银本位制,将货币单位统一改成了“元”。



在法币发行之初,因为其发行量不大,并且发行稳定,所以对当时的货币市场与经济发展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

1937年时的100法币做最值钱,可以买到两头黄牛。

但是这时候小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加大印刷钞票速度,用来购买武器。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法币的泛滥,物价飙升,使民国市场迅速受到扰乱。



这时候,国家极度脆弱,老百姓民不聊生,通货膨胀加剧。

当时的通胀有多严重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100元法币在1937年时能够买到两头牛;那么到了1938年,它就只能买到一头牛了;到了1939年,这一百元法币就只能买到一头猪;1941年只能买到一袋面粉;1943年只能买到一只鸡;而到了1948年时,也就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这100元法币就连一小捧大米,都难以买到了。



这个货币贬值的速度与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转眼到了1947年,这也是法币贬值最为严重的时期。

当时,蒋介石为了和共产党争夺天下,他发动内战。

为了解决军费问题,他心一横,将政府75%的财政收入都砸到了军费上,企图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击垮解放军。


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出现了很多次财政赤字。为了不让政府没有钱花,没有钱支持军队,所以财政部便选择了最为愚蠢的一条路:加印钞票。




由于1947年时的法币数额已经达到了发行之初的47万倍,所以其贬值程度已经超出了老百姓的想象。

当时的印刷厂刚印好的法币还没出厂,钞票面值已经在市面上一落千丈,甚至已经抵不过刚才印刷的成本了。


但是随着连年战乱,国民党的军费开支也疯狂攀升。更让蒋介石难受的是,尽管国民政府已经拿出了大量的钱来支援战场,可最终还是败在解放军脚下。


由于军费的需求变高,国民政府不得不大量加印钞票。


这就导致从1935年法币发行开始,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的这十年间,法币的发行总额达到了5569亿元,比抗战前夕增长了大约400多倍。




在恐怖的通货膨胀下,上海商店甚至开始拒收400元以下的“小额钞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将400元以下的法币捆绑之后,用一斤这样的“小额钞票”来换一斤蔬菜。


1947年的民国需要平均每个月多印发一万多亿钞票来应对财政赤字!

等到了1948年,民国法币已经泛滥成灾了。在当时的上海,理一次发的花费居然高达240万法币,买一个烧饼都要5千法币!

根据1948年的统计数据,同战前生活指数相比,食品价格上涨了390万倍,房屋价格更是上涨了77万倍,连服装价格都上涨了652万倍!




由于当时的法币的价值已经连废纸都不如了,因此有些地区甚至将法币偷偷回收来重新制造成纸浆,再将纸浆作为原材料进行出售。

从两头牛到4粒大米,仅仅10年的时间,可见战争给社会和民生造成的严重程度,通货膨胀的速度达到了极其恐怖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法币   年时   两头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军费   通货膨胀   黄牛   国民党   钞票   大米   年后   程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