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还没提前还房贷的人,“恭喜”了!央妈发话了

文|须臾

编辑|雅俗共赏


疫情之后,大家对于自己的财务规划有了更明显的改变,那就是平时少花一点,尽可能的存下钱来应付以后的危机。

在疫情之前,大家都对于自己的工资没有很明显的危机。

却没有想到疫情发生后,自己的日子开始窘迫起来了,也因此今年的金融市场表现的很低迷,大家都不敢随便乱花钱。

可这样的后果直接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不景气的现象,与其相关的银行更是经营惨淡。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情况。

于是在前不久的某高级经济探讨会议上,有人建议要尽快适应经济形势,对银行进行一些政策性的调整。

具体内容就是围绕促进居民消费展开相关业务的利率调整。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将一些已经贷款的客户的利率允许通过协议来变更等级。

也就是将原本的高利率房贷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和程序变更为低利率。

当然有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提议,不一定能实现,说不准还有套路什么的。

但要知道这份提议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许多银行的工作流程,而且还有国家相关单位的人做担保,也就是说这个提议是真正的要往实施的方向发展。

那么具体表现又是啥呢?很简单,那就是给一些相关到客户进行房贷利率折价,或者给相关客户办理一个更低利率的房贷套餐。

其实,银行的经营方向完全是靠贷款才能支撑起的,在近些年银行一直想办法扩大自己的贷款业务规模。

但不巧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存一笔应对突发情况的资金,这直接导致大家都不敢消费了。

因此现在银行的存款总量开始逐日递增,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储蓄总值达到了惊人的11.91万亿元。

而加上往年的存款,现在的银行一共有140万亿元的存款现金。

这样的存款基本上发挥不了什么生钱的效益,长此以往,只会让银行经营越来越困难。

要知道仅支付这些存款的利息,每天就要损耗超过一亿元的资金,这还不包括那些利率高的银行。

银行是需要生存的,但它的生存不是靠居民存款来实现的,而是靠贷款来实现的。

然而现在大家都在存钱,因此贷款条件是有了,但贷款业务却非常惨淡,这可以说是一个危机。

在近期的某发布会中,出示了一组数据,那就是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住房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5万亿元和1.46万亿元。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上半年提前还房贷的数额为2万亿元。

这样的数据也反应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人已经有了危机,不愿长期背负着一笔巨大的债务,否则一旦出现意外,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这也是这两万亿提前还款存在的根本原因。

而且有专业人士发现,在这两万亿中,大多数都是那些办理高利率贷款的客户,他们都调整了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

这种情况也预示着一种危机,那就是银行再不拿出有效手段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那么很多银行就因为没有收入而不得不宣布破产。

毕竟银行也是要赚钱的,因此银行选择让利于民,这样虽然损失了很多的收入,但总比不赚钱要好。

其实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在疫情之后,面临了收入下降、找不到工作等情况,因此大家自然不敢随便消费。

而且市场反应也非常的不好,大家基于各种原因,只能选择稳健的消费策略,这导致金融市场严重缺钱。

同时如果不调整房贷的利率,大家肯定想办法在房贷和理财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哪种利率高,就把钱投到哪种上面去。

因此现在市场上的钱全部流入了银行,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后顾之忧更少。这样下来,金融市场就更缺钱了。

而且想要提升经济,也只能靠消费来拉动,其他的经济措施远不比让居民敢于消费重要,只有居民敢于消费,才能盘活股市、房市等领域。

因此这就需要银行有一定的作为,它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持续以高利率来赚取老百姓的利益了。

可以说银行将高房贷利率进行下调后,那于千家万户来说是一种福音。

不仅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还可以让他们每个月能多出几百到上千的收入。

这自然可以让他们敢于消费,从而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出现良好的循环效应。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疫情   惨淡   金融市场   利率   上半年   存款   贷款   居民   危机   收入   客户   银行   国家   数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