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得知毛主席逝世,立即向部队下发三道命令,事后看很高明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76年8月,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这个消息让陪同无数人都悲痛万分,人们既恨自己在病魔面前的无力,同样对这位伟人将要离逝感到痛心。

其实在七月中旬,纪登奎在主持会议的过程当中就为大家传达了中央领导的指示:需提前准备毛主席的殡葬用品、挽词等诸多工作。

可就算是有心中有准备,但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大家依然无法过得去自己心里那关……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当许世友接到警卫员传回的这个消息时,许世友还没有起床。他惊讶与悲痛结合在一起,一时间没法站立,在众人面前掩面痛哭起来。

毛主席和许世友间有过什么样的交情,导致毛主席逝世令许世友这般难过?之后他在赴京参加追悼会前,向队伍连下三道命令,并坚决要带枪为主席守灵,实际经过是怎么样的?

许世友:知我者唯主席也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曾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部队司令员,参与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和红军长征。他凭借着从小练出的高超武艺,曾7次参与敢死队,2次任职敢死队队长,打很多硬仗、恶仗,4次受伤,屡立战功。

1937年3月,为避免他人模仿许世友的行为,中央决定逮捕许世友在内的一些红四方面军,对其进行审查。在这段时间,许世友备受严刑逼供,尝尽皮肉之苦。另一方面,外边抨击的声音也从未停歇。

深夜,苦恼至极的许世友,在心里创造了一个可怕的计划:逃出此地。

事不宜迟,许世友迅速站起来,绘制一张行动路线地图,随后集结詹才芳、王建安、吴世安等战友,指出投靠四川刘子才的方案。

招来战友后,许世友直截了当:“我们与其说在这里等候枪决,死得不清不楚,还不如闹革命去!”

战友们心里重燃希望的火苗,兴奋地问道:“我们可以去哪里?”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爷处。我们去四川打游击战,让他们看一下谁是搞革命,谁是反动!”

在许世友的带动下,远去者愈来愈多。他们遵从许世友计划,等候逃跑。1937年4月4日夜10时,许世友写下一封交给毛主席的亲笔,打算逃跑。但是,百密一疏,逃跑没有成功。让许世友万万没想到的是,失败的原因出现在最信任的队友王建安的身上。

其实在4月4日下午,王建安醒过来,意识到态势不对。这次计划如果实施,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逃跑主义吗?日后百口也难辩了。

因此,忐忑不安的王建安,将许世友等人合谋出走的情况全都汇报给红军大学保卫处长。

听见这个消息,毛主席勃然大怒,正逢诸事缠身,一时间抽不出时间,因此他立刻让林彪去做许世友工作,林彪得知毛主席的要求后,首先找了红四方面军学员,和他们说明了这时的来龙去脉,安慰他们的情绪,希望他们别因许世友的事又发生什么事情暴乱。

谁曾料想到许世友彻底听不进去他的话,还强调,他绝不会当反革命,可是他也没打算在这里做了,要回家服侍老母。听见将军报告的这个谈话情况,毛主席哑然失笑,他明白许世友心中其实还是憋着一口气。

毛主席赶紧处理好手上的事情,最后决定亲自去和他交谈。一进门,毛主席便对着坐在炕上的许世友脱帽问候,他说道:“许师长,这一段时间让你受皮肉之苦了。今天,我代表党中央,来跟你和红四方军被抓的同志赔礼道歉来的。”

许世友见毛主席这样,冷哼一声并不领情,他心里想老子吃这么多苦,我红四方面军的兄弟受那么多憋屈,你如今口头上给我道个歉就想让我不计前嫌?

更何况我心里讲得清清楚楚,我就是无法忍受红一红二的针对最终决定自己外出单干,我许世友绝对不会叛变革命,即使是自己去打游击,也需要完成我身为军人的使命,没想到你们却给我安上这么一个侮辱人罪名。

许世友背过身去,气不打一处来,他还想起自己这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老婆也走了,兄弟还要跟着遭罪,一时间怒从心里起,恶向胆边生,转过身便要给毛主席一拳。

多亏毛主席边上的罗瑞卿和保卫战士反应及早,刹那之间,在老许的拳头离毛主席仅有几寸远的时,蜂拥而上把老许按下,顺带捆成了“粽子”

毛主席倒没慌乱,和蔼可亲地告诉老许改天再议,还叮嘱大家千万不要伤到他。

老许这回算是出了大名,竟敢拳打毛主席!延安上下许多同志非常生气,都建议要毙了他。

毛主席同意他配枪

可老许也没有服软,闹着还要见毛主席,要面对面理论理论才可以。

毛主席知道后,不恼反喜,因为他非常欣赏这名心直口快的“草莽将军”,于是便命人告知老许能会面。

老许呢,又出了个“幺蛾子”,称自己是红军师长,要带枪来见毛主席。

毛主席爽快的答应了,还专门嘱咐道:可以带枪,并且枪可以子弹上膛。

当罗瑞卿把上了膛的驳壳枪交给老许手里的时候,老许一时间惊呆了,心里想:这也是何等的胸怀,毛主席实乃明君圣主也。随后接枪,大步流星到毛主席居住的防空洞。

刚进门看见毛主席,老许“扑咚”一下,双膝跪下,双手拿枪举过头顶,泪如雨下的说道:“别人想要我的枪,我不给,今天我给主席您!”

