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和增程车用户充电频率统计数据印证一条理论:纯电动车最好

选择中的所有焦虑均来自那份未知,其实新能源汽车从来没有里程焦虑。

笔者曾就此结论展开过全面的解读,综合的是用车经历和周边小范围的统计调研结果;由于统计范围不够大所以说服力确实显得不够强,不过近期由权威机构研究并发布的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洞察报告所显得的结果与笔者的结论完全一致。

在这份研究报告里有这样一条数据:

超八成(新能源汽车)用户每周充电次数在3次以内,纯电动汽车充电频率最低;超八成插混和增程汽车用户将汽车当纯电动车使用,其中近50%的用户习惯即用即充。

具体车型的充电频率调研结果为:

这个结论非常有说服力,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对纯电动汽车存在焦虑,进而选择插电类车辆或依旧选择燃油车的消费者,其里程焦虑都是妄自焦虑。

就以插电混动和增程车用户的使用习惯为参考吧,这两种混动系统的车辆都具备“EV&HEV”运行模式;EV是纯电动驾驶模式,在不具备充电条件的时候可以切换到HEV模式,也就是混动模式时来驾驶,此时加油即可补能。但是会习惯于把插混类汽车当成普通混动车来用的车主连两成都不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的结果无非是并非没有地方充电,且一旦接触到纯电模式则必然会逐步放弃混动模式。

充电有难度但也并非无解,目前车桩比为2.5:1。

车桩比指的是车辆保有量和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每2.5台车就有一个充电桩!然而燃油车是每2800辆左右匹配一座加油站。所以即便加油的时间足够快,到出行高峰期的时候依旧要排队加油。可是大多数司机都不会为加油感到苦恼,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大多数燃油车主并不会在高峰期扎堆加油,而且并不是每天都要给车加油。

可是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却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其想象中的往往是每天都要扎堆充电,于是焦虑就形成了;而客观上是电动汽车充电的频率并不比燃油车高,只是插混类汽车的充电频率比较高。所以充电本身是没有什么焦虑可言的,产生焦虑只是因为“没用过”,这就是未知,人的焦虑均来自未知。

充电焦虑是妄自烦恼,那里程焦虑又是真还是假呢?

里程焦虑也还是妄自焦虑,插混类汽车用户习惯足以印证这个结论。

不论是插电混动还是插电增程汽车,其纯电动续航里程普遍偏短,多数车辆都只有100公里左右;只有部分中高端车辆(以新势力品牌为主)能达到200~310公里,这个纯电续航标准是远远低于同级纯电动汽车的。

但是仍旧有超过八成的插混车用户把车子当成纯电动汽车使用,在这八成的司机里,怕是还有超八成的司机后会选择了插电混动汽车。当初怎么就不选择纯电动车呢?!还是担心续航里程短和充电不方便,只是在用车之后才发现充电并不难,续航里程也并非很重要,因为平时都是短途通勤。

几乎所有家用车司机面对插混汽车和电动汽车时,只要最终选择的是插混汽车则一定会有一个相同的理由:纯电动汽车跑长途不方便!可是高速公路都有充电站,充电站会出现排队充电场景也只有几个出行高峰期,此时燃油车也在排队加油,平日里跑高速根本不用排队充电。

而且绝大多数家用车用户一年里跑不了几次长途,为了偶尔跑长途方便一点而让平日里用车变得麻烦,这就是因小失大了。

重点在于出行时如果遇到能充电又能加油的场景,司机们总还是会选择充电;因为充电通勤的成本可以比油耗的混动模式低80%左右,对于普通车主而言,时间成本往往不高,如果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恢复足够多的续航而省下几百元油费的话,那就是何乐不为。

所以电动汽车既没有里程焦虑也没有充电焦虑,除非是以长途通勤为主的企业用户;普通车主产生的两种焦虑都只是因为没有用车经验,焦虑只是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那么最终的结论与建议就是选择新能源汽车建议一步到位选择纯电动汽车,因其纯电续航里程长,平时充电频率低;插电类汽车只是一种“安慰剂”,大多数用户都用不到这种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天和   频率   里程   新能源   统计数据   车主   电动车   燃油   焦虑   长途   结论   电动汽车   司机   车辆   理论   模式   用户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