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贝勒、礼亲王、睿亲王、平西王、铁帽子王都有什么区别?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唐萌

编辑|t


引言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手下的功臣良将和皇亲国戚的一种封赏手段,虽然各个朝代的爵位制度都有所不同,但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基本框架出入不大。

清朝作为非汉人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本身就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所以爵位制度也跟之前的汉室朝廷有所不同。

我们经常听说的是贝勒、贝子之类的称呼,关于汉人封王者则是鲜有耳闻。为了管理偌大的华夏大地,清朝统治者对于爵位等级的设定颇费了一番心思,大致分了亲王、异姓王、铁帽子王等几大类。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爵位到底有什么区别?其中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皇太极画像)

一、四大贝勒

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继承家族爵位的他是明朝都指挥使。但是后来由于女真各个部落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且大明逐渐腐化堕落,他干脆一怒之下举起了反旗。

他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南北征伐,终于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建州、海西、海东这三个女真族的大部落,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女真族政权。

在他奋斗的过程中,除了最初与他并肩作战的近臣以外,他膝下的二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也随同努尔哈赤在战场上,逐渐磨练成领兵打仗的好手。他们在战场上为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拼命厮杀,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努尔哈赤称汗后,为了奖励这四个战功显赫的族内后辈,用当年金代册封女真部落最高首领的称呼“勃极烈”,稍加修改为贝勒,依次对四人进行了册封。

(皇太极画像)

他们便是清朝初年著名的四位大贝勒,大贝勒不仅仅代表着后金最高的爵位,还可以同努尔哈赤一起参与政事与军务的决断,瓜分战争所得的利益。

随着努尔哈赤率领女真族越来越强大,大明发起了大规模的剿灭战,萨尔浒之战,只可惜这场战役以后金取胜告终。自此,明朝便丧失了对付后金的绝对优势,之后只能扼腕叹息,任由后金越来越强大,领地范围越来越广阔。

二、和硕亲王

后金发展蒸蒸日上,加入清军一起打天下的人越来越多,得到爵位的人也越来越多。努尔哈赤病逝后,数位贝勒为了争夺后金的大权进行了激烈的内斗,最终皇太极打败了所有竞争者,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

(大清地图)

他上台后为了打压昔日竞争者的势力,他将之前并不具备议政权的贝勒,也纳入八王议政集团,参与国事定夺与利益分配。

这一政策虽然很好的分化了当初皇位争夺者的权利,但是随着后金事业的逐步扩大,参与利益分配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日趋激烈的政治斗争,皇太极干脆制定了明确的爵位等级制度,利益的分配不再是均分制,而是进行论功行赏。

总体来说,一共分为十个等级,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以及镇国、辅国、奉国和奉恩四大将军。

其中,代善是和硕礼亲王,多尔衮是和硕睿亲王,他们都是亲王级别的,但用了各自的爵号加以区分。

(皇太极剧照)

后来,多尔衮又在辅国公后面,增加了不参与政事决断的几个爵位。至此,清朝初期的王室成员爵位制度就基本健全了。

除了代善和多尔衮,还封了济尔哈朗、多铎、豪格、硕塞四人分别为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另加岳托和勒克德浑分别为克勤和顺承郡王,以上就是清朝初年的六位亲王和两位郡王。

三、铁帽子王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勉励王室成员及其簇拥者,能够世世代代为王朝兴盛效力,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爵位制度,比如公、侯、伯、子、男。

(多尔衮剧照)

但随着王室成员的繁衍,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为了保住王朝的稳定,最初的封建统治者便规定了继承爵位的条件,以控制爵位获得者的人数。

即必须子孙后代做出一定的贡献才能顺利继承爵位,否则就要降低等级,其食禄和领地就会减少。清朝的和硕亲王跟它们一样,也是世袭递降的承袭制,也就是说,子孙若是没有立下相应的功劳,就会被降级继承爵位。

这样一来,许多当初十分显赫的王室家族,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慢慢衰落,只有一直能为王朝兴盛做出贡献的家族才能永葆荣耀。

但有些功臣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贡献,大清王朝就会陷入绝境。为了奖励这一小部分功劳显赫的人,清朝特别设置了比普通亲王还要高一个级别的铁帽子王。

