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建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颉亚珍 丰家卫

有人走进办公室,周洪伟瞥了一眼,瞬间眼睛大睁、嘴巴微张,未及开言,俩人紧紧拥抱,随即并肩而坐,问近况、看照片、忆往事……

这是6月27日发生在中建二局一公司办公大楼里的感人一幕。来者是周洪伟的徒弟、中建二局一公司阿尔及利亚籍青年员工雅辛尼·巴兹。作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和建设者,来中国交流学习是他的梦想。此次来中国参加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雅辛尼想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回阿尔及利亚,建设自己的家乡。为制造惊喜,他没有提前告知已回中国的师父。

雅辛尼。

雅辛尼和周洪伟是在奥兰大学城4000床项目上相识的。项目原本是为解决当地大学生住宿难题,后来临时接到委托,需要将宿舍改建为运动村,为地中海国家运动会服务。作为改造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雅辛尼面临着不少挑战。虽然专业能力过硬、吃苦肯干,但旧版图纸和新版图纸差别很大,自己刚入职,对之前项目的建设情况完全不了解,与监理的对接也不顺畅,加上项目工期紧、工作量又大,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自己一个人难以快速解决。

“每当遇到难题时,我的中国同事都会带着我一起研讨各种新方案。”周洪伟是他的老搭档,也是他的师父。“他事无巨细,带着我对比新旧图纸的每一个细节,详细讲解之前怎么做的、之后怎么改;每天和我一起去现场,有问题立即教我解决;帮我寻找和监理对接的方法。师父很有耐心,没有他,我不会成长得这么快。”

奥兰大学城。

一年来俩人形影不离,周洪伟因工作需要回国时,雅辛尼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经过高强度、高标准施工,工程按期交付使用,保障了2022年地中海国家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这份珍贵的“师徒缘”背后,是雅辛尼的“中国缘”。

上学时,雅辛尼就很在意中国建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建筑,新机场、南北高速公路、大清真寺、松树喜来登酒店……中国建筑给我的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座座中国建设的超大建筑拔地而起,大学学建筑专业的雅辛尼对中国建筑的向往日益强烈。“一毕业就投了简历。当时特别担心,因为很多相关专业的人都想进入,竞争很激烈。”

在中建二局工作了4年,雅辛尼买了房、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生活。“很幸运能进中企,很幸运能得到信任,工作能力和生活水平都提升得很快。”“幸运”是雅辛尼在讲述中频繁提到的词。

来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从小走遍了各种泥泞小道的雅辛尼希望能给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回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得知自己有机会前往中国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论坛结束后被问及感受时,雅辛尼满怀期待:“深深地感受到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雅辛尼清楚地记得,从首都阿尔及尔沿着由中国建筑承建的南北高速公路向南驱车约一小时,在阿特拉斯山脉前,一块写有“同一条路 同一个梦”的中法双语标志牌格外醒目。“中企在阿尔及利亚的众多建设项目,改善了我们的基础设施,促进了就业率,增进了民生福祉,真正做到了‘共谋发展,共享未来’。我将继续和我的中国朋友们投身‘一带一路’项目,实现建设家乡的梦想,共筑中非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阿尔及尔   奥兰   阿尔及利亚   中非   中国建筑   地中海   师父   图纸   中国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