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时期,英国与欧洲殖民强国的争夺,殖民战争爆发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一个后起的小国,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是在应对外部各种严峻挑战后逐步实现的。著名学者罗斯托认为英国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他指出:“英国是一个处在占优势的大陆之外的海面上的岛屿,它的民族主义是它所受到的一系列侵略和挑战的结果。”“英国摆脱罗马教会以及在16世纪摆脱支持罗马教会的西班牙的势力;伊丽莎白民族主义比较盛行的时期;在1688年开始的、在17世纪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民族一致,以及同时进行的使英国摆脱荷兰的所谓准殖民地关系的集中的努力……所有这一切就是反应性的民族主义发展的经过。”

催生英国民族国家的强大动力

很显然,英国的这种反应性的民族主义是催生英国民族国家的强大动力。同时,伴随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英国的民族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因此,当英国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并发展之后,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力图获得民族优势便成为英吉利民族乃至国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民族意识发展的必然归属。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后起的英国开始了与欧洲其它强国的争夺。这种争夺一方面表现为英国通过外交努力,谋求与其它国家的平等国际地位并获得有利的战略态势,外交活动成为巩固英国统一和提升英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直接通过战争,向殖民强国的霸权发起挑战,为未来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扫除障碍。

亨利七世当政之时,英国在欧洲的地位相当低下,“百年战争”(TheHundred Years ' War)和“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使英国的元气大伤。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诸国相比,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势单力孤,正如佩里·安德森所指出的:“在16世纪上半叶,西欧列强的势力均衡发生了彻底改变。前一时代英国侵略的对象——西班牙、法国均成为充满活力、咄咄逼人的王权国家,正在为争夺意大利而角逐。突然之间,英国被它们抛在后面。”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亨利七世开始全面调整英国的内外政策。鉴于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王位觊觎者以加强和巩固王权,建立国内统一秩序。因此,亨利七世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外交活动为英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统一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逐步提高英国的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为此,亨利七世为自己的外交政策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在十分关注自己的国际声望的同时,尽量避免通过不必要的战争损害自己的利益”。

首先,亨利七世从现实主义出发,积极推行“和平外交”,尽量避免卷入国际纷争特别是欧洲的纷争,努力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以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都铎王朝初创时期,西欧两强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西欧的国际局势,是西欧外交的中心,英国等国的对外政策均以此为转移。因此,如何处理与法国、西班牙的关系是英国能否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能否赢得法、西的承认是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立足的关键。

就英法关系而言,亨利七世即位之初,英法保持了相对平静的状态,但不久这一状态就被布列塔尼(Brittany)公国问题打破。位于法国西北部但独立于法国并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布列塔尼公国不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与英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查理八世当政法国后即谋求吞并布列塔尼,以实现法国的完全统一。1486年,经过充分准备的查理八世开始对布列塔尼发动进攻。布列塔尼一旦落入法国之手,不仅大大增强法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形成直接的安全隐患并损害英国的经济利益,这显然是英国所不愿看到的。

和平调解避免直接对抗

为了避免英法直接对抗,亨利七世曾寄希望于通过和平调解的方式,使法国放弃对布列塔尼的吞并,但没有成功。1488年,亨利七世派兵进攻法国,以阻止法国对布列塔尼公国的吞并。英国进攻失败,法国则在1491年底正式将布列塔尼合并。此后亨利七世虽然在国内反法势力的推动下不得不向法国大规模派兵,并包围了法国的布洛涅城(Boulogne),但考虑到和平更利于英国王权的稳定,且法国的综合实力远在英国之上,于是1492年,亨利七世与法王查理八世签订了《埃塔普勒条约》(Treaty ofEtaples)。

条约规定:英国终止对法国国王和领土的要求,保证彼此不支持对方的敌人,允许两王国臣民平等通商,法王替英王偿付对布列塔尼的债务,并在未来15年中每年付给亨利七世5 000英镑的年金。此条约虽然默认了法国对布列塔尼的合并,但也使都铎王朝的合法性得到了法王的认可,英法实现了和平。为了有效遏制法国这一主要对手,亨利七世对欧洲大陆另一强国西班牙则采取了结盟外交政策,并将王室联姻作为密切英西关系的重要手段。

1488年3月,英西双方就亨利七世之子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1480—1502年)与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之女凯瑟琳公主的婚姻问题,专门进行谈判。1489年3月,英国与西班牙签订同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国的交往不受任何限制;两国互为盟友,共同反对法国并对法作战,未经双方的商议,任何一方不得与法国言和、结盟、签订和约;两国国王共同承诺互不支持对方的叛乱分子;太子亚瑟与凯瑟琳公主之间订立婚约;等。1501年,亚瑟王子与凯瑟琳公主正式成婚。