主席看着“负荆请罪”的老许,面带笑容,上去把他轻轻扶起来,还和他开起了玩笑:“许师长,我们是不打不相识,今日又见到你,真高兴呀。”

然后,二人又作出了推心置腹的对谈,毛主席对老许讲到:“党中央和我都认可你,知道你是猛将,只是暂时的想不明白而已。”

老许心中的疙瘩被毛主席完全彻底解开,很多年后他还在感叹那时候是毛主席将他的苦闷一扫而空,是毛主席救了他的命。

过了不久,毛主席还找人给老许捎了一条“哈德门”香烟表示慰问。

这件事之后,老许在心里便把命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且他要誓死捍卫毛主席。

许世友向部队下达三道命令

几十年的戎马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辗转,建国后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导致毛主席晚年病魔缠身。1970年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而几年以前,七十岁高龄的他还曾一度遨游长江。

这时的毛主席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需要依靠安眠药才勉强入睡。

到1974年夏天,毛主席的健康问题已非常严重了。对于此事,中共中央不能不决定替他专门成立医疗团队。

年末,毛主席在房间里进行一生最后一次游泳。鉴于身体不允许,他后来一直没有踏入泳池。

1976年9月9日,许世友接到中央关于毛主席病故和立刻进京的通知,按道理说,凭着许世友与毛主席的友谊,他一定会及时赶赴北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许世友做的第一件事情,则是向军队连下三道命令。

这位从血雨腥风中走来的将军有常人无法想象坚韧和理智,他对军队的事情做了三个安排,第一对部队调动权限做重申。

第二召见要害部门负责人,向他们交代相关事项。

第三对近期军区工作进行安排。

如此看来,许世友的处理十分稳妥,也是十分高超。他并不会因为主席的逝世,而乱了手脚。

在把事情处理妥当后,许世友便搭乘军用值班飞机赶赴北京。

在飞往北京的路上,许世友想到跟毛主席的日常,眼泪同样是止不住的流下来。

毛主席逝世,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来讲,毫无疑问是一则悲伤的消息。为能够让人民吊唁这名爱国爱民的领导者,因此中央于是决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吊唁活动,由政治局委员轮番守灵。

带枪为主席守灵

当该轮许世友将军守灵时,他携带了枪要步入灵堂为毛主席守灵,却遭到警卫员的阻拦,警卫劝说道:“首长,政治局有明确规定,首长不可以配枪进入。”

许世友将军听闻冷着脸讲道:“我便是政治局的,我怎么不知道?”

没等警卫有反应,许世友将军就走入了灵堂,这次,许世友将军一下子趴到毛主席灵前,许久后,再一次对着毛主席遗体深深地鞠了三躬。

当时在整个灵堂大厅和所有参与吊唁守灵的人员中,唯有许世友将军佩枪为毛主席守灵。

毛主席的去世,于许世友将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许世友对毛主席的特殊感情

许世友一生,毛主席对他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并且毛主席先后两次救了许世友的性命。因而许世友对毛主席的感情是特别真诚的,也是非常特殊。对于毛主席,许世友始终是一个真诚追随者,如同一个小孩子面对老者差不多的尊重与信任。

毛主席去世后,许世友从广州赶赴北京吊唁,毛主席的告别仪式完成后,许世友为了确保地方工作的平稳开展,便马不停蹄的返回广州。那时候各个单位全都为毛主席设灵堂,要挂上毛主席的画像,缀上黑纱和白花。

许世友也在家里给毛主席增设了灵堂,毛主席党的突然离世对他刺激特别大。除正常的灵堂布置外,在自己的房间内,许世友把所有和毛主席相关的年画、海报和剪报,全都找出来整齐有序地粘在墙上,整个房间周围的墙,全部被毛主席像贴满。

那段日子,许世友整天待在房子里,什么人都不敢打扰他。许世友就一个人在房间里,要么呆坐,要么仰卧,就是一句话也不说。许世友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悼念自己尊敬的毛主席。

之后许多人猜测说,许世友之所以会会这样做,就是为了无论躺着坐着,无论朝向哪个方向,都可以马上见到毛主席。但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样的想法行不通,想在各个方向都见到主席的画像,贴几张就够了,也用不着把墙贴满。这其实就是许世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纪念毛主席。

在毛主席面前,许世友如同一个“孩童”一样,在这个“孩童”的世界中,没生老病死,毛主席会默默的守护他。这种对毛主席前所未有的感情,让他产生了这样看似“幼稚”的行为。而事实上,这也是真挚走心的体现,唯有对一个人的感情到内心深处,才能够用心力最柔软的地方坦诚相待。

结语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患病在南京逝世。早在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在《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时,许世友就拒绝在上边签字,为此,毛主席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1985年,许世友在病危后,自感命不久矣,他交待秘书给党中央写报告,对组织别无所求,要求党中央允许在他去世后实施棺葬。许世友的说法是:“我死之后要跟母亲埋在一块。我从小就离开家乡,没在母亲身旁尽孝心,去世后要跟她老人家相伴。”

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之事,没人敢定夺,最终还是邓小平同志作出“下不为例”的批示,才算是圆了许世友将军葬在母亲坟边尽孝的心愿,将军也真正做到他生前经常说的“活着尽忠,死了尽孝”。忠勇双全、功勋卓著的许世友将军走过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在他旁边却留下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许世友和毛主席间深厚的将帅情义,也成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党中央   警卫员   苏区   军长   灵堂   敢死队   师长   这个消息   北京   事后   将军   部队   命令   主席   事情   感情   时间   工作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