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活捉蒋介石,1959年与毛主席结为亲家,主席10字表明二人关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在菊香书屋,举行了婚礼。

婚礼圆满结束后,毛主席和孔从洲开始闲聊。

然而谈话过程中,主席突然发表了一句令人困扰的言论:

你有点不配当孔子的子孙哟。

很多人不禁好奇,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孔从洲

孔从洲这个人究竟是何许人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结成亲家

1947年,贺子珍带着11岁的女儿李敏回到中国。

出于对孩子优质教育和生活环境的追求,贺子珍决定让李敏去到中南海。

一来,她能接受父亲的教育,二来她可以在北京八一小学就读。

只是,一直在苏联生活的李敏与中国的同龄人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刚上学那段时间,她需要重新适应所有新事物。

此时的她,处于其最敏感脆弱的时期。

毛主席和李敏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孩闯入了她的生活。

男孩名为孔令华,是李敏的同班同学。

当知晓李敏刚从苏联回国,还未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时,孔令华开始主动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刚回国的李敏并不了解中国的教育,所以经常被教师批评。

每每这个时候,孔令华总是站出来帮她解释道:

老师,李敏只是刚从苏联回来,对我们的教育还不熟悉。请给她一些时间,我相信她会做出改变的。

李敏和孔令华

在孔令华的鼓舞和帮助下,李敏逐步适应了国内的生活,学业成绩也逐渐提升。

高中阶段,两人幸运地分在同一个班级。

这让两人都欣喜无比。

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值少年感情萌生时刻,两人也逐渐萌生了爱意。

高三毕业舞会那天,孔令华热情地邀请李敏作为自己的舞伴。

李敏自然也没有拒绝。

虽然两人对彼此的了解已经很深入,不过因为年龄和学业原因,都还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舞会上,随着音乐的韵律跳动,满脸通红的李敏犹豫着,却又鼓足勇气,将手轻轻地落在孔令华的肩膀上,开始翩翩起舞。

李敏姿态优雅的舞步仿佛带着魔力般,让孔令华沦陷其中。

即便是她的脸已经通红,孔令华还是没有将目光移开。

可能因为紧张,李敏会不时地踩到孔令华的鞋子。

这种微妙羞涩的互动,使孔令华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笑了出来。

这更是让李敏感觉到无比的娇羞。

舞会结束,孔令华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向李敏表白自己对她的爱意。

紧接着,他向其手中塞了一封情书。

李敏回想起自己与孔令华的点点滴滴。

其实,她也记不起,什么时候对这个率真且拙直的小子,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不过两人都天性内敛害羞,以至于都没能跨越这道界限。

现如今,孔令华主动地捅破这个窗户,李敏自然也欢然接受。

1958年踏入大学后,他们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个时候,人们的思维都还止步于对恋爱视若珍宝般的保守心态。

许多同学曾劝告李敏,让她不要让老师获知这段恋爱。

否则,他们可能会受到老师的责备。

不过李敏并不当回事,反而坦然应对。

多年在国外的经历,为她塑造了一种开放的性格。

她说道:“我对父母都从不避讳,又岂会对老师遮遮掩掩?”

其实还未进大学前,李敏陪伴毛主席散步,就已经将自己与孔令华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亲。

主席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他还笑着说道:“我的骄儿长大成人了,都找到男朋友了。你放心,我不干涉你的情感,只要你二人高兴就好。”

1958年7月,李敏领着孔令华来到中南海做客。

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毛主席笑着朝女儿点了点头。

当得知孔令华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主席更是大笑着说道:“缘分呀!”

原来,当年孔从洲从国民党部队起义后,是毛主席亲自批准他加入共产党的。

李敏感觉到父亲对孔令华的印象应该不错。

于是,她又带着孔令华去见了母亲。

谁料,贺子珍竟对此提出了一个反对意见。

只不过,她不是不满意孔令华这个人,而是觉得两人若是现在结婚有点不合时宜。

因为当时李敏还未进大学,贺子珍希望她能以学业为重。

也正因此,等到1959年,李敏进入大学稳定后,才将二人婚期提上日程。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举行婚礼。

当时,毛泽东要求低调,只请了30多个人。

喜宴结束后毛主席便和亲家孔从洲开始闲谈。

其实跟主席成为儿女亲家,对孔从洲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后来,他被推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时,果断拒绝。

他直言:“我不能沾亲家翁的光!”

