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两个女孩让我明白,为什么有的父母晚年不幸儿女不孝

#护苗有我2023#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则是那执笔之人。

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关键就在于最初的那几年里,父母为他们涂上了什么样的颜色。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看到了这样两则视频:

第一个视频的拍摄地在辽宁抚顺。视频中,一位爸爸拎着女儿的脚脖子,将她大头朝下倒挂在窗外,女孩害怕极了,一边哭,一边不住地喊着:

“爸爸,爸爸......”

爸爸却置若罔闻,并质问女儿:

“为什么不去厕所尿尿?在家里转圈尿啊?”

已经吓傻了的女儿自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只能大声哭嚎,却只换来了爸爸一句不耐烦的“不要吵”。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三分钟,这位爸爸才在路人的制止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暴行”。

视频发出后,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制造痛苦。

然而,同样是犯错,下面这则视频中的妈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一家人吃完饭后,小女孩主动帮妈妈收拾桌子,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

女孩有些害怕,愣在了原地,但妈妈并没有责备她,而是第一时间关心女儿是否受伤,随后安慰道:

“没关系,你是做事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的是吗?又不是故意的是不是?”

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清理了碎渣。

晚上,爸爸没留意打碎了一只碗,女儿听见后,第一时间跑去查看,并学着妈妈的口吻说:

“没关系的,爸爸,没关系。”

随后,女孩拿起了扫帚,默默收拾好了一切。

同样是犯错,有的孩子从中得到的只有恐惧与痛苦,有的孩子却学会了体谅和宽容。

就像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的: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父母和孩子,就像一场轮回。

善待孩子的父母,会等来孩子的报答;反复伤害孩子的父母,则会等来自己的报应。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小男孩正撅着屁股被爸爸打。

爷爷见状,立刻抄起鸡毛掸子朝爸爸挥去,一边打,还一边骂:“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

真是又讽刺,又悲哀。

而这,也正是原生家庭中最痛的伤:

许多时候,那些受伤的孩子总会不自觉沿袭父母身上最坏的一面。

于是,暴戾的父母,养出了同样易怒的孩子;自私的父母,养出了同样冷漠的孩子。

还记得那个曾“死而复生”的恶魔孙小果吗?

2019年,孙小果因将人打成了二级伤残,被检察机关逮捕。

然而,在批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却惊讶地发现:

这个孙小果,早在1998年就被判处了死刑。

经媒体曝光后,该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孙小果的恶行也不断被公之于众:

挟持、强奸少女,其中一个女孩,还是未满14岁的幼女;

非法拘禁并虐待、侮辱两名未成年女性,让女孩用嘴咬住茶几的面板,一遍遍拿脚踢女孩的头,吩咐手下将她们打到面目全非......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魔,却在母亲和继父的操作下,一次次逃脱了法律的惩戒。

随着真相被一点点揭开,人们这才发现,罪恶的种子,早在孙小果幼年时就种下了。

孙小果是母亲与前夫所生,前夫一贯酗酒,喝醉了就对母子俩大打出手。

直到孙小果五岁那年,母亲跟前夫离了婚。

此后十年间,孙小果一直跟生父生活在一起,动辄就挨打。

当母亲怀着愧疚的心情,将孙小果接回身边时,儿子已然沿袭了父亲身上的残暴,成了一个性格乖张、出手狠辣的不良少年。

然而,母亲非但没有严加管教,反而用溺爱与纵容进一步放大了儿子身上恶的那一面。

最终,将儿子送上了绝路,也将自己送进了监牢。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

“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决定了他后来会往哪里走。”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教孩子,却是父母的修行。

别等到孩子继承了所有的缺点,自己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晚年生活时,才后悔当初没能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育学上有个“潮湿的水泥期”

指的是一个人3-6岁的这段时间,孩子85%的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好的塑造。

等孩子7-12岁时,就进入了“正凝固的水泥期”。

这时,孩子的性格、习惯、行为方式基本养成,日后也几乎不会有大的改变。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江西一家医院内,一个男孩狂扇奶奶耳光,一个接着一个,力道之大,把奶奶的头都打得偏向了另一边。

同时,他嘴里还不住地骂着脏话。

但令人气愤的是:

男孩的奶奶竟然全程一声不吭,丝毫没有制止孙子的意思,就这样任由孙子打骂了自己半个小时之久。

有的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用管,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却忘了,教育是一场因果。

孩子小时候,你不教他是非对错,等他长大了,那些缺失的教育就成了你躲不掉的复仇。

在纪录片《守护解放西》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叫小郑的13岁男孩,整天不好好上学,跟着一群狐朋狗友四处游荡。

一天,小郑的爸爸听说儿子和几个人住在酒店,身上还带着刀,情急之下便报了警。

但见到了小郑一群人后,民警们却频频皱起了眉头:

这几个孩子都是13、14岁的年龄,却个个纹身、染发,浑身上下流里流气的。

小郑更是如此。

不仅对爸爸出言不逊,还当着民警的面动手打了自己的爸爸。

只见他一边揪着爸爸的领子,一边用拳头痛击爸爸的头部,嘴里还叫嚣着:

“老子要杀了你全家!”

哪怕被民警按倒在地,他还在不依不饶地朝爸爸吐口水。

后来,民警了解到,小郑一不听话,爸爸就会将他送去一家以体罚、关禁闭为主要手段的特训学校。

而这一次,爸爸报警找小郑,也是为了将他送去那里。

看到小郑的爸爸如此执着于将儿子送走,一位民警忍不住批评了他:

“(送特训学校)是你自己逃避责任的一种方式。


你把孩子关起来,什么都不管,你图轻松,但这种教育方式是很有问题的。”

为什么许多父母明明爱孩子如命,孩子对他们却毫无感恩之情,有的甚至还对父母恨之入骨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存在“有效期”的。

一旦“过期”,父母不仅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还会被孩子漠视、憎恨。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存在滞后性的。

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父母当下做错了什么。

而是因为多年前,父母用错误的养育方式开出的那一枪,如今正中了自己的眉心。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毁掉你的孩子》。

其中,提到了这样几点:

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比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干家务不行、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

总之,就是一无是处。

2.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下面这类话要时常挂在嘴边,这是毁掉孩子的王牌语录:

“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

3. 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

经常告诉孩子:

“自从有了你,我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你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你,我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余生。

4. 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命令式的口吻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一定要达到70分贝以上,最好再配合一些挖苦讽刺。

像是“你真蠢”、“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 切不可给孩子自由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孩子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如果有信件,一定要进行审查。

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 学会迁怒的本事

在单位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回家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教训孩子,并制止他流眼泪。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

7. 当众让孩子出丑

你一定要当着同学、亲友或是邻居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这是毁掉孩子的杀手锏。

......

如果此刻你正因为孩子的问题头疼不已,不妨对照看看,过去的自己是不是中了以上某条,或任意几条。

找到病因,并不是为了自我谴责,而是为了找到修正的密码。

毕竟,时光一路向前,只有学会了归因,不断反省,言传身教,过去那个因一时糊涂结下的恶果才能逐渐萎缩、消融,我们的孩子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

希望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能用对待婴儿般的耐心,善待自己的孩子。

让他在爱里成长为一个温柔的大人,也让自己收获一个幸福的晚年。

点个赞吧,与各位父母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父母   女孩   不孝   晚年   民警   儿女   不幸   爸爸   儿子   母亲   女儿   两个   妈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