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文物的“赛博”回家路

近日,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The Chrysler Museum of Art)的工作人员带着一块刻有人脸形状的玄武岩石块前往华盛顿特区,将这块巨石交还给尼日利亚大使馆。而作为“回礼”,在举行交还仪式的同时,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非营利组织Factum基金会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刻”了这块巨石的复制品并赠予博物馆,替补了这件作品在馆藏中的缺位。

历史上,数以万计的珍贵历史文物曾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殖民时期被从其原产地偷窃、抢劫或掠夺而去。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那些存放于博物馆和画廊空间中的作品有些是通过非法或者不公平交易途径获取的,人们呼吁博物馆归还从世界各地非法所得文物的呼声也逐渐高涨。更幸运的是,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也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流失文物归还的议题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百年神秘巨石被窃

这块得以回归故土的特殊石头名为“巴科尔巨石”(the Bakor monolith),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至17世纪之间。巴科尔巨石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地区克罗斯河州的恩杰梅托普村,那里曾是一片茂密的丛林之地。

仔细观察这块来自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的巴科尔巨石的外观,石头高约40厘米,表面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同时又有着人物肖像造型。据专家分析,这块巴科尔巨石算是同类中尺寸最中规中矩的一块,其他一些大型的巴科尔巨石甚至可以跟人一样高。他们推测,巨石上雕刻的图案和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书写形式,而人脸般的造型也很可能代表着那个年代的人类祖先。在20世纪60年代初,尼日利亚文物部门曾做过一次统计,在靠近喀麦隆边境的村庄和森林周围,散布着约300块这样的巴科尔巨石。

然而,与尼日利亚的一些历史文物命运相似,巴科尔巨石也曾遭遇外部的掠夺。据专家溯源研究发现,这块来自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的巴科尔巨石最后一次被人们在原生地拍摄到的时间是1961年。后来,在比夫拉内战(1967-1970年)期间或之后,这块石头被非法盗窃并越境贩运至附近的喀麦隆,随后流入到欧洲的古物艺术市场。2005年,这块巨石在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以4200欧元的价格被拍走,最后于2012年由收藏家遗赠给克莱斯勒博物馆成为馆藏,并保存至今。

2022年冬末,非洲艺术专家、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教授Christopher Slogar在参观了克莱斯勒博物馆后,告知了馆方这块巨石的背景来历。于是,该博物馆开始着手调查这块石头的来源。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馆长Erik Neil坦言,当这块巨石进入博物馆收藏时,并未附上完整的来源信息。“我们并没有了解到太多的细节,坦率而言,许多来自非洲的文物出处并不总是很清晰,有些甚至连鉴定年份都非常困难。”而由于这块巨石曾经在市面公开流通,在前几年的公开拍卖中也未引起过争议,而且又是作为捐赠品收纳到馆藏之中,因此尽管来源不甚明晰,馆方并未拒收这件文物。

但在调查清楚这块巨石的来源后,Erik表示,克莱斯勒博物馆已经迅速采取了行动,主动联系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纪念碑委员会(NCMM),并着手安排将巴科尔巨石归还给尼日利亚政府,以纠正“曾经的错误”。他说:“我们不想保留被盗来的文物……我们有明确的规章程序,任何非法获得的馆藏都会归还给其合法所有者。”

据Erik Neil所知,这次也是克莱斯勒博物馆首次向其他国家归还文物,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该馆的藏品中并没有太多可能存在争议的文物。据介绍,这家博物馆的核心藏品是由美国艺术品收藏家Walter P. Chrysler Jr.所捐赠的,后来逐渐接受了更多艺术赞助人的捐赠后才大幅扩充了其他不同品类的文物。他表示,馆内并未大量收藏来自非洲的文物,而一旦文物存在出处争议问题时,博物馆通常会聘请外部专家作为顾问协助调查,而博物馆未来也可能会考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文物溯源研究上。Erik Neil表示:“为了公众的利益,所有艺术机构都有责任保护和爱护艺术品,其中包括深思熟虑的收藏和归还。”

