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贴身侍卫发一毒誓,至今18代后人已执行393年

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西市,刑场上跪着46岁的兵部尚书袁崇焕,在众人瞩目下,被刽子手生剐了3543刀,行刑时间长达3日。

直到皮肉尽失,袁崇焕仍然在哀嚎,又过半日,才气绝命消,含冤而终 。

然而临死之前,袁崇焕还在惦念着自己的平辽大业,他发出最后一声哀叹: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刑场上无知的百姓都争相掏钱去买割下的肉,伴着烧酒一起食用,最后,袁崇焕只剩下一颗头颅被挂在旗杆上,以示众人。

然而就在当晚,袁崇焕的头颅竟不翼而飞!

崇祯皇帝震怒,下令全城搜寻,却没有结果,到底是谁偷走了头颅?

直至150年后,真相才重见天日,原来真相和袁崇焕的贴身侍卫有关,他发了一毒誓,至今已延续393年。

这个侍卫是谁?到底发了什么样的誓言?



忠肝义胆袁崇焕


天启二年之前,袁崇焕一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官员,36岁考上进士才混得七品知县的官职,平日喜好与人谈论边塞之事。

天启二年,袁崇焕遇得一贵人——御史侯恂,被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

袁崇焕甫上任后,壮志满怀,毫不犹豫地独自踏上了关外的视察之旅。

归来之际,他向天启帝上书,信中表示,若给我充足的兵马粮银,便能够独当一面,驻守山海关。

时任百官,无不心生畏惧,唯恐与辽东战事沾上边。

然而,袁崇焕却敢于自荐,他的胆识令天启帝欣赏不已。于是,天启帝批准其前往辽东调兵遣将,此刻起,袁崇焕开启了晋升之路。

天启六年,袁崇焕率军在宁远城下阻挡了努尔哈赤的进攻,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哪里受到过这种打击,急火攻心,不久便撒手人寰,袁崇焕被任职为辽东巡抚。

奸臣魏忠贤为此心生嫉妒,命自己党羽一同前往宁远,欲分一杯羹。

天启七年,后金新主皇太极率八旗主力围攻锦州、宁远。袁崇焕奋力抵抗,炮轰敌军,后金大军溃败,遂退去。

天启帝闻讯大喜,给魏忠贤一党近百人赐官封赏,而袁崇焕一直与魏党有隔阂,因此被弹劾,只被加官一级。

他因此愤愤不平,辞官回乡。然而不久,天启帝卒,崇祯帝继位,袁崇焕才继续被重用。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行蒙古,越过长城,向北京城发起进攻。袁大将军听闻消息,率军从间道直奔北京,“背障神京,面迎劲虏”,于北京广渠门下迎面撞上后金与蒙古的联军。

在这场战争中,袁崇焕率领明军经过数小时的混战,成功地击退了后金军进攻,并获得广渠门之战的胜利。

袁崇焕可谓是一战封神,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明金局势。

崇祯大喜,对其委以重任,加官进爵肯定也少不了,仅五年时间,就晋升至一品兵部尚书,43岁的袁崇焕可谓到达了人生巅峰。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袁崇焕后面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

1629年,己巳之变爆发,袁崇焕不但丧失了崇祯的信赖,还被公开处刑,殃及家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袁崇焕之死


造成袁崇焕被处刑的因素其实有好几个,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擅杀毛文龙

袁崇焕身得功名以后就有个坏毛病,就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毛文龙当年镇守于后金后方的皮岛,该地位置极佳,部署了两万精兵可牵制后金。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对毛文龙心生忌惮,常年安排兵力驻守于皮岛周围,生怕被腹背夹攻。

1629年6月,袁崇焕去往皮岛与毛文龙谈话, 谈话过后他心中确信,毛文龙会对自己的“五年平辽大业”形成障碍 ,为了掌握皮岛,他对外宣称:“毛文龙孤悬海外、不听号令”。

袁崇焕没料到的是,毛文龙被杀后,岛上忠于他的两万精兵就逐日涣散,曾经让后金提心吊胆的重要军队也就消失了。

杀毛文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让他在崇祯心中的忠肝义胆的形象变了味,由此产生了隔阂与猜忌,一年后崇祯抓捕袁崇焕,问责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何擅杀毛文龙?”


二、擅改军令

毛文龙被杀仅三个月后 ,皇太极趁机发动了著名的“己巳之变”,率十八万八旗兵,绕过山海关,途径蒙古,绕过长城,欲侵入北京城。

北京城危在旦夕,袁崇焕即刻命山海关守将赵率教动身去往遵化拦截皇太极军队。

赵率教仅战了一天就全军覆没,之后袁崇焕亲自率领总兵祖大寿、副总兵张弘谟等人支援京城。

此时,孙承宗下达军令:着袁崇焕率部,布防于蓟州、顺义、三河一线,阻击后金军队。

面对上级的命令,袁崇焕置若罔闻,不动声色地带领一批人马紧追皇太极,他知道,八旗兵擅长野战,就要发挥“凭坚城,用大炮”的优势打城池攻坚战。


后来,他孤军奋战,凭一己之力攻退皇太极,先后获广渠门大捷与左安门大捷。

他一心想着战场杀敌,却忘了身在天子脚下要守天子的制度,虽立战功,却坏了规矩,使得对他心怀成见的人有了可趁之机。

自古,边防部队若擅自入京,则视同谋反。

他没有听孙承宗的指挥擅自行动,使他犯了大忌,回去后,面对一封又一封的弹劾奏折,不知他是否对自己盲目的决定后悔?