(皇太极剧照)

铁帽子王,就是字面意义上像铁一样、十分稳定的爵位。它可以由获得爵位的后世子孙直接继承,且不受子孙功勋大小影响。就是说,世袭罔替,子孙无论表现如何都可以承袭祖先的爵位,避免了家族的衰落。

在清朝建立之初,一共有八位铁帽子王。也即之前提到过的六位亲王和两位郡王。当然,任何爵位都并非永远能拥有的,一旦获得爵位的人犯下过错触犯王法,就会被皇帝褫夺爵位或者降低爵位。要知道,任何爵位都是受皇帝恩赐的,既能授予,也能夺回。

清朝后期,还有四位功勋卓著的王室成员也幸运获得了这一封号,分别是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道光时期的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

这些人将尊贵的爵位世代留存于自己的家族内,无论子嗣如何平庸,只要还有男丁在,就可以继承祖先的铁帽子王之位。

(皇太极剧照)

四、异姓王

清代的亲王爵位是只有王室子孙才配享有的爵位等级,但偌大个王朝不只有王室成员为大清江山做出贡献。随着清朝基业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皇室成员加入了开创新朝的大业。

清朝历史上,有许多汉人为捍卫或开拓大清江山,立下了不世功勋。清朝皇帝为了封赏这一部分汉人功臣,在汉人已有的公、侯、伯、子、男基础上,向前添加了王,并追加了三大都尉和一个骑尉。

当初,皇太极为了笼络明朝重臣,为大清入关、开拓中原疆域提供必要的条件,他决定给主动投奔清廷的大明降臣封王。这番封赏手段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招揽了一批大明的重臣良将。

在清朝初期,获得王侯爵位的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孙可望。他们依次得到了定南王、靖南王、平南王、平西王、义王的称号。

(恭亲王照片)

这些人都在明朝覆灭之前,主动投入了清朝统治者的怀抱,为大清一统江山立下了显著功劳。只可惜,清朝对这些汉人异姓王并未格外重视,没有赐予他们世袭罔替的权利

久而久之,这些汉人王侯也就没落了,特别是三藩之乱的爆发。三名汉人异姓王相继起事,反抗朝廷的统治,引起了清朝统治者极大的恐慌。

三藩之乱结束后,清朝当权者对于汉人便格外警惕。为了限制汉人的权柄,几乎没有再封过任何汉人为王。即便清朝末年风雨飘摇,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挽救清朝劳苦功高,也没能得到公平的封赏,而是被狠狠地打压了好几级。

其中,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分别被授予肃毅侯、毅勇侯、恪靖侯。特别是曾国藩,他为满清政府镇压了几乎遍布全国的太平军,可以说没有他满清政府要早亡数十年。

(左宗棠画像)

可最终在论功行赏时,原本应该封王的他却因为朝廷对汉人的猜忌和提防,而受到打压最终与王爵失之交臂。清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封过几个汉人亲王,可谓遗憾。

五、藩部亲王

除了汉人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功臣也可以封王,特别是北方的蒙古族,比如最早与清朝建立同盟关系的科尔沁部落。后来,位于漠南的几个蒙古部落都相继对清朝俯首称臣,包括乌珠穆沁部、喀尔喀右翼部。

最早获得亲王爵位的有科尔沁谢图亲王奥巴、科尔沁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乌珠穆沁部扎萨克和硕亲王。

(李鸿章照片)

清朝对于这些非汉人的漠南亲王十分慷慨,基本都授予了世袭罔替的权利。而对于后期归附的其他外扎萨克部落,清朝虽然也封赏了一些亲王爵位,却并没有给予世袭罔替的权利。

虽然这些异姓亲王的待遇并没有王室亲王的待遇好,但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有一定的自治权,比京城里的王侯要自由得多。

参考资料:

佳明.清代"贝勒"是官职名吗?[J].人才资源开发, 2014, 000(015)

佚名.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怎么回事[J].山海经:上半月, 2015, 000(012).

文辰西.清朝开国英雄多尔衮的传奇一生[J].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2015(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贝勒   亲王   和硕   平西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太极   爵位   汉人   王室   帽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