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巡狩文学研究

狩猎,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人类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开始,可能就出现了狩猎活动。

在原始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分工十分明确。女性负责在家从事劳动,采摘果实,照顾老人和小孩,而男性的工作就是狩猎。

那么,巡狩是什么意思呢?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巡狩就是帝王进行的狩猎活动,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巡狩的定义是什么,它又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我们先来对“巡狩”这个词做一下详细而较为严谨的定义。

巡,是往来察看、视察、巡查的意思。也就是说,巡狩不单单是一种狩猎活动,它还是一种巡查活动。而狩,则是狩猎的意思,狩猎的对象基本都是野兽飞禽。

不过,从文献中对巡狩的记载来看,巡狩并不仅仅意味着帝王的视察活动和狩猎活动,它往往还包括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娱乐活动,祭祀活动以及封禅活动等。

由此可见,人们平时所理解的巡狩范围其实是比较狭隘的。

在了解了巡狩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看巡狩这个活动的渊源。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狩猎从人类早期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而巡狩,则是巡查、视察与狩猎的结合。不过在那个时代,巡狩还不是帝王的专属特权,而是对狩猎地点的视察和狩猎。

而当人类的社会开始出现等级分化的时候,巡狩这种行为就成了统治者对统治领域的一种巡查行为。

一开始,这个统治者可能只是一个部落或是邦国的首领,后来随着奴隶制以及封建制度的出现才变成了帝王。

甲骨文出现后,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周朝,在我国属于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朝代。

因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很多制度都是从周朝开始确立的,而巡狩也不例外。自周朝开始,巡狩还是成为一种逐渐走向规范且有制度可循的活动。

《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在巡狩的过程中,天子会“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还会进行“观民风”等活动。

而且,天子的巡狩范围也非常广。二月向东巡狩,到泰山;五月向南,至南岳;八月向西,至西岳;十一月向北,至北岳。

在这个时代,巡狩活动很显然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意义的礼仪制度。它专属于帝王,不仅可以帮助帝王了解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还可以王权的体现。

因此,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王室越发衰微,巡狩活动就基本很少出现了。

既然出现了巡狩这个活动,那么巡狩文学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先秦时代,基本上没有单纯的文学文献。

一部文献,往往是文史哲相互掺杂着的。在那个时期,人们还不会像现在这样进行有意识地开展文学活动,所以巡狩文学也没有在此时出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之礼。为了表功,他专门命李斯写了一篇碑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山刻石》。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李斯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巡狩文学。

西汉建立后,社会趋于稳定,帝王的巡狩活动也变得更为频繁。与此同时,巡狩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

在西汉时期,“赋”这种文学体裁十分流行。不仅如此,两汉时期还出现了汉赋四大家。

在班固的《东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汉赋中,都出现了对巡狩活动的描写。在这个时期,巡狩文学开始流行起来。

接下来,我们将对秦汉时期的巡狩文学展开详细的介绍。

01 秦代巡狩文学

不同时期的巡狩文学之所以产生不同,除了和文学体裁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外,还和巡狩活动本身发生的变化有关。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曾经在十二年里五次进行巡狩活动。从那个时期的交通等多方面考量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

而且,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秦始皇最终还死在了第五次巡狩的途中,导致天下大乱。

巡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对秦始皇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巡狩对秦始皇来说是一种王权的象征。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秦始皇结束了六国纷争不休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因此,巡狩对秦始皇来说意味着统一天下的骄傲,也是显示自己王权的表现。

其次,秦始皇的巡狩活动,还和他晚期的求仙思想有关。

当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求药就是他求仙思想的一种体现。那个时候,神仙思想十分流行。

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帝王,自然也想长生不老。因此,秦始皇巡狩的目的也和求药有关。

在这个时期,秦代的巡狩文学基本上都是以石刻为主。在巡狩的过程中,秦始皇命李斯作文,雕刻在石碑上。

《史记》就曾经提到其中的六篇,而事实上当时的巡狩文学并非只有六篇,只是流传下来的比较少而已。除了李斯外,其他的大臣也曾经写过。

在这些文章中,他们歌颂了秦始皇的伟大功绩。最有名的就是李斯写的《泰山石刻》,泰山是五岳之首,对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秦始皇外,后世还有多位皇帝做过同样的事情。比如,汉武帝刘彻,唐高宗李治等。