流失文物的“替身”

据估计,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巴科尔巨石分散在世界各地。NCMM总干事Abba Isa Tijani指出:“这些杰出的雕塑是尼日利亚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但由于人们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焚烧灌木丛,也非法挖掘和出口文物,让这些珍贵的石雕受到了忽视和损毁。”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巨石中,有一些最终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如:大英博物馆、以色列博物馆、布朗利码头博物馆和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等。

Factum基金会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巴科尔巨石,他们与NCMM密切合作,主动提出“为任何愿意归还被掠夺的巴科尔巨石的博物馆或收藏家制作一份高仿真3D复制品”作为回赠。同时,他们还会以数字的方式收集出现巴科尔巨石的原生遗址,以及记录国际范围内私人或者公共机构收藏的巴科尔巨石现状,使它们更难被盗取和非法出售。Factum基金会非洲项目总监Ferdinand Saumarez Smith指出,他们的目的是试行一种全新的文物归还模式,“展示如何使用数字技术来共享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免让文物归还变成一场零和游戏”。

Ferdinand Saumarez Smith还介绍道,文物的3D复制品主要由树脂而非石头制成的,重量上要轻得多;而且复制品的外形与真实的文物几乎一模一样,若非专业人士,将很难从外观上分辨真伪。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馆长Erik Neil表示,这件巴科尔巨石的复制品将放置在克莱斯勒博物馆中一个以“文物掠夺和遣返”为主题的永久性展览中,以便作为博物馆公众教育的道具之一,邀请参观者共同讨论流失文物归还的议题。

Ferdinand Saumarez Smith评论道:“我们希望克莱斯勒博物馆能够成为众多博物馆中第一个探索解决流失文物归还方案的‘模范’博物馆。Factum基金会十分乐意有机会与任何希望将文物归还给其合法所有者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合作。”

已回归的与在流失的

那么,“回家”后的尼日利亚巴科尔巨石又会如何呢?按照目前的计划,这块巴科尔巨石回归祖国后的第一站,是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当地的博物馆作公开展出。然而,并非所有的巴科尔巨石都那么“幸运”。据调查发现,现在尚待发现的30处保有巴科尔巨石的遗址保存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原生遗址仍然被森林所覆盖,而有些地方则已经被农田所吞没,珍贵的巨石也因刀耕火种的清理而被大火损坏。

Factum基金会和NCMM表示,他们下一步将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文件,申请把巴科尔巨石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将有助于保护它们免受森林砍伐等带来的进一步损害。NCMM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展示巴科尔巨石的最佳方式依然是露天展示,就像几个世纪前那样。但是令人担心的是那些总想要非法获取它们的人。”

而在巴科尔巨石之外,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目前依然流失在一些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和画廊之中。殖民历史造成的不公正现象无法挽回,但在处理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依然可以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正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去殖民化”纠正之中,并用现代的技术和办法重新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播本土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悉,1897年英国殖民军队曾远征贝宁王国(现尼日利亚南部),烧毁贝宁古城的同时对当地文物进行了大肆劫掠,造成数千件由象牙、黄铜和青铜制成的皇家珍宝文物最终流失到海外的博物馆中。对于这页“缺失的文物史”,一位年轻的尼日利亚数字创业家Chidi Nwaubani就和他的团队Looty一起,试图用全新数字技术的方式投身到寻回国宝的努力之中。

Looty的团队成员前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采用三维渲染技术捕捉被掠夺的文物的建模数据并制作成NFT文件,以数字的方式“取回”了流失文物的在网络世界的使用权。随后,他们在元宇宙中还建立起了一座虚拟博物馆,并在这个博物馆中展示这些数字文物遗产,让使用AR技术接入的线上参观者可以参观并与文物互动。与此同时,这些虚拟文物的NFT会面向线上访客公开出售和拍卖,销售所得费用的五分之一将拨给Looty基金,用以资助25岁以下非洲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尼日利亚   克莱斯勒   文物   世界各地   复制品   非洲   博物   巨石   博物馆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