三、崇祯生性多疑

崇祯的猜忌让许多忠臣义子命丧黄泉,在位的十七年间,共杀了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更有数不胜数的低等官员被诛杀。

《明史》评价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知道只要袁崇焕一日不除,后金就无取胜把握,于是他心生一计。

皇太极命人散播消息,谎称:“袁崇焕与后金有私交,八旗兵是他故意放进来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崇祯耳中,尽管此说法漏洞百出,也全然没有察觉,当即命人以“通敌罪”逮捕了袁崇焕。

祸不单行,两位对内阁职位虎视眈眈的礼部官员见袁崇焕入狱,势力不复之前,意识到机会来了,随即诬蔑他与内阁次辅相互勾结,意欲造反。

崇祯一听此言,便惊恐万分,袁崇焕是手握兵权的重要将领,钱龙锡担任内阁要职,这二人要是联手造反,那岂能抵挡?

根据《大明律》规定:“ 谋反及大逆,凌迟处死。”

没有丝毫的调查,崇祯便匆匆下旨把袁崇焕按谋反之律处死,一位忠肝义胆的将士被草草结束了生命。

然后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袁崇焕在众目睽睽下被凌迟处死,凄惨无比。

那他的头颅到底去哪里了呢?



延续393年的誓言


袁崇焕被处死后,妻子黄氏郁郁寡欢投江自尽,兄弟手足与妾室幼子皆被流放云南,家产悉数没收。

即便被天下人误解,仍有人明白他的忠义之心,愿誓死跟随,这个人就是袁崇焕的贴身侍卫佘明德。

袁崇焕死后的当晚,佘明德不顾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偷偷取下袁崇焕的头颅,带到了家中,埋在院子里。

之后他辞去官位,专门在家中守着,自此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袁崇焕的守墓人。

晚年,他告诫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能再回老家广东,不可做官,最重要的是世代都要为袁崇焕将军守墓!”

佘明德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牢记遗训,一直没再换过居住地,牢牢守着袁大将军的墓地。

乾隆年间,袁崇焕的罪名被乾隆洗清,这时,佘家人才敢站出来向世人坦白,当初是自己的祖上拿走了袁大将军的头颅,并安葬在自己院子。

直到第十七代守墓人因一些不可抗拒因素不得不举家搬迁,此项守墓责任就传给了他的堂妹佘幼芝。

在改革开放之后,佘幼芝开始了一场四处奔波的旅程,她全心全意地致力于修复袁崇焕墓的事业。

她坚定地发誓,如果一天不能完成袁崇焕墓的修复工作,就一天不剪头发。这样的决心和毅力,感染了起初不理解她的丈夫焦老师,此后两人一起守墓。

佘幼芝的子女焦平和焦颖表示,他们将在母亲百年之后继续承担守护袁崇焕墓的责任。


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奔走之后,佘幼芝终于在1992年见证了袁崇焕墓的修缮工作。

清明节这一天,袁崇焕墓正式对外开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祭拜这位三百多年前的抗清名将。

而佘幼芝也在这一刻剪去了她留了十几年的长发,作为对这段历程的一个告别。这一天,许多人手捧鲜花,向袁崇焕将军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2003年,佘幼芝的儿子焦平在南下守护袁崇焕墓的路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逝世。这场人生中的巨大打击让佘幼芝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然而,她却强忍悲痛,将儿子的尸骨葬在了袁崇焕纪念园。

为了与先辈们一起守候在袁崇焕将军身边,佘幼芝还将儿子的姓改为佘氏。这样的坚强和毅力,让人深感敬意。

2020年8月12日,时年81岁的佘幼芝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惦念着守墓一事,直到家人再三允诺会传承好守墓事业,才安心地闭上了双眼。

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使这个守墓事业延续至今,已有393年!



结语:

一句誓言,将近四百年的坚守,历经18代子孙,这是一种何等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做的个人牺牲让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被弘扬开来,传承着中华名族的忠义、孝道、诚信。

有人曾问佘幼芝:“袁崇焕虽为英烈,但你并非他的后代,如此牺牲自己为其守墓,值吗?”

佘幼芝毫不犹豫地答道:“袁崇焕是忠,我们佘家是义。我们守墓不仅是为了延续家族的传统和信义,更是为了将这种民族精神和忠义精神代代相传,让后人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佘家世代如此诠释忠信孝义,让世人为之动容。

如今,佘家人传承了近四百年的守墓行为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与袁崇焕的墓、祠、庙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努尔哈赤   宁远   崇祯   山海关   辽东   忠义   明德   太极   天启   侍卫   头颅   贴身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