但其实,了解孔从洲的人都知道,如今这些成就都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

双料中将

孔家在古老的灞桥。

此地历经了无数的沧桑岁月,却依旧保持着文人骚客的传统,传承着多世的书香仪律。

在孔从洲还是孩子的时候,便渴望依靠自己的学识,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不过,天不遂人意。

后来他们家卷入了一场土地官司。

这场官司不仅使他们家财产消耗殆尽,还使当时正在读初中的孔从洲不得不从学校辍学。

他被迫返回老家,适应起艰苦的农耕生活。

尽管内心充满痛苦和不甘,但孔从洲没有放弃。

他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并掌握了驾驭马车的技术。

驭马车是很吃实践经验和技巧的技术活,因此孔从洲很受人们的重视。

不过,孔从洲志向远大,不愿浑浑噩噩般度日子,也不愿同乡亲们计较那存在上千年的土地问题。

杨虎城

1924年,当孔从洲听说杨虎城部队正在陕北招兵时,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马鞭,离开家乡,赶赴杨虎城的队伍。

那一年,孔从洲18岁。

当时,他在军队中的第一场硬战是在西安城守卫战。

城外则是北洋军阀刘镇华的部队。

经过了长达8个月的对峙,随着北伐胜利,西安城得以解围。

在这恶战后,孔从洲晋升为炮兵排长,并被杨虎城亲切地称为"娃娃排长"。

从那时开始,孔从洲一直随同杨虎城,一步一步展开了他的军事生涯。

孔从洲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孔从洲已是17路军警备第2旅的少将旅长,兼任西安城防司令。

当年他正好30岁。

同年12月4日,蒋介石在陈诚、卫立煌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西安。

此行,他的主要目标是督军。

当时,自以为是的蒋介石正得意于把红军从江西赶到陕北。

尽管全国各界都正在呼吁抗日,他却想利用红军立足未稳的时机,再次发动“围剿”。

但当他到达西安时,发现张学良和杨虎城并没有对红军发动攻击的计划,反而劝说他停止内战,共同对抗日本。

蒋介石大为恼火,所以最初的会见以不欢而散收场。

当天下午,张学良再次来到蒋介石的住处,企图劝说他停止内战。

张学良与蒋介石曾义结金兰,私交是很不错的。

然而,即便面对张学良的苦苦哀求,蒋介石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眼见张学良劝不动,杨虎城也上前帮忙。

不过,蒋介石压根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

二人终于明白,只有武力才能使蒋介石就范。

1936年12月11日,负责西安守卫的孔从洲收到了杨虎城的命令:“武力囚蒋,逼他抗日!”

孔从洲迅速做出反应。

次日凌晨,两颗信号弹在西安上空响起,中国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变。

东北军迅速包围了蒋介石的住处,睡梦中的老蒋被吓得半死。

他一边命令护卫队死守一边从后面逃命。

在护卫队的帮助下,老蒋好不容易从后门逃出,躲进深山。

但很快,他就被孔从洲找了出来。

而另一边,他的护卫队也已经被缴械关押起来。

可以说,孔从洲的动作干净又利落。

最终,在多方势力的周旋之下,蒋介石只得被迫接受了联合抗日。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但此事之后,蒋介石对张学良以及杨虎城的恨意也达到了巅峰。

而负责整场行动指挥的孔从洲,也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全民族开始一致对外,其他事情都被暂缓。

此时的孔从洲,担任第三十八军的副军长,负责西安的防务。

1938年8月,华北已经基本沦陷。

日军的矛头开始直指中国腹地西安。

孔从洲的部队也正式与日军交上了火。

同年8月15日,西安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战士们用血与肉挡住了日军一次次的进攻。

最终仅以伤亡500人的代价,重创敌军1000余人。

此战使得日军向西推进的计划戛然而止,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孔从洲一直带领着队伍与日军厮杀,是抗日时期著名的名将。

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孔从洲彻底看清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真面目。