亚瑟王子不久去世,亨利七世遂让亚瑟的弟弟亨利继娶凯瑟琳,以维持英国与西班牙的联盟。与西班牙王室的联姻不仅使英国商人获得了在西班牙经商的优惠条件,而且使都铎王朝首次得到了欧洲强国西班牙的承认。为了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1502年,亨利七世与苏格兰签订永久和平条约,以图实现双方的和平。亨利七世还让长女玛格丽特同苏格兰王詹姆士四世(James IV,1473—1513)订婚,以密切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制约苏格兰与法国的传统联盟关系,从而为日后不列颠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1507年,亨利七世又施婚姻外交,安排自己最小的女儿玛丽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年)的长孙查理订婚。此外,亨利七世还对英国的威尔士和爱尔兰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和缓谨慎的策略,尽量满足当地人的诉求,避免激化矛盾,以图实现对两地的有效统治。亨利七世的“和平外交”使英国逐渐摆脱了国际孤立处境,大大提升了都铎王朝在欧洲强国中的威望。

其次,亨利七世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积极推动英国的商业发展与贸易扩张。自中世纪后期以来,商业活动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生活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与内乱,英国的商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英国商人在英国及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以至于像汉萨同盟等外部商业势力在英国境内拥有特权,并挤占了英国本国商人的市场份额。

发展英国商贸

在亨利七世看来,发展英国的商业和贸易不仅是巩固王权、稳定政局的需要,而且是提升英国国家地位的前提。贸易与海权是英国未来发展的根本依赖。为此,亨利七世当权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推动英国的商业与贸易发展。一方面,亨利七世通过颁布相关法令限制外来竞争,以保护英国的商业发展。亨利七世时期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 ),对外国商人在英国的经营活动及货物的装运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亨利七世积极主动地推动本国商人的对外贸易发展。亨利七世通过与西班牙、丹麦、尼德兰及佛罗伦萨等政府缔结商约,为英国商人获得良好的外贸环境,使英国商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商获得便利条件。

比如,1489年的英西同盟条约就使英国商人在西班牙经商获得了优惠条件;1490年英国与丹麦签订的条约规定,英国商人与其他国家商人一样可以自由航行到波罗的海地区并在那里经商;1496年与尼德兰签订的通商条约,使双方一度中断的贸易关系得以重新确立,英国商人获得了在尼德兰除弗兰德尔之外自由出售呢布的权利,随后双方又多次签订新的商约,英国商人的商业特权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对于英国商人和冒险家的海外市场拓展和探险活动,亨利七世则予以积极的支持。1496年,亨利七世向威尼斯航海家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颁发探险特许状,授权其将发现的新土地纳入英王的领地并以英王的名义进行统治。随后,约翰·卡波特实施了两次北美航行,抵达新大陆的拉布拉多等地,此为英国向北美扩张的开端。卡波特返英后,亨利授予其海上将军称号,并赐予奖励。

1505年,英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对英国商人冒险家公司进行改组,使公司的权力及特权得到加强与扩大,推动了该公司的发展与繁荣,该公司后成为几乎英国所有新贸易公司的榜样。亨利七世还通过对新造船只发放补助金等方式积极支持英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对外贸易与殖民探险创造条件。亨利七世的重商主义政策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亨利七世时,其得自对外贸易的关税中进口税的收入就由32000镑增加到42000镑。

作为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的对外政策完全符合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时英国的实际,其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它一方面使英国获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得到发展、王权得到加强;另一方面使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地位得到承认和提高。因此,在亨利七世去世时,英国不仅经济开始繁荣,而且成为欧洲政治秩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而为英国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及未来英国参与欧洲、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Susan Doran GlennRichardson eds.Tudor England andits Neighbours New York PalgraveMacmillan 2005 p.6.

G.R.Elton England Underthe Tudors pp.23-24.

转引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页。

Eric N.Simons Henry Vllthe First Tudor King London Muller1968 p.123.[55] J.A.Williamson The TutorAge London Longman 1979 p.36.

]E.Lipson The EconomicHistory of England Vol.1 The MiddleAges London A.and C.Black 1937 p.572.

Clayton Roberts and DavidRoberts A History of England Vol.1Prehistory to 1714 New YorkPrentice Hall Inc.1991 p.224.

艾德蒙·柯蒂斯:《爱尔兰史》(上册),江苏师范学院翻译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0—28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布列塔尼   欧洲   英国   王权   亨利   西班牙   法国   民族主义   强国   商人   时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