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从侍奉燕王的小太监到率队出洋的航海家,跟对人很重要

1405年7月11日,江苏太仓刘家港。三保太监郑和站在宝船甲板上,环顾旌旗招展、即将向西洋进发的壮观船队,在心里激动地对自己说:“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01生于优渥家庭,童年因战争遭劫难,跌入人生低谷

郑和原名马和,出生在云南昆明的一户富贵人家。家里兄弟姊妹七人,郑和排行老三。家境富裕使郑和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郑和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早早安排还是孩童的郑和读书识字。郑和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回民,父亲年轻的时候跟着爷爷一起去过伊斯兰教圣城麦加朝圣。


郑和小时候,一有空闲,父亲就会给孩子们讲述朝圣途中异国他乡的奇异风情,讲述朝圣途中风餐露宿的艰苦经历,父亲的生动讲述都在童年郑和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时常梦想快快长大,早日踏上朝圣之路。


1381年(洪武十四年),为了完全消灭元朝残余势力。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率军远征云南,明军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很快就拿下云南全境,郑和的家族全部被明军俘虏。战争夺去了郑和家原本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使童年的郑和遭受了痛苦劫难,被明军俘虏后阉割净身,小小年纪就成了一名太监,境遇十分悲惨,一下子滑落到人生谷底。


02侍奉燕王朱棣,抓住机遇,学识才干精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机缘巧合,小太监郑和被派到燕王朱棣身边侍奉。可能是因为郑和长得眉清目秀、聪明灵巧,又会读书认字,所以很快就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成了朱棣的贴身侍卫。


朱棣不仅允许郑和可以随意出入自己办公的地方,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的藏书和文件,还在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常常指教、点拨郑和。可以说,朱棣是郑和人生中的贵人。


郑和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提携,抓住机遇,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学识才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渐渐由一名侍奉朱棣日常起居生活的小太监成长为朱棣的得力部下和智囊。


03靖难之役,屡建奇功,被朱棣封赏赐姓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所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藩王拥兵自重、有恃无恐,对大明王朝的皇权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建文帝即位后在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支持下,为了集中皇权进行了全方位削藩。引起了拥兵自重的诸藩王的不满和抵制,双方矛盾日益激化。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带头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计划取代侄儿,谋夺帝位。战争开始,燕王朱棣军队与建文帝军队相比,实力悬殊,局面十分被动。


1399年冬季的郑村坝之战成了燕王朱棣扭转不利形势的关键之战。当时,燕王朱棣以8万人马对抗建文帝派来的李景隆50万大军,几乎没有取胜的把握。



正在燕王朱棣愁眉紧锁之时,外出侦察的郑和回来了。他根据侦察情况向燕王朱棣献上一个奇谋:“王爷,据我观察,南军的要害部位就是驻扎在白河对面的李景隆的中军,时下正值冬季,河水结冰很厚实,我愿率八百精兵从冰面上渡河夜袭敌营,冲击李景隆的中军,诱敌出营追击。


王爷预先在敌营外左右两侧各埋伏一队奇兵,只要李景隆中军中计,王爷便可指挥两队奇兵出其不意夹击敌军,一定能打赢。”听罢郑和所言,燕王朱棣连称妙计,立即依计而行、着手布置。


当天夜里,郑和率兵冲击敌营,李景隆果然中计追出,燕王朱棣事先埋伏的奇兵从左右两侧夹击,李景隆军大败而逃,连丢七座营寨。郑村坝之战也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之战,以明军的惨败结束。


燕王朱棣军队以少胜多,彻底扭转了战局,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后来的作战建立了心理上的优势。燕王朱棣军队乘胜推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占帝都南京,建文帝在战乱中不知所踪。同年,朱棣即位,史称“明成祖”。


战争结束后,明成祖朱棣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郑和为朱棣登基立下汗马功劳,被提拔为内官监太监,总管宫中太监。明成祖朱棣还特别为他赐姓郑,以表彰他在郑村坝之战中建立的不世功勋。从此,马和就变成了郑和。


04朱棣违背祖制,力挺才干突出的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虽然已经成了天下之主,但皇位毕竟是抢来的,坐得不安稳,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更让朱棣就寝食难安。所以,朱棣计划派人下西洋,一方面宣传大明威德、结交外邦,一方面悄悄寻找建文帝的踪影。


在朱棣看来,这个人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这个人要守得住秘密,对我绝对忠诚;二是这个人要精通兵法,有十分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三是这个人要有很好的语言沟通和外交才能。“派谁去呢?”思来想去,朱棣觉得身边信得过的部下中只有郑和堪当此任。


这时,朱棣又想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制:“宦官不得干政”。问题来了,郑和是太监身份,派他去明显有违祖制。明成祖朱棣毕竟是做大事的人,在通盘仔细斟酌后,他下定决心违背祖制,力挺文武兼备、为人靠得住的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也正是明成祖朱棣的这一决定,成就了郑和儿时的梦想,使他最终达到了新的人生巅峰。


05七下西洋,完成航海史上的壮举

可能连郑和也没有想到,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在随后的二十八年间,郑和会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船队先后拜访了多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相关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每到一处,即向当地国家递交国书,宣扬大明国威,建立友好邦交,并与当地进行货物贸易。


当然,郑和七次下西洋并不顺利,遇到了不少突发事件。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国时,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内战,东王战败,西王占据了东王的地盘。郑和船队一群人来集市上做生意,被西王部队误以为是来救东王的,当场杀害了一百多人。


郑和的部下将领群情激奋、要求报仇,向西王开战。误杀事件发生后,西王害怕遭到报复,连忙派使者向郑和谢罪,并表示打算用黄金赔偿。郑和知道这是一次误杀事件的真相后,从大局考虑,没有冲动,用和平方式妥善处理了此事,西王非常感恩,对郑和的人品更为敬重,从此与明朝建立了友好邦交关系。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结束归航时,途经马六甲海峡,遭遇中国广东海盗陈祖义的偷袭。陈祖义看中了郑和船上的货品。他对郑和谎称是来归降明朝的,海盗船想慢慢靠近郑和船队,伺机登船抢货。


陈祖义的伎俩被郑和一眼识破。郑和假装答应,将陈祖义的海盗船引进了包围圈,然后利用强大的武力向陈祖义发到猛攻,一举歼灭了这群海盗。


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到达锡兰国,国王亚烈苦奈尔垂涎郑和船队从印度带回来的宝物,集结锡兰国军队攻打郑和船队,郑和被迫部署自卫反击。他观察到锡兰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出,料定锡兰国王城防守必然空虚。于是亲率2000部下从小路包抄王城,俘获国王亚烈苦奈尔一家,锡兰国军队被迫投降。


不得不说,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遇险都能巧妙化解,足以显示郑和遇事冷静、智慧果断、随机应变的超强能力,也充分展现了郑和作为比肩哥伦布的著名航海家的职业素养。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将永远被国人铭记。郑和陷入人生低谷后的不沮丧、不放弃、勇敢正视现实、刻苦努力精进、最终完成人生逆袭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作者:快乐人生

编辑:萌萌

参考资料:【纪念郑和】七下西洋 万古流芳——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和历史意义2020-07-13《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燕王   西王   锡兰   敌营   航海家   船队   国军   部下   太监   父亲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