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退出”,是文学圈的损失和悲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微史解读

编辑|微史解读

如果不是早前的“口罩”风波,我们大概还会继续误解郭敬明。

在外界看来,小四的作品就像是一座被豪华辞藻堆砌而成的空中楼阁。

字里行间充斥着一些奢侈品名字,描绘出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

尤其是《小时代》系列,更是一直被网友吐槽脱离现实。

直到上海的一些小区,在核酸点集体上演“时装秀”,

人们才恍然回首,原来文学创作真的来源于生活......

01.小城青年的逆袭

“这里房子不错,给我先买三套吧!”

坐在豪车里的郭敬明,在路过一处新建别墅区时,平淡的对助理吩咐道。

此时的他,早已褪去了青涩,

不再是当初那个处处拮据的小城青年。

而这次挥手买下三栋别墅,对郭敬明来说也像是买菜一样轻易。

《小时代》中的霸道总裁宫洺,据传就是小四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

比如剧中,宫洺家里的一整面展示墙。

上面摆放的水晶杯,便全是郭敬明自己的收藏。

而除此外,这个家中还有79万的水晶灯、200万的茶几、1000万的手工地毯......

甚至连喝水的杯子,都标价5000元一个。

郭敬明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奢侈的多。

这也不免让人好奇,他一个工薪家庭出生的孩子,

是怎样实现阶级的跨越,获得这份令人眼红的家业?

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在十四岁之前,郭敬明只是一个普通小孩。

甚至于,因为败血症的后遗症,他的身高始终低于同龄孩子。

青春期的小孩总是格外敏感,郭敬明也因为这个缺陷,变得自闭起来。

那时候能陪伴他的,就是家中的丰富藏书。

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下,郭敬明萌生了自我创作的念头。

于是,一首小诗《孤独》诞生在他十四岁那年。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将这首诗投稿给了一家杂志社。

本以为会石沉大海,但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赚到了第一桶金。

对于饱受身高困扰的郭敬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获得认可。

自这之后,他也一发不可收拾,将全身心都投入了写作之中。

起初,郭敬明只是在一个名叫“榕树下”的网站更新,当一个网络作家。

直到高中时期,“新概念作文大赛”兴起,

郭敬明的命运齿轮,这才开始缓缓转动......

为了能提高获奖率,他私下研究了早前发表的一些文章。

摸透了评委老师们想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作品。

随后,郭敬明一连投稿了近十篇作文。

他也如自己所设想的一般,一路过关斩将的到了上海决赛。

那是郭敬明第一次来到大城市。

他见识了上海的繁荣,也萌生了留在这里生活的念头。

这之后,郭敬明又一次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

他因为连续两次夺冠,在写作圈子里逐渐有了名气。

同样在这一年,郭敬明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大学录取,圆了自己的梦。

但是现实要比郭敬明想象的残忍。

并不是到了上海,就可以顺利融入当地的繁华生活。

他在这里处处受排挤,所有人似乎都在提醒他,你还是那个小城青年。

郭敬明目睹着上海本地同学的苹果手机和名牌衣物,第一次对金钱有了渴望。

“只要有钱,别人就看不到我的缺点;只要有钱,就没人能欺负我。”

他深知,自己握在手里的武器,只有笔杆子。

因此郭敬明再度回归文学创作,这一次,他发表了《幻城》。

这部小说在当时,一经出版就达到了60万的销量,远胜于一些老派作家。

郭敬明就以这样势不可挡的新人之姿,闯入了当红作家圈子中。

而他对于成功的渴望,远不止于此。

在《幻城》后,郭敬明又先后出版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同时在这一年出版的,还有《梦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的才华,井喷式的爆发。

在给他带来名气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2004年,21岁的郭敬明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福布斯名人榜。

还是个大学生的他,俨然成为了青年作家中,最会赚钱的存在。

02.最会拍电影的作家

“郭敬明到底算不算个导演?”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影视圈争议不休的话题。

7部电影平均分4.2,这成绩怎么看都是一位烂片导演吧!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郭敬明的作品很有观众缘。

就以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时代》为例,上映两天便票房破亿。

刷新了当时国内电影首日最高票房的记录。

也正是这个辉煌的成绩,使得郭敬明坚定了做导演的想法。

他一步步将自己早年的小说作品,翻拍成了电影。

尤其是在拍摄《爵迹》时,

小四更是打算卖掉自己一套房子,以此来完成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

在电影上映后,在豆瓣上只拿到了3.9分的成绩。

但是播放量却累计过亿,在当时的内地电影排行榜排第三名。

而这并不是个例,郭敬明后来拍摄的《晴雅集》热度也很高。

丝毫不逊色于同期电影《侍神令》。

这也让人十分好奇,为什么郭敬明的作品会出现如此两极化的评价?

