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阎锡山迎娶14岁徐兰森,洞房花烛夜却说,娶你是只为传宗接代

1914年,30岁阎锡山迎娶14岁徐兰森,新婚当晚,阎锡山却告诉徐兰森:“我娶你进门只是为了生孩子,我的心里只有徐竹青。”谁料,不久后阎锡山就把徐竹青忘了。

新婚之夜为何要说出这种话呢?徐竹青又是谁?


阎锡山与徐竹青

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曾任山西都督和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在当时享有盛誉,人称“山西王”。

徐竹青是阎锡山的正妻,两人同为1883年生人,14岁时就结了婚。虽是包办婚姻,婚后两人的感情却很好,而晚年间,两人却分居两地,数年不相往来。

1897年,经媒人介绍,在父母的安排下,阎锡山了徐竹青,婚后两人如胶似漆,徐竹青在家料理家务,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但好景不长,婚后一年多,阎家父子投资失利,背负了巨额债务,只得前往太原避债。

此时,家中仅剩徐竹青和婆婆相依为命,她们靠着做些手工维持生计,还要孝顺婆婆,徐竹青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苦,但她还是选择不离不弃。

阎锡山对此颇为感动,认定了这个女人就是此生挚爱,发誓绝不辜负。

直到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日子才有所好转,直到1904年,阎锡山用自己的津贴帮父亲还清了所有债务,最终让阎书堂摆脱了躲债生活。



1909年,阎锡山被提拔为新军教官,这时他决定把妻子接到自己身边。这期间是他们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然而,几年过去了,徐竹青却一直没为阎家添一儿半女。

1913年,夫妻两人去看望卧病在床的爷爷,爷爷表示:“若有生之年能亲眼看见你们的孩子,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徐竹青为此十分难过,为了查明原因,她特地到医院去做了全面检查,然而医生却告诉徐竹青这辈子都无法怀孕了。

这个结果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而阎锡山知道后却说:“有没有孩子都不重要,这是命里注定的,就算你无法生育,我也会一直陪伴你。”

面对丈夫的宽慰,徐竹青似乎好受了一些。

然而纸包不住火,阎家长辈都知道了徐竹青不能生育的事情,开始为之焦虑了,在那个年代,不生孩子等于断了香火,是大逆不道之罪,何况阎锡山还是家中独子。

阎家长辈们开始催阎锡山续一个妾,以便传宗接代。但阎锡山不同意,他觉得这样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妻子。

家人眼看拗不过阎锡山,只能找到徐竹青的父母,让他们帮忙劝劝自己的女儿。

徐竹青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子,见家人也同意纳妾之事,就找到丈夫,告诉他:“我不能生孩子,你就再娶一个吧,不然家里的香火就断了。”

见妻子如此善解人意,加上父母长辈的压力,阎锡山同意了纳妾一事,但他再三强调,以后妾室生的孩子只能称徐竹青为“妈妈”,生母则为“姨”。


阎锡山与徐兰森

阎锡山的副官做媒,物色了14岁的大同女孩许氏。1914年12月,阎锡山迎娶许氏,并将其改名为徐兰森。

新婚当晚,阎锡山却告诉她:“我娶你进门只是为了生孩子,我的心里只有徐竹青。”单纯的徐兰森不知道此话意味着什么,只好点头默认。

婚后不久,徐兰森因思念家人而患上了重病,得知此事的徐竹青立刻派人前往徐兰森的娘家,送上一笔钱作为慰问,还取回了她曾经使用过的贴身之物,希望能解思乡之愁。

徐兰森被这样的关怀深深感动,她激动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徐竹青保证日后必定会听从她的教诲,尽心尽力孝敬她一生。

此后,徐竹青待徐兰森如亲姐妹,徐兰森也很听话,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对公婆孝顺有加,对阎锡山和徐竹青也十分尊敬,一家人开始了和睦的生活。

几年后,徐兰森为阎家生下了六个孩子,延续了家族的香火,这让公婆非常满意,对她更加喜爱。此时,公婆的内心渐渐倾向于能为家族添子的徐兰森,而忽略了徐竹青的存在。

而阎锡山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转变。


隔阂产生、分居两地

1930年,由于战乱,阎锡山逃往大连,把徐兰森还有儿女们也带上了,唯独留徐竹青在家照顾老人。

这让徐竹青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却敢怒不敢言。

一年后,阎锡山回来了,这样徐竹青很是高兴,盼着能和丈夫好好相聚,然而公婆却叫阎锡山带着徐兰森他们去外面的山庄小住。

这俨然是没把徐竹青放在眼里,更让她气愤的是,孩子们开始叫徐兰森“妈妈”,她决定去质问阎锡山。

阎锡山觉得这样的小事不足挂齿,让徐竹青不要放在心上,这样的回答让她觉得丈夫已然不在乎自己,多年来的积怨终于在此刻爆发,她抓起手边的东西疯狂地向阎锡山扔去,把窗户也砸碎了。

阎锡山也怒火中烧,抬手把桌子也掀翻在地,桌子上的茶具碎了一地,这是两人结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吵架。

闻声而来的公婆了解事情缘由后,当即改了家规,让孩子们日后称呼徐兰森为“妈”。

此刻徐竹青明白了,自己为了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还不如徐兰森为家生了几个孩子,公婆从头至尾都没为自己说一句好话,丈夫也开始偏袒徐兰森。

一气之下,徐竹青收拾行李离开了阎家,从此与阎锡山开始了分居的生活。

后来,阎锡山一家人曾邀请徐竹青回家,孩子们也常去探望她,双方的关系有所缓解,但她再也没有回过阎家。

1933年,徐竹青母亲病逝,阎锡山为了表达对岳母的孝心和对徐竹青不变的情感,三次前往建安祭祀。这次,两人放下了怨恨,关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阎锡山晚年心脏不好,一直是徐竹青陪伴在身边照料。

结语:

虽然徐竹青没有为阎家生子,但阎锡山的成功却离不开她背后的支持,如果没有她把家里照顾得这么好,阎锡山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而徐兰森也没有错,她对徐竹青十分敬重,同样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

要怪就怪那个封建时代的禁锢思想,把生育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女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把三妻四妾当作社会常态,把传递香火当作妻子的责任,正是那个时代的腐朽才造成了婚姻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传宗接代   洞房花烛   公婆   井井有条   山西   香火   晚年   债务   两地   当晚   婚后   家中   家人   丈夫   妻子   父母   孩子   阎锡山   徐兰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