于是,他逐渐向我军靠拢。

最终在1946年5月15日,孔从洲率队在河南起义。

要知道,那时河南暂时还是蒋介石的地盘。

此时此地起义,是需要莫大的决心的。

也正因此,孔从洲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

同时,他的这个行动也极大地缓解了我军在河南的压力。

最终,在毛主席的批准下,孔从洲于1946年10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主席任命他继续担任三十八军的军长,随着邓刘大军开始解放全中国。

这期间,孔从洲曾担任第二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了渡江战役。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从事着我军炮兵的建设与教育工作。

而这之中,教育工作正是那天毛主席在婚礼上向孔从洲提到孔子的缘故。

不如孔子

当时,三十余人的宴席,虽然朴素,但却热闹非凡。

邓颖超,毛远志,王季范,叶子龙等人均到场了。

宴会上,毛主席满面笑容,还对负责管理生活的张国庆说:

咱没必要搞那么奢侈,但是该有的还是得有。

大家伙都得吃饱喝饱才行!

三十来个人,我看搞三桌就好了嘛。

一桌八个菜,鸡鸭鱼各一个荤的,肯定够吃啦。

此时,孔从洲正开完会往中南海赶来。

毛主席大老远就看见了自己这个亲家,忙大步迎上去,握着孔从洲的手,热情说道:“亲家来啦,快进来坐!”

这让本来还有些拘谨的孔从洲瞬间安心下来。

他没想到,毛主席如此的热情亲切。

两人就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开始聊了起。

从家庭琐事聊到国家大事,宴席开始了两人都全然不知。

最终,还是在众人的提醒下,两人才匆匆上桌。

宴席结束后,看着大家伙这么高兴,毛主席决定请大家看个电影。

于是,众人纷纷来到春藕斋看电影。

而主席则再次与孔从洲和王季范几人,在书房里聊了起来。

毛主席和王季范

闲聊过程中,毛主席关切地问孔从洲工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因为他知道,孔从洲当时在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担任校长。

这意味着,他肩负着我军重要兵种的教育任务,不可谓不重要。

孔从洲倒也不含糊,直截了当地说道:“困难嘛,说没有肯定是假的。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是差了些,面对这群高学历的孩子,这个校长当的有点力不从心啊。”

这时,旁边的王季范附和道:“确实,炮兵的文化水平要求是蛮高的,特别是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

闻言,孔从洲诚恳地回答道:“的确,我的数学底子就不好。”

不过听闻两人一来一去的回答,毛主席却突然哈哈大笑。

紧接着,他开玩笑般地说道:“那这么说,我的这个亲家公,还有点不配当孔子的子孙哦!”

此话一出,顿时把孔从洲和王季范两人搞得摸不着头脑。

主席见状,笑着解释道:

“孔子提倡要学好‘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

这里面可就有数学。

你说你数学底子差,那岂不是没把孔老人家的话放在眼里?

两人听完主席的解释哈哈大笑。

原来这不过是主席活跃气氛的玩笑话罢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存在的问题还是一定要去解决的。

李敏和孔令华

孔从洲随后正色说道:“主席放心,数学不好是因为过去基础不好,我回去一定好好补上。”

毛主席也随之正经地说道:“好,我相信你!”

这时,王季范又开上了玩笑,指了指孔从洲说道:“看来这是个老实人哦!”

随后,他又看向了毛主席说道:“这个也是个老实人!”

毛主席立马反应过来,回答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时间,几人哄堂大笑,氛围好不欢快。

总结

孔从洲,这位当年参与逼蒋抗日的英雄,从千里关中沃野走出来的乡下娃子,一生波澜壮阔,有大志向的男儿,不会被安逸的小家拘束。

将军戎马倥偬,无愧于天地和自己所担负的使命。

他的功勋,值得被我们代代传颂。

参考文献

老村.毛泽东与他的亲家孔从洲[J].湖南党史月刊,1993(06):4-6+1.

张瑞安,朱仙意.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孔从洲中将[J].党史博采(上),2020,No.615(02):50-5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亲家   西安事变   蒋介石   中南海   孔子   苏联   主席   护卫队   炮兵   西安   我军   日军   中将   中国   说道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