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的高人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的人又是谁?

众所周知,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早期居民中,绝大部分都是从大陆直接或者间接移居而来的。据考古资料,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左镇人”人类化石。

考古专家认为,“左镇人”与福建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他们大概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换句话来说,大陆和台湾同宗同源,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对大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素有“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是东南沿海地区一道天然的屏障。台湾岛与南边的海南岛相呼应,形成“双目”,与北边的舟山群岛构成“掎角”。

以台湾岛中心,加上海南岛和舟山群岛,三大区域构成一条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阵战略海防线,而东南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台湾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历史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世界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向海洋发展。我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台湾又位于南北两大战略海域的中间,台湾海峡又联系着东海和南海。

一句话,完成台湾的统一将为我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基础和保证。正如此,我们先辈很早就有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多人来到“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期,台湾改称“流求”,该名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明清后期开始,史料中出现台湾的名称。然而,台湾自明末开始便屡屡遭到外敌殖民占领。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皇帝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部向澎湖、台湾进发,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塽被迫受降,自此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随着晚清政府腐朽不堪、丧权辱国,致使台湾于1895年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再次重回中国版图。但是,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又直接介入其中,阻止大陆统一台湾,致使中国统一大业迟迟无法完成。问题来了,蒋介石当年为何选择退守台湾?他的背后是不是有高人指点?

那么,又是谁曾建议毛主席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先派重兵解放台湾呢?当年毛主席已经命令粟裕在东南沿海集结数十万大军,为何最终解放台湾功亏一篑?一句话,蒋介石把台湾作为退守之地,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1949年初,随着解放军在长江以北战场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这意味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蒋介石虽然被迫再次下野,可回到奉化溪口老家后,依旧遥控指挥剩余军队,企图利用长江防线来阻止解放军南下,以此实现“划江而治”。

不过,蒋介石也清楚中共决不同意“划江而治”,这让他必须考虑国民党接下来的退路。蒋介石和幕僚们彻夜长谈,大家讨论了很久,认为退守的地方无外乎三个:大西南、海南岛、台湾岛。

蒋介石举棋不定,他不愿放弃易守难攻的大西南,何况那里还有抗战时作为陪都的重庆,也不甘心在海南岛或台湾岛度过余生。可不甘心归不甘心,战场实现不了,要靠在谈判桌上实现,简直痴心妄想。

就在蒋介石举棋不定时,一位高人直接大手一挥,强烈支持“东撤论”,即国民党退守台湾。这个人名字叫张其昀,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准确来说张其昀是一个奇人,他集学者、教育家和政客于一身,既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创者,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鼻祖,可谓“一代宗师”。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奇人的经历,张其昀190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年少聪慧。五四运动期间,张其昀代表宁波学社会前往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并被推举为浙江省代表之一。从中学毕业后,张其昀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

当时的南京师范高等学校被公认是南方第一学府,教授云集,比如刘伯明、竺可桢等人,这为他后来治学奠定了基础。1923年,张其昀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主要负责中学教科书的编辑工作。

几乎同时,张其昀发表了《历史地理学》一文,这一举奠定了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难以撼动的学术地位,同时也标志着历史地理学这门科学的诞生。另外,张其昀还参与编著《高中物理》、《高中英语》以及自己独立主编的《高中地理》,这三本教材是当时全国学生通用教材。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在当时全国所有高校中,这所大学的系科设置最齐全。从1927年开始,张其昀受聘在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前后长达10年时间,主要教中国地理,所以他对中国地理如数家珍,深知台湾的重要性。

1936年,张其昀接受竺可桢的邀请,出任浙江大学新开设的地学系主任,后又兼任史地教育研究室主任。在浙江大学的14年间,张其昀付出了大量心血,培养的很多杰出人才,仅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达到了5人。

据资料,张其昀很早就在陈布雷的引荐下,跟蒋介石结识,而蒋介石对他的才华颇为欣赏,后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1948年11月,在陈布雷自杀后,其角色几乎都是由张其昀来承担,所以蒋介石对他的意见很看重。

张其昀认为退守台湾是好的选择,他认为:退居台湾优势明显,这里退可以守,进可以攻;台湾与大陆隔着海峡,解放军海军、空军力量几乎为零,可以借着海峡天险以及美国的支持,完全可以阻挡解放军,等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直接“反攻大陆”。

张其昀还就台湾重要性作了进一步说明:

第一、台湾位于中国东南部,北回归线穿岛而过,这里物产丰富,加上气候特别适合动植物生长,粮食等农产品可以满足千万人所需;

第二、岛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日本占领时代留下的基础,如果经营得当,完全形成自己的经济体系,如果能把握住美国的支援,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军事战略地位更有意义非凡,且不说与大陆有海峡相隔,还与美国远东防线联系在一起,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放弃台湾;

第四、台湾长期跟大陆相隔,加上被日本统治很长时间,中共力量影响有限,加上“二·二八事件”后再次整肃,国民党对全岛的统治更为稳固。

张其昀的这番分析可谓一针见血,也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事实上,早在1948年年底,蒋介石就任命心腹陈诚前往台湾,担任台湾省主席,同时任命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紧接着,蒋介石命人将黄金白银、大量国宝级文物秘密运往台湾。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时,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乘坐飞机逃往台湾,他此生没有再踏上大陆一步,而张其昀也去了台湾。

就在蒋介石为退守台湾做准备时,中共的好朋友、曾担任国民党总参谋长、陆军大学校长、教育长、驻苏联大使等职的陆军上将杨杰给毛主席写信。杨杰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其编著《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影响很大,几乎成为当时国共高级军事指挥官的必备读物。

杨杰年少聪慧,读书时经常问一些老师也无法回答的问题。1900年,杨杰进入敷文学院读书。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逼迫腐朽清廷签订《辛丑条约》时,国人群情激愤,深感耻辱。杨杰老师在课堂上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时杨杰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海禁开后,军事外交,无一不败,若不改弦更张,就会像安南、缅甸、印度一样亡国灭种。”老师大为吃惊,不敢相信年仅11岁的杨杰有如此见解。杨杰后来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杨杰当选为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并兼任陆军大学的校长,成为蒋介石麾下一位重要人物,不过两人很快就因政见分歧分道扬镳。有一次,蒋介石在会上说:“我姓蒋的不抗日,全国人民共诛之。”

这时杨杰站起来讽刺说:“我到外国转了一圈,看见各国都在忙,德国在忙,苏联在忙,意大利在忙,日本也在忙,好像吞了我东三省还不满足,还要气势汹汹地灭亡中国。可我回到上海一看,遍地是闲人,政府官员更闲,吃喝玩乐通宵达旦,简直把东三省沦陷的耻辱置之脑后,希望政府切实拿出抗日的措施来!”

如此不给蒋介石面子,结果杨杰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不给他对共产党很多主张表示赞同,早在1943年便跟周恩来、董必武取得了联系。当内战爆发,蒋介石叫嚣“三个月击溃共军主力”时,杨杰面对记者再次讽刺蒋介石:“他说三个月?共产党扎根很深,要是美、苏之间的矛盾不解决,不要说三个月,恐怕十年都未必能打垮,三十年也不能解决。”

随着解放军势如破竹,杨杰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可挽回,退守台湾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杨杰建议中共先夺取台湾,他在给毛主席信中写道:

“大陆国民党控制区已是囊中之物,应先集重兵攻下台湾和海南,以打破美日可能的海洋阴谋,让蒋介石成瓮中之鳖,以防国际变局,彻底断绝蒋介石的后路,此后再攻取大西南、大西北。”

毛主席对杨杰的意见非常重视,将这封信列为4A级电报,发给粟裕等将领研究。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被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粟裕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不久,粟裕又被任命为华东局常务委员,具体负责华东军区工作。

当中央在研究讨论华东局管辖范围时,毛主席特别要求加上台湾。当年2月1日,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见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时,再次提到了台湾的重要性,他说: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不久,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时评,这是中共向全国民众首次提出要解放台湾。1949年6月14日,毛主席又致电粟裕: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应外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

毛主席认为如果台湾不解放,国民党的海军、空军会威胁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要求粟裕尽快准备。7月3日,毛主席再次陈毅、粟裕等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希望你们抓紧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

然而,就在粟裕为解放战争进行各项准备时,金门之战打响了。1949年10月24日,三野第十兵团以部分兵力乘木船渡海向金门岛发起进攻。由于对敌情、海情缺乏足够的调查研究,加上船只不足,以至于先头部队三个团9000多人登岛后孤立无援,全军覆没。

金门之战的失利,一方面反映了张其昀、杨杰高超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让毛主席、粟裕等人意识到在当时条件下跨海作战的难度。10月29日,毛主席给各野战军前委、各大军区发去急电,要求要充分吸取这次作战失败的教训,他写道:

“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并请福建省委,用大力为该军解决船只及其他战勤问题。”

据资料,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粟裕都在全身心投入解放台湾的战役,计划将投入3个兵团、12个军,总兵力达到50万人。1950年6月初,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粟裕在会上汇报了解放台湾作战的各种准备问题。

这次会议召开前不久,海南岛解放,这极大鼓舞了中共解放台湾的决心。当时美国情报部门也哀叹:“台湾将于7月15日以前遭受中共全面攻击,由于政府军队涣散,民心浮动,中共将于发动攻击后数周之内顺利夺占台湾。”

就在此时,一场更大的危机爆发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很快介入其中,于6月27日派出美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同时军舰在台湾海峡巡逻,直接以武力方式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随着美军实施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加上美军不断向朝鲜北部进军,致使我国东北领土主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据此,毛主席只能暂停解放台湾,他指示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以后请注意,只说是打台湾和西藏,不说任何时间。”

由于种种原因,毛主席生前未能实现解放台湾。无论如何,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台湾必将实现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台湾   蒋介石   海南岛   野战军   大西南   朝鲜   历史地理学   日本   美国   国民党   高人   中国   解放军   重要性   中共   大陆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