首先便是他在圈子里的强大人脉。

因为在娱乐圈混迹多年,所以郭敬明的圈内好友很多。

这使得他的电影作品,演员阵容都格外的强大。

比如在《冷血狂宴》中,郭敬明便讲述过这样一个乌龙。

因为着急就群发了下消息,没想到那么多“顶流”会加入电影拍摄之中。

其次,便是郭敬明本人的票房号召力。

试问如今的90后、00后,谁的青春没有“疼痛文学”参与?

年少成名的郭敬明,早期作品也是无数人的“白月光”。

如今搬上银幕,自然会有不少人为青春买单。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敬明舍得花钱。

在电影拍摄期间,他延续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大手笔。

比如《小时代》里,包括配角在内的服饰,全部量身打造。

影片中出现的奢侈品牌,也都是品牌方赞助,或是郭敬明自己的珍藏。

后来的《爵迹》中,郭敬明也贯彻了“不怕花钱”的理念。

消耗大量资金去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也使得,即使剧情、演技上差强人意,

但是郭敬明的电影画面绝对没得黑,每一帧都格外精美。

有了人脉的加持,再加上下血本的宣传和肯买单的受众群体。

郭敬明的跨界之旅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即使是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小时代》,四部系列影片也让他狂揽18亿票房,

还有网络群嘲的电影《爵迹》,票房高达2亿。

所以尽管电影评分很低,但是郭敬明的票房很有保证。

他也借由这些盈利,开始新一轮的拍摄循环。

影视圈,对于郭敬明来说就是一条已经通关的“大路”。

他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收割着丰厚的利润。

那么同样是作家转导演,韩寒如今又过的怎样?

03.起点一致,大不相同

同样是“新概念”走出的冠军,又从文学圈转型当导演。

郭敬明和韩寒这两位年龄相仿的青年作家,一直都是被拿来比较的对象。

相较于韩寒的偏科,郭敬明更像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

因此也成了当时作文大赛的立鹏力捧对象。

但其实,两人踏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初衷大不相同。

不同于因为热爱而动笔的韩寒,郭敬明的创作目的更加功利,他是为了加分。

而在借助这场比赛扬名后,郭敬明也如他所预料的一般,

在上海这座大城市中混出了名头,开始变得有钱。

至于韩寒,则依旧是那个叛逆少年

他在期末考试7科不及格后,退学当一名全职作家。

不过不同的是,在通过文学积攒下自己的原始资本后,

郭敬明选择成立“最世文化”,签约大批作者,继续扩张产业。

而韩寒则是开始“不务正业”,跨度去当一名赛车手。

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几年后,这对冤家又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

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第一部戏《小时代》上映。

第二年,韩寒就上映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后会无期》。

如果说两人文学上的成就不相上下,那么电影上就相差悬殊了。

单看数据,韩寒几乎是完胜了郭敬明。

就连前段时间的新作,郭敬明的《晴雅集》,也同样不敌韩寒监制的《扬名立万》。

曾位处同一起跑线的两人,差距似乎越来越大了......

04.结语

在郭敬明成名的这些年里,

抄袭、同性恋、性骚扰...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丑闻伴随着他。

对此,郭敬明一直没有进行过正面回应。

他继续我行我素,在自己的娱乐帝国过着潇洒自在的生活。

直至早两年的时候,111位编剧、导演、作家联合签名,

这才等来了郭敬明一封迟来的道歉。

他在自己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长文,

为自己早前创作《梦里花落知多少》时,过多参考了庄羽女士作品儿道歉。

也正是在这次事件后,郭敬明从公众视线消失了。

再度出现,便是他和他的《云之羽》。

当初的“抄袭风波”,似乎也完全翻篇了。

那么对于这位饱受争议的作家,你有怎样的看法?

在你看来,郭敬明应该被原谅吗?

看完记得关注@微史解读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人脉   早前   上海   票房   悲哀   导演   损失   作家   青年   时代   作品   电影   文学   郭敬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