这些巡狩文章写得基本上都比较简短,大概是由于要刻在石碑上,所以字数十分有限。

现在流传下来的秦代巡狩文学基本都出于李斯之手,他的文章能够流传下来和他的文采有着很大的关系。

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气势磅礴,体现出了秦国一扫六合的自信与强大。

02 西汉时期的巡狩文学

从统一到灭亡,秦朝只经历了短短十四年。秦始皇在巡狩途中突然死去,天下大乱,受到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紧接着就是项羽灭秦,楚汉之争,刘邦战胜西楚霸王,建立西汉王朝。

相对于秦朝来说,西汉王朝更加长久,存在了整整210年。

而西汉的皇帝们也继承了秦始皇的巡狩传统,不仅如此,西汉皇帝巡狩的次数还变得更多了。那么,西汉的皇帝们巡狩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个是和汉朝统治者教化百姓的思想有关。他们认为,通过巡狩这种活动,可以对百姓起到一种教化作用。

在他们巡狩的过程中,他们会接见地方的“三老”。三老在地方的地位是比较高的,皇帝通过三老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对百姓进行教导。

不仅如此,在巡狩时,皇帝还会对贫苦地区的百姓进行赈济。从这一点来看,皇帝巡狩的活动和政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皇帝不仅可以通过巡狩活动了解百姓生活,还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树立一个亲和、关心民生的统治者形象。

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监察地方的官吏。除了接见三老外,西汉的皇帝还会在巡狩的过程中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根据他们的政绩来进行赏罚。

第三点原因则是西汉时期独有的巡狩原因,和匈奴有很大关系。

在西汉时期,匈奴是西汉统治者的心腹大患。

因此,巡狩还有震慑匈奴的作用。皇帝会亲自到边境去检阅军队,让匈奴感受到汉朝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

此外,西汉皇帝的巡狩活动还和祭祀、求仙有关,而这已经是秦始皇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了。

到西汉时期,文学体裁变得更加多样化。在秦朝时期,巡狩文学还基本上以四言的句式为主。但是到了汉朝,巡狩文学的形式和句式也都变得更加丰富。

汉武帝的巡狩次数非常多,他也曾经效仿秦始皇登泰山封禅。而且,汉武帝本人也颇具文采,留下了一些不错的作品。

泰山封禅,对汉武帝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也曾经写过好几篇和这件事有关的文章,如《泰山刻石文》等等。

在西汉时期,巡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封禅外,还有祭祀、田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巡狩文学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

甘泉宫,是汉武帝时在秦宫遗址上建造的宫殿,也是当时重要的祭祀场所。作为巡狩的内容之一,巡狩文学中也少不了对祭祀活动的描写。

比如,扬雄写的《甘泉赋》就十分有名。除了祭祀文学外还有田猎文学,代表作有《羽猎赋》,也是扬雄的作品。

由于句式、文字、体裁的发展与变化,秦代巡狩文学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威严肃穆。而到了西汉,巡狩文学的风格也多变起来。

有雄壮,也有哀婉,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共同构成了西汉的巡狩文学。

03 东汉时期的巡狩文学

相对于西汉来说,东汉时期的巡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东汉的巡狩文学更偏向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除了祭祀神灵与祖先之外,还加入了礼乐的元素。

在这个时期,由于帝王对巡狩的热衷,巡狩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班固曾作《南巡颂》,张衡曾作《东巡诰》。

相对于西汉,东汉的巡狩文学文章的篇幅要更长,还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模式。从内容上和描写上,东汉巡狩文学也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巡狩作为一种帝王专属的活动,已经在中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正因为它和帝王息息相关,所以巡狩文学的出现往往都和政治脱离不了关系。不过,这种文学题材仍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王权   泰山   汉武帝   文学   秦汉   西汉   统治者   祭祀